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纵向涡发生器间距的数值优化

王海刚 , 黄军 , 陈秋炀 , 曾敏 , 王秋旺

工程热物理学报

强化换热在很多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换热表面上周期性地安装纵向涡发生器可以使流动区域产生纵向涡从而能够增强换热,本文采用CFX10.0对一侧安装纵向涡发生器的窄间隙矩形通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在不同的Re数下,纵向涡发生器的间距对三维稳态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综合换热因子j/f以及 出口温度和进出口压降的分析,获得安装间距的优化结果X=30~45.

关键词: 纵向涡发生器 , 间距 , 窄通道 , 数值模拟

红外热像仪在纵向涡强化传热研究中的应用

黄军 , 黄彦平 , 马建 , 王秋旺

工程热物理学报

应用红外热像仪对水介质中HP-LVG4和HP-S背面温度场进行了拍摄,结果表明在加热功率密度基本相当时,HP-LVG4内壁温平均值相对于HP-S降低了18.1%;在平均内壁温基本相当时,HP-LVG4的加热功率密度比HP-S提高了29.3%.以上结果说明,红外热像仪可以较好地应用在纵向涡强化传热研究中.

关键词: 纵向涡发生器 , 窄间隙矩形通道 , 红外热像仪 , 传热强化

波纹翅片开设涡发生器强化传热数值模拟

闵春华 , 齐承英 , 王恩宇 , 田丽亭 , 秦亚举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波纹翅片上开设矩形翼和组合翼纵向涡发生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其强化换热特性,分析辅翼的几何尺寸,包括辅翼攻角、长度和宽度等对换热增强比Nu/Nu0以及综合强化换热因子(Nu/Nu0)/(f/fo)1/3的影响.结果发现:矩形翼和组合翼能显著增强波纹翅片的对流换热;由于开设纵向涡发生器后使流动阻力增加,综合强化换热因子小于换热增强比;组合翼的换热增强比和综合强化换热因子均大于矩形翼;对于组合翼,随着辅翼攻角、辅翼长度或辅翼宽度的增加,换热增强比和综合强化换热因子均增加.

关键词: 强化传热 , 纵向涡发生器 , 组合翼 , 数值模拟

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纵向涡有效作用距离初步研究

黄军 , 黄彦平 , 马建 , 周娜 , 王秋旺

工程热物理学报

由于纵向涡发生器(LVG)作用距离远、结构简单、安装高度低,对于一些具有窄间隙通道的换热结构,纵向涡(LV)强化传热有着较强的应用价值.在窄间隙矩形通道水介质条件下应用这种技术时,LV的有效作用距离直接关系到传热强化效率和是否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模拟,并采用旋涡强度剩余率作为判别依据,结果表明在本文参数范围内,纵向涡有效作用距离为LVG高度的68.3~77.4倍,并且这一范围与Re数关系不大.

关键词: 纵向涡发生器 , 窄间隙矩形通道 , 有效作用距离

纵向涡强化换热特性及机理分析

田丽亭 , 雷勇刚 , 何雅玲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在尼Re=190~1125范围内对两种不同形状纵向涡发生器(矩形、三角形)以两种不同方式(渐缩式、渐扩式)布置于平行通道内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并利用场协同原理对其换热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纵向涡使通道换热得到很大提高,通道平均Num数最大可提高46%.比较了通道性能评价指标(Num/Num0)/(f/f0),综合性能三角翼优于矩形翼,对于三角翼布置方式不同对综合性能影响不大,对于矩形翼渐扩方式布置优于渐缩方式.纵向涡使速度与温度梯度的平均夹角减小,通道中流场和温度场协同程度得到改善.

关键词: 纵向涡发生器 , 强化换热 , 场协同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