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克东
,
杨延飞
,
李文芳
,
李丽颖
,
朱艳霞
,
刘天庆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15.005
组织工程软骨的体外构建被认为是一种有希望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途径.为评估载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壳聚糖/明胶水凝胶支架,在体外动态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相对传统静态培养的优势,本研究用壳聚糖/明胶制备了软骨仿生支架,并检测其物理性质.在制备的水凝胶支架上以1×107 cells/mL 密度接种 ADSCs 后,分别置于转瓶及 T-瓶的软骨诱导基中培养两周,通过试剂染色、代谢检测和电镜观察,考察了细胞的软骨分化能力、活性、生长分布、渗透深度、增殖及胞外基质分泌情况.结果表明,壳聚糖/明胶支架的平均孔径为118.25±19.51μm,孔隙率为82.60±2.34%,吸水率为361.28±0.47%,弹性模量为61.2±0.16 kPa,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ADSCs 生长状态良好,可向软骨细胞分化,适于作为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种子细胞.表征结果显示,转瓶内水凝胶支架中细胞蛋白多糖的表达更显著,细胞生长分布更加均匀,细胞外基质分泌基本填满整个支架.因此,转瓶载壳聚糖/明胶支架所提供的三维动态环境,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良好方法.
关键词:
转瓶
,
组织工程软骨
,
脂肪干细胞
,
壳聚糖/明胶水凝胶
,
细胞培养
李祥
,
王成焘
,
王林
,
张文光
,
李元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电子束熔化(EBM)成形工艺,制造具有可控多孔结构的Ti6Ai4V植入体,分析测试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孔隙率以及力学性能.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钛合金植入体孔隙结构特征与设计结构相符合,证明EBM技术能够实现钛合金植入体孔隙结构的控制:测得多孔植入体的孔隙率为60.1%,相应的抗压强度为163 MPa,弹性模量为14 GPa,与人体骨组织弹性模量相近.利用改进的碱热处理方法进行表面改性,并浸泡在模拟体液中以诱导磷灰石的形成.体外细胞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培养7d后成骨细胞在改性的试件表面大量粘附、生长、增殖.
关键词:
电子束熔化成形
,
Ti6Al4V
,
多孔结构
,
生物活性
,
细胞培养
饶桦强
,
冯波
,
鲁雄
,
汪建新
,
江旭
,
翁杰
复合材料学报
通过低温等离子聚合的方法,以丙烯酸为单体在钛表面沉积含有羧基的薄膜,以羧基为接入点固定纤维连接蛋白.样品表面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进行表征.将固定了纤维连接蛋白的样品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所用的细胞为MG63骨瘤细胞,对照样为纯钛.结果表明,钛表面聚丙烯酸薄膜能有效地固定纤维连接蛋白,并且固定纤维连接蛋白的样品能促进骨瘤细胞的生长和黏附,具有更高的成骨活性.
关键词:
钛
,
丙烯酸
,
纤维连接蛋白
,
低温等离子聚合
,
细胞培养
郭志君
,
邹琴
,
王立军
,
周斌
,
李玉宝
,
张利
复合材料学报
针对当前钛种植体在临床使用中因界面不匹配导致的种植失败问题,从仿生学角度出发,采用提拉法在钛表面涂覆聚氨酯(PU)高分子涂层,并通过过饱和Ca-P溶液浸泡试验在PU表面原位矿化生成了无机沉积物.采用SEM、EDX、IR、XRD、DSC-TG及接触角测定仪等对矿化后PU表面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通过细胞培养试验初步考察了MG63细胞在矿化前后PU表面的增殖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PU表面矿化物是由纳米片状晶体先聚集堆叠形成团簇状微球,然后微球间互相融合生长而形成的,其成分主要是弱结晶的非化学计量的羟基磷灰石晶体,而且矿化后的PU涂层亲水性更佳,更利于MG63细胞的黏附及增殖.
关键词:
钛种植体
,
聚氨酯
,
涂层
,
生物矿化
,
细胞培养
刘俊
,
常梦洁
,
张玉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08.027
以通孔金属片为静电纺丝的负极制备了通孔阵列纳米纤维薄膜,将多层纳米纤维薄膜在溶剂中叠加构建了三维纳米纤维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对于聚苯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己内酯3种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均可形成带有规则有序通孔结构的纳米纤维薄膜,孔的大小可以通过模板的选择进行调节.在水中将聚苯乙烯纤维薄膜层层叠加形成了三维纳米纤维结构.在叠加四层聚苯乙烯纤维薄膜的三维结构上培养NIH3T3细胞,细胞可以在三维空间内生长,三维纤维结构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
静电纺丝
,
纳米纤维
,
层层叠加
,
三维结构
,
细胞培养
刘思迪
,
张俊虎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6.03.281
通过观察生物体内骨的电镜图片,发现骨表面具有丰富的纤维微纳结构,在此观测的启发下,本实验设计将二氧化钛表面生物活性化的同时构筑这种纤维微纳结构,模仿骨表面.考虑到二氧化钛具有光催化性,且具有生物无毒性,本实验采用“自上而下”的一步法,在紫外光照的条件下,将二氧化钛静电纺丝与透明质酸衍生物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双键稳定地连接起来.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实验成功地在二氧化钛静电纺丝表面嫁接上透明质酸分子.通过荧光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很好地在二氧化钛静电纺丝和透明质酸的复合结构上生长.这种构筑复合结构表面的方法,生物活化了二氧化钛纺丝的表面,同时模仿骨表面获得了微纳纤维拓扑结构.此外,可以将二氧化钛静电纺丝纺在不同种类的材料表面,从而在不同材料表面简便地得到可用于细胞培养的纤维表面结构,对于未来可实际应用的移植材料研发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二氧化钛静电纺丝
,
透明质酸
,
紫外光引发
,
细胞培养
张小里
,
陈志昕
,
刘海洪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研究了油田注水井中分离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SRB菌株不是严格的厌氧菌,它能耐受4.5mg /L浓度的溶解氧,但在9.0mg/L的高溶解浓度下不能生长.NaCl浓度小于0.818%时SRB可正常生长,在0.972%-2.28%时只能在水下沉积物中生长,大于2.45%时生长完全受到抑制.铁离子浓度增大,SRB代谢活力增强,生长高峰期延长,Fe2+限制SRB生长的浓度下限为小于6.8mg/L,高Fe2+浓度对SRB生长无抑制作用.厌氧环境下SRB生长的适宜pH为6.5-7.5,pH小于5.5或大于8.0时SRB不能生长;有氧环境下SRB在pH8-8.5时仍能生存乃至增殖.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SRB)
,
culture of SRB
,
microbial corrosion
,
oil well flooding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