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生
,
杨志刚
,
王家军
,
郑燕康
金属学报
本文首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Fe-C-Cr钢中贝氏体和马氏体浮突的形态,利用STM所独具的优异的纵向分辨率,发现贝氏体浮突实际上是贝氏体的亚片条、亚单元及超亚单元造成的表面浮突所组成的浮突群,完全不符合马氏体浮突的不变平面应变特征,说明了贝氏体相变不可能按切变机制进行.
关键词:
表面浮突
,
bainite
,
martensite
,
STM.
杨金波
,
杨志刚
,
白秉哲
,
方鸿生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4.06.003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Fe-0.3C-3Mn-2Ni-2Si(质量分数,%)合金中315℃等温贝氏体相变的表面浮突效应及相应区域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伴随贝氏体相变的帐篷型表面浮突效应完全是新相长大过程中的形状应变所引起;贝氏体铁素体最小结构单元的表面浮突为帐篷型,不同于单倾型马氏体浮突,不可能以切变方式形成,它的两浮突角在8-10°之间.扩散台阶机制可以解释上述现象.
关键词:
贝氏体
,
表面浮突
,
铁素体
,
结构单元
方鸿生
,
杨志刚
,
杨金波
,
白秉哲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5.05.001
简要地总结了国内近年来在贝氏体相变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方面:(1)发现钢中的贝氏体超精细结构;(2)贝氏体表面浮突完全由贝氏体铁素体长大过程中形变产生,单一超亚单元对应的浮突呈帐篷型;(3)贝氏体铁素体宽面上存在三维巨型台阶,在近N-W关系下相变单元宽面接近(335)f,为扩散型界面;(4)发现钢中贝氏体碳化物在α/γ界面的γ侧形核并向奥氏体内生长;(5)建立了贝氏体激发形核-台阶长大模型,理论计算表明这种机制是合理的,它成功地解释了贝氏体的多层次复杂结构,以及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等不同形态的形成原因等.
关键词:
贝氏体相变
,
精细结构
,
表面浮突
,
激发形核-台阶长大机制
杨金波
,
杨志刚
,
白秉哲
,
方鸿生
金属学报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Fe--0.3C--3Mn--2Ni--2Si(质量分数, %)合金中315℃等温贝氏体相变的表面浮突效应及相应区域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 伴随贝氏体相变的帐篷型表面浮突效应完全是新相长大过程中的形状应变所引起; 贝氏体铁素体最小结构单元的表面浮突为帐篷型, 不同于单倾型马氏体浮突, 不可能以切变方式形成, 它的两浮突角在8---100之间. 扩散台阶机制可以解释上述现象。
关键词:
贝氏体
,
surface relief
,
ferrite
,
structural unit
方鸿生
,
杨志刚
,
杨金波
,
白秉哲
金属学报
本文简要地总结了国内近年来在贝氏体相变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方面:
①发现钢中的贝氏体超精细结构;②贝氏体表面浮突完全由贝氏体铁素体长大过程中形变产生,
单一超亚单元对应的浮突呈帐篷型;③贝氏体铁素体宽面上存在三维巨型台阶,在近NW关系下
相变单元宽面接近(335)f,为扩散型界面;④发现钢中贝氏体碳化物在α/γ界面的γ侧形核并
向奥氏体内生长;⑤建立了贝氏体激发形核—台阶长大模型,理论计算表明这种机制是合理的,
它成功地解释了贝氏体的多层次复杂结构,以及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等不同形态的形成原因等。
关键词:
贝氏体相变
,
null
,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