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立宁
,
王兴
,
常炜
,
路民旭
腐蚀与防护
利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分别研究了5种苯并咪唑类化合物:苯并咪唑(BIM),2-丙基苯并咪唑(2-PBIM),2-戊基苯并咪唑(2-ABIM),2-己基苯并咪唑(2-HBIM)以及2-对氯苄基苯并咪唑(2-C1-BBIM)在铁表面的吸附行为。同时利用腐蚀失重法、极化曲线等方法测试缓蚀效率。结果表明,计算得出的5种缓蚀剂吸附能大小排序为:BIM%2-PBIM%2-ABIM%2-HBIM%2-C1-BBIM,与失重法得出的缓蚀效率排序-致。径向分布函数分析表明,5种缓蚀剂都能与铁表面形成化学吸附。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
苯并咪唑
,
铁
,
表面吸附
,
缓蚀机理
,
吸附能
,
径向分布函数
夏平
,
唐培松
,
陈冠钦
,
洪樟连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钛酸丁酯和丙酮为主要原料,采用丙酮溶剂水热法合成了单相锐钛矿型纳米TiO2粉体.利用漫反射吸收谱(DRS)、气相色谱-质谱(GC-MS)、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综合热分析(DTA-DTG)等手段,研究了纳米TiO2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与表面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纳米TiO2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可见光响应特性;纳米TiO2表面除吸附有水和残留溶剂外,还吸附了在高温高压反应条件下形成的有机类物质.纳米TiO2催化剂经超声处理研究发现,TiO2的表面吸附物在超声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脱附,同时超声处理后的试样其可见光催化活性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
表面吸附
,
可见光催化
,
超声处理
杨镇宇
,
王庚超
,
李星玮
功能材料
采用软化学合成法合成出基面间距为0.70nm的层状二氧化锰(bir-MnO2),并利用表面吸附技术制备了层状二氧化锰/苯胺-邻甲氧基苯胺共聚物复合材料(bir-MnO2/P(An-co-oAs)),借助FTIR、XRD、SEM、TGA、四探针和充放电循环实验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An-co-oAs)的引入,对复合材料中bir-MnO2的层状结构破坏较小,P(An-co-oAs)通过氢键和静电作用吸附在bir-MnO2的表面.与bir-MnO2相比,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提高2个数量级.首次放电比容量由bir-MnO2的188mAh/g提高到复合材料的202mAh/g.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层状二氧化锰
,
导电聚合物
,
表面吸附
江健
,
杜梅芳
,
李明强
,
周磊
,
乌晓江
,
张忠孝
材料导报
通过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的密度泛函理论,利用Material studio的CASTEP模块,计算了不同覆盖度下Na盐在NiO涂层表面不同吸附位的吸附结构、吸附能、差分电荷密度及局域态密度,从原子层面研究通过铁基材料表面Ni涂层减轻结渣的机理.由表面吸附的分析可知,Na在涂层NiO(111)面的吸附稳定位为洞位;由差分电荷密度分析可知,涂层水冷壁表面发生的煤灰粘结过程主要是物理吸附过程;由洞位局域态密度分析可知,计算模型越接近实际模型,Na3s轨道和Ni3d轨道反键态电子越多,成键态电子越少,平均成键电子数越少,Na与Ni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弱,导致吸附能数值减小,从而说明通过Ni涂层技术可以大大减轻Na盐结渣.
关键词:
表面吸附
,
覆盖度
,
NiO(111)面
,
第一性原理
赵欣
,
王德平
材料导报
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独特的表面晶体结构可使其对药物产生选择性吸附,而不同的孔结构则可有效控制载药量和释药速率,同时,良好的生物活性使其在骨疾病治疗过程中显示着重要的骨诱导作用.分析讨论了n-HAP作为药物载体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工艺技术,探讨了其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后对药物缓释性能的影响,指出了n-HAP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药物载体
,
纳米羟基磷灰石
,
表面吸附
,
孔结构
,
复合
任元
,
张超
,
刘学杰
,
谭心
,
魏怀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05.018
针对 Nb-Si-N 纳米复合薄膜在沉积过程中各原子的成核过程和生长取向,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第一性原理超软赝势平面波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Nb、Si、N各单原子在NbN(001)表面6个对称位的吸附作用和迁移过程.吸附作用的计算获得各原子的势能面,其中Nb 在NbN(001)表面最低能量位置为HL位,N、Si 最低能量位置处于 HL 位与 TopN 位之间.势能面计算结果确定各单原子在 NbN(001)表面迁移的路径分别为,Nb 原子和 Si 原子均为从 TopN位置迁移到 HL 位置;N 原子分别从 TopNb 位置和TopN-HL位置迁移到 HL 位置.Nb、Si、N 各单原子在NbN(001)表面迁移激活能分别为0.32,0.69和1.32 eV.
关键词:
Nb-Si-N
,
表面吸附
,
表面迁移
,
密度泛函计算
田玉明
,
徐明霞
,
鄂磊
,
郝虎在
,
朱超峰
,
刘明海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为了改善感湿性能很差的BaTiO3陶瓷的湿敏特性,通过PbTiO3与BaTiO3复合,制备了表面为无规则网络状结构、内部具有丰富孔洞通道的(Ba,Pb)TiO3陶瓷,在30℃~70℃的温度范围内、RH=12RH%~93RH%之间5个检测点上测试了该材料的阻-湿特性.依照Anderson无序方法分析了陶瓷晶粒的半导化机理,并从表面吸附及能带理论的观点分析了(Ba,Pb)TiO3陶瓷的湿敏特性.理论上指出施主掺杂(Ba,Pb)TiO3陶瓷晶粒的半导化主要是由于晶格B位处于Ti4+和Nbs+的成分无序状态所致;指出(Ba,Pb)TiO3陶瓷属于复杂性系统,其相对湿敏特性由晶粒半导化、表面吸附、晶界势垒等多个因素决定.结果表明其电阻值在12RH%~93RH%的相对湿度范围内变化3个数量级,且湿敏特性曲线在单对数坐标中接近线性.
关键词:
(Ba,Pb)TiO3
,
Anderson无序
,
半导化
,
湿敏
,
表面吸附
刘学杰
,
李沛艾
,
贾颖
,
任元
,
贾桂霄
人工晶体学报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本文系统研究了Li在本征石墨烯及BC7、C7N表面的吸附和迁移行为.与本征石墨烯相比,硼含量为12.5at%时提高了Li的吸附能,而氮含量为12.5at%时减弱了Li的吸附能,这归因于掺杂物种具有不同的电子结构.通过NEB方法计算了Li在本征石墨烯、BC7、C7N表面的迁移.结果表明,相比于本征石墨烯,硼含量为12.5at%的石墨烯减弱了Li的扩散,而氮含量为12.5at%的石墨烯促进了Li的扩散,有助于提高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石墨烯
,
第一性原理
,
表面吸附
,
扩散
聂锦兰
,
敖蕾
,
刘柯钊
,
黄河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20.029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方法对氮气分子及原子在UO2(111)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N2在UO2(111)表面倾向于以分子吸附的形式存在,其最稳定的吸附构型为分子中心位于氧原子项部或三重洞位的情形.两种构型下的N-N键的两端均指向相邻的另外两个高对称吸附位置.对于氮原子的表面吸附,发现其位于第二子层的铀原子的上方时最为稳定,吸附能为-4.792 eV,为较强的化学吸附.而对次表面吸附的考察发现,氮原予嵌入最外氧原子层时的稳定性高于表面上吸附的情形.态密度分析表明,对于氮原子吸附,N 2p与U 5f电子态在费米能级附近有非常明显的轨道杂化,表明氮原子主要与铀原子发生了化学作用,N-U键存在共价成分.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
二氧化铀
,
腐蚀防护
,
表面吸附
伏晓国
,
刘柯钊
,
汪小琳
,
柏朝茂
,
赵正平
,
蒋春丽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1.06.004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了298 K时O2在金属U和U Nb合金清洁表面的原位吸附过程,作为对照还研究了在纯Nb表面的吸附.吸附各阶段XPS图谱的变化揭示了O2在U,Nb和U-Nb合金表面的吸附将导致UO2,NbO和Nb2O5等多种产物形成定量分析表明,O2在U和U-Nb合金表面的饱和吸附量大约分别为45 L和40 L(1 L=L33x10-4Pa@s),而O2在金属Nb上的饱和吸附量仅约为10 L.
关键词:
O2
,
U
,
U-Nb合金
,
表面吸附
,
X射线光电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