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立涛
,
任凤章
,
赵冬梅
,
王姗姗
,
田保红
,
马战红
材料保护
无氰镀银是电镀银的发展方向,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采用硫代硫酸盐无氰镀银工艺,分别以AgNO3和AgBr为主盐进行镀银,研究了主盐含量、电流密度对镀层表观质量、沉积速率、显微硬度的影响,测量了镀层结合强度、晶粒尺寸,确定了2种体系制备镀层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AgNO3体系AgNO3最佳用量为40 g/L,最佳电流密度为0.25 A/dm2,制备的镀层光亮平整,晶粒尺寸为35 nm;AgBr体系AgBr最佳用量为30 g/L,最佳电流密度为0.20 A/dm2,制备的镀层光亮平整,晶粒尺寸为55 nm;与AgBr体系相比,AgNO3体系适宜电镀的电流密度范围较宽,制备的镀层显微硬度较大,晶粒尺寸小;2种体系制备的镀层均为纳米晶.
关键词:
无氰镀银
,
主盐
,
电流密度
,
结合强度
,
微观形貌
,
沉积速率
,
显微硬度
,
晶粒尺寸
董世知
,
周鹏
,
马壮
,
王宏伟
,
李智超
电镀与涂饰
采用相同的陶瓷骨料(SiO2+ Al)、添加剂(MgO+ CrO3)和固化工艺,分别以磷酸铝和水玻璃为粘接剂,在Q235钢上制备陶瓷涂层,对其相成分、微观形貌、热震性能以及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讨论了粘接剂对涂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以磷酸铝为粘接剂的陶瓷涂层在固化过程中产生少量孔隙,但仍具有比以水玻璃为粘接剂的陶瓷涂层更优异的抗热震性能以及耐酸、碱、盐腐蚀性能.
关键词:
钢
,
陶瓷涂层
,
热化学反应
,
粘接剂
,
磷酸铝
,
水玻璃
,
结合强度
,
耐蚀性
杨森
,
刘吉
,
李艳丽
材料保护
为了增强低温镀铁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采用锉刀法、弯曲法、加热法定性研究了镀液pH值、温度、电流密度、主盐浓度对低温镀铁层结合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镀层与基体结合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pH值为1.0,电流密度为14 A/dm2,温度为50℃,FeCl2·4H2O浓度为400 g/L时,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最高,此时镀层与基体间的过渡层呈曲面;过渡层呈曲面时比呈平面时的结合强度更高.
关键词:
低温镀铁层
,
pH值
,
电流密度
,
温度
,
主盐浓度
,
结合强度
,
结合形貌
李伟
,
王灿明
,
孙宏飞
,
渠智彦
,
毕继鑫
电镀与涂饰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镍基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纳米氧化锆涂层.运用扫描电镜对涂层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同时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结合强度扣热震性能.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锆涂层由完全融化区和部分融化区组成,孔隙率约为7%,显微硬度为655.81 HV,结合强度为54.37 MPa,在1 000℃下,可承受40次热循环,涂层无明显脱落现象.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
纳米二氧化锆
,
等离子喷涂
,
显微组织
,
显微硬度
,
热震性能
,
结合强度
黄鹤
,
朱晓东
,
徐可为
,
何家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用TiCl4作为反应气体制备PCVD TiN镀层,对降低界面的氯含量,改善PCVD TiN镀层的界面性能进行了研究.在镀层制备过程中增加了界面制备过程,即采用氩离子轰击以及氢的反应使界面的氯含量降低,膜基界面得到改善.结果表明,与常规PCVD制备的TiN镀层相比,膜层的结合强度有大幅度的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均有改善,特别是其耐蚀性达到甚至超过奥氏体不锈钢的水平.
关键词:
PCVD
,
TiN
,
界面
,
镀层
,
结合强度
,
腐蚀
,
磨损
齐剑钊
,
狄涛
,
乔培新
,
龙伟民
,
黄成志
材料保护
目前,比较成熟的钎涂工艺基本上采用真空或气保护的方法,而仅以钎剂作保护实现钎涂加工的方法鲜有报道。为此,采用钎剂作保护,通过炉中钎焊的方法在Q235A钢表面制备了WC/Cu复合材料耐磨涂层,并通过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考察了钎涂层的性能。结果表明,使用粉状铜基钎料在大气环境下焊出的涂层气孔、渣孔等缺陷情况为:当涂层厚度为1mm时,在放大100倍的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明显的气孔、渣孔,缺陷低于0.3%;厚度为2mm时,气孔、渣孔等缺陷低于1%;厚度为4mm时,气孔、渣孔等缺陷接近4%;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高于涂层的自身强度;WC含量为40%的钎涂层的耐磨性能良好。
关键词:
表面防护
,
钎涂
,
WC/Cu基耐磨涂层
,
Q235A钢
,
形貌
,
耐磨性
,
结合强度
初红涛
,
赵悦
,
苏立强
,
安茂忠
材料保护
为了改善锡镀层的性能,在磺酸盐体系镀锡液中加入纳米SiC颗粒电镀Sn—SiC纳米复合层,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甲磺酸浓度、镀液温度、甲基磺酸亚锡浓度和电流密度对复合镀层光亮度的影响,并分析了优化工艺的镀液和镀层性能。结果表明:正交试验研究的4因素中,电流密度对镀层光亮度的影响较大,其次是温度,影响最小的是甲磺酸浓度;优化工艺为:2.0g/L纳米SiC,0.3g/L阿拉伯胶,3.0mL/L光亮剂,2.0g/L对苯二酚,21.6g/L甲基磺酸亚锡,60.5g/L甲磺酸,电流密度2.0A/dm2,镀液温度20℃,时间10min;优化工艺的镀液分散能力、覆盖能力较好,电流效率较高,镀层平整、光亮、结晶细致、无麻点、起泡,纳米SiC微粒均匀分布于复合镀层中,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较好,有良好的耐蚀性。
关键词:
复合镀锡层
,
纳米SiC
,
甲磺酸
,
正交试验
,
光亮度
,
结合强度
,
耐蚀性
杨森
,
刘吉
,
李艳丽
,
张娜
材料保护
为了提高低温镀铁层的综合性能,扩大低温镀铁工艺的应用范围,分别探讨了镀液中不同CeCl3含量时低温镀铁的沉积速率、镀层的显微硬度、腐蚀速率和镀液抗氧化性等.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稀土Ce含量的增加,镀铁层的沉积速率增大,耐蚀性和镀液抗氧化性增强,镀铁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减弱;稀土Ce的添加可显著提高镀铁层的显微硬度,CeCl3浓度为0.5 g/L时,镀铁层的显微硬度最高,综合性能最佳.
关键词:
低温镀铁层
,
沉积速率
,
显微硬度
,
耐蚀性
,
镀液抗氧化性
,
结合强度
,
综合性能
周浩楠
,
王丹
,
邓卫斌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3.017
目的:采用电弧喷涂方法在环氧树脂和ABS塑料表面喷涂铝涂层,研究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因素。方法第一组试验是塑料表面喷砂后,喷涂铝涂层;第二组是塑料表面喷砂后,涂覆一层高强度环氧树脂结构胶,再喷涂铝涂层。选择喷涂气体压力、喷涂电流和喷涂距离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采用粘结拉伸法测试结合强度,并用照相法测量铝液和环氧树脂塑料、Q235钢的接触角。结果本试验条件下,二种塑料电弧喷涂铝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空气压力>喷涂电流>喷涂距离。最优方案是:喷涂气体压力为0.7 MPa,喷涂电流为220 A,喷涂距离为160 mm。未涂覆高强度环氧树脂结构胶的涂层,结合强度最大不超过3 MPa;涂覆高强度环氧树脂结构胶的涂层,结合强度达到近20 MPa。铝液和Q235钢的接触角是45°,和环氧树脂塑料的接触角是135°。结论环氧树脂和ABS塑料表面电弧喷涂铝涂层的结合强度低的主要原因是铝液和它们之间的润湿性差。涂覆高强度环氧树脂结构胶后,喷涂工艺参数对涂层的结合强度影响不明显,结合强度受控于环氧树脂结构胶的粘接作用,使涂层的结合强度显著提高。
关键词:
工业设计材料
,
电弧喷涂
,
结合强度
,
铝涂层
,
环氧树脂塑料
,
ABS塑料
,
接触角
慕伟意
,
孙嘉懋
,
付涛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5.027
目的:改善镍钛合金的耐蚀性和添加锶离子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方法采用氢氧化钠和硝酸锶混合溶液对镍钛合金进行水热处理,处理温度180℃,处理时间分别为1、3和6 h。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试样进行显微结构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接触角测量仪评价试样的亲水性,在无钙Hank’s平衡盐液中进行动电位极化实验评价试样的耐蚀性,采用粘结拉伸法测量钛酸锶薄膜与镍钛合金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结果镍钛合金经过水热处理后表面形成了由钛酸锶颗粒组成的薄膜,颗粒尺寸约240~490 nm,薄膜中含有少量镍元素。抛光镍钛试样的水接触角约70°,水热处理试样的接触角大幅上升,达到120°左右。在钝化区内,水热处理3 h试样的阳极电流密度比抛光试样降低了大约一个数量级,因此水热处理试样具有更好的耐蚀性。水热处理3 h制备的钛酸锶薄膜与镍钛基体之间的表观结合强度值为14.1 MPa。结论水热处理不仅改善了镍钛合金的耐蚀性,也在合金表面添加了锶离子,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
关键词:
镍钛合金
,
水热
,
钛酸锶
,
骨质疏松
,
亲水性
,
腐蚀
,
结合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