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Fe-17Mn-10Cr-5Si-4Ni 合金低应力水平下εM的结构组成

刘庆锁 , 赵连城 , 林成新 , 谷南驹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0.06.011

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Fe-17Mn-10Cr-5Si-4Ni 合金应力诱发εM的组成状态在室温随应力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变化.在应变小于3%所对应的低应力水平下,形成εM单变体薄片,其厚度小于10nm;而在对应应变超过3%的较高应力水平下形成了长尺寸的εM ,其组成结构特点是单变体薄片单元沿长度方向排列.而宽大εM内部组成结构状态的复杂性则与这种单变体薄片单元的排列组合有关.

关键词: 薄片单元 , 应力水平 , 组成结构 , 应力诱发εM

板坯连铸漏钢预报系统的应用

王志政 , 刘启龙 , 王吉

连铸

介绍了马钢第四钢轧总厂应用西马克-德马克公司漏钢预报系统的组成结构、原理及其应用情况,并提出降低其误报率对生产有更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漏钢预报 , 组成结构 , 预报原理 , 误报率

减压渣油与FCC油浆共炭化的化学组成变化

查庆芳 , 郭燕生 , 吴明铂 , 王辉 , 张玉贞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2.02.002

考察了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北催化油浆(FCC)和胜利减压渣油(VR)在490℃、0.8MPa下不同混合比的原料和不同反应时间的中间产物的HS、TS、PS、PI 及其1h中间产物的HS和TS的1H-NMR.数据结果反映了体系的反应速度.掺入FCC油浆抑制了VR的反应活性,降低了体系的反应速度,增加了基质的溶解度;1h中间产物的组成结构更接近于原料及反应体系的反应性和基质的溶解度,1h中间产物的芳香度越高,取代基越少,侧链越短,基质对VR中的活性反应组分在炭化早期生成的高度缩合物质的溶解度越大.

关键词: 共炭化 , 中间产物 , 组成结构 , 针状焦

聚二甲基硅烷高压合成聚碳硅烷的组成、结构及性能表征

程祥珍 , 肖加余 , 谢征芳 , 宋永才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4.05.009

以聚二甲基硅烷(PDMS)为原料,在高压釜内反应制备了聚碳硅烷(PCS)先驱体,并以软化点、元素分析、IR、GPC、NMR、TG-DTG-DTA、XRD等方法对其组成、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推测了PCS的大致结构模型.研究表明:PCS数均分子量约1590,实验式为SiC1.87H7.13O0.03,PCS分子包含Si-CH3、Si-CH2-Si、Si-H组成的SiC4、SiC3H等结构单元,由NMR知其C-H/Si-H值为8.84,SiC3H/SiC4为0.51.热分析表明,在N2气氛中1 200℃裂解后,陶瓷收率为78.9%.XRD分析表明,在N2中1 250℃裂解后转化为β-SiC,晶粒尺寸约3.75 nn.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烷 , 高压合成 , 聚碳硅烷 , 组成结构 , 性能

连续氮化硅陶瓷纤维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胡暄 , 纪小宇 , 邵长伟 , 王军 , 王浩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增刊(Ⅰ).021

连续氮化硅陶瓷纤维是透波/承载一体化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关键原材料,也是制约复合材料耐高温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系统研究了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连续氮化硅纤维的组成结构及其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分析了纤维在氮气中高温处理后组成结构与单丝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氮化硅纤维主要以Si3 N4结构存在,组成上接近化学计量比,介电常数为68,介电损耗为0.01~0.08,室温单丝强度约1.5 GPa,弹性模量140 GPa,在1350℃以下纤维强度保留率超过90%,在1400和1450℃氮气中处理1 h仍保持了非晶结构,强度保留率分别为75%和30%,综合性能满足了高温透波复合材料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氮化硅纤维 , 组成结构 , 力学性能 , 高温性能

DCP法W/ZrC金属陶瓷组成结构的高温演变

余艺平 , 王松 , 李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置换填充工艺制备了W/ZrC金属陶瓷,研究了其在不同超高温环境中的组成结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材料的质量损失率先增大后减小,在2200℃时有最大值2.05%(质量分数),而孔隙率则不断增大,在2600℃时达到9.29%(体积分数).在材料表面,残留Cu最先熔化挥发流失,其次残留Zr,在2600℃时部分ZrC也分解流失.在材料内部,1800℃时未反应完的WC相消失,2200℃时残留Zr-Cu合金相和W2C相消失,2600℃时仅剩下W相和ZrC相.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W原子向ZrC基体中的扩散增多,导致ZrC点阵常数逐渐减小,同时W相由颗粒状变成无规则的长条状,其颗粒数量和体积含量明显减少,并形成了大量闭孔.Zr-Cu合金的流失和W原子的扩散是引起W/ZrC金属陶瓷在超高温环境中组织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W/ZrC金属陶瓷 , 超高温热处理 , 组成结构 , 扩散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