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
,
刘瑾
,
郑扣松
新型炭材料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跟踪不同温度下聚氨酯酰亚胺(Poly-urethane-imide.PUI)-聚酰亚胺(polyirnide,PI)共聚物(PUI-PI)的热解反应过程,扫描电镜(SEM)表征所制炭膜的结构形貌,N2吸附仪测定计算微孔炭膜的表面积和微孔体积,结合不同PI-PUI体系的炭化收缩率、微孔炭膜水通量的分析,研究了南PI-PUI制备微孔炭膜时不同嵌段的热稳定性及其梯度炭化成孔特性.结果显示:氨基甲酸酯基团在200℃~300℃温间分解,酰亚胺基团在500℃~700℃温间热解,分别为炭膜贡献了大孔和微孔;PUI前驱体的加入能有效降低炭膜的收缩率;外加炭黑对减少炭膜的收缩也有一定的作用,并能显著提高炭膜的微孔体积和总孔体积.
关键词:
聚氨酯酰亚胺
,
聚酰亚胺
,
炭化
,
炭膜
叶宏
,
李继定
,
林阳政
,
陈剑
,
陈翠仙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9.02.008
通过两步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以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为软段的聚氨酯脲(PUU)和聚氨酯酰亚胺(PUI)膜材料,用FT-IR,NMR和DSC等方法对两种膜材料的分子结构及性质等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两种膜对芳烃/烷烃混合物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结果表明,两种膜都对芳烃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渗透性,在相同的条件下,PUU膜的渗透通量比PUI膜更大而分离因子更小.对于苯的浓度为50%的苯/环己烷混合物分离体系,45℃时PUI膜的渗透通量为18.6 kg·μm/(m2·h),分离因子为7.3;而对于苯/正己烷混合物分离体系,渗透通量则为22.4 kg·μm/(m2·h),分离因子为15.2.
关键词:
聚氨酯脲
,
聚氨酯酰亚胺
,
渗透汽化
,
膜分离
刘瑾
,
李真
,
孟宪君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10.017
经4步反应合成了新型含羧基结构的聚酯型可溶性聚氨酯酰亚胺嵌段共聚物. 运用三羟甲基丙烷(TMP)与邻苯二甲酸酐按摩尔比1:1通过高压溶剂热反应生成新型邻苯二甲酸单三羟甲基丙烷酯,再与1,6-己二酸按摩尔比6:5反应生成双羟基封端、数均分子量为2 192的聚酯二元醇. 将此聚酯二元醇分别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按摩尔比1:2进行异氰酸酯(NCO)封端,制得NCO封端的PU预聚体,该预聚体与均苯四甲酸酐(PMDA)按摩尔比1:1,在60 ℃下经48 h扩链和亚胺化反应,产物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1H NMR表征和溶解性测试,表明成功制得2种可溶性聚氨酯酰亚胺嵌段共聚物.
关键词:
聚氨酯酰亚胺
,
多嵌段共聚物
,
合成
,
可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