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用多轮置换/生长法调节银纳米盘的SPR吸收峰

郭斌 , 程建平 , 罗江山 , 吴卫东 , 唐永建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9.02.001

以双还原剂法制备的单晶三角形银纳米盘为模板,在室温溶液相与HAuCl4发生多轮置换反应,反应9轮后纳米盘的面内偶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从初始的700 nm逐步红移到1100 nm,形貌从实心盘状逐渐变为空心纳米环.改变每轮加入的HAuCl4的量即可精细调节面内偶极峰的红移步进量.在只进行一轮反应时,若加入的HAuCl4少于一定量,面内偶极峰会发生小幅度的蓝移.在银纳米盘模板溶液中用抗坏血酸还原AgNO3,银原子沉积到纳米盘上使其生长,若采用多轮还原生长的方法,生长8轮后纳米盘的面内偶极峰逐步蓝移至650 nm,形貌从三角形盘状逐渐变为更大更圆滑的圆盘状.以上方法实现了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在可见光至近红外光区方便地逐步调节银纳米结构的吸收峰.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银纳米盘 , 纳米环 , 多轮置换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近红外

SPR传感器的应用及其发展

王颖娜 , 常丽萍 , 郭淑琴

材料导报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是一项新兴的生物化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方便快捷、可实现在线检测等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直接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诸多领域.首先介绍了SPR传感器的发展历史及其工作原理,然后综述了SPR传感器的结构和分类,具体包括棱镜耦合式SPR传感器、集成光波导耦合式SPR传感器、光纤SPR传感器和光栅耦合式SPR传感器的结构,着重描述了SPR传感器的最新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分布式SPR传感器、光纤SERS传感器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SPR传感器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棱镜 , 光波导 , 光栅

双还原剂法制备的三角形银纳米盘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研究

郭斌 , 唐永建 , 罗江山 , 程建平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8.02.002

在硼氢化钠和双氧水共存的体系中还原硝酸银,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在柠檬酸钠的作用下制成了平均边长39.4±7.4nm、平均厚度4.3±0.7nm的三角形银纳米盘,它在近红外区(≈750~1000nm)具有强烈的面内偶极共振吸收;研究了各反应试剂加入量改变的条件下产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探讨了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柠檬酸根在银晶核不同晶面上的择优吸附对三角盘的形状生成起决定作用,PVP通过包覆作用防止纳米粒子团聚.三维荧光光谱测试结果得出,三角形银纳米盘有2个中心激发波长262nm和352nm,在这2个波长的激发下均具有2个中心发射波长415nm和438nm,表现出与球形银纳米粒子完全不同的光致发光性质.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双还原 , 三角形纳米盘 , 近红外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光致发光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研究的新进展

郑荣升 , 鲁拥华 , 林开群 , 谢志国 , 王沛 , 罗昭锋 , 明海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8.06.00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免标记及检测快速等优点,在生命科学、药物开发、公共安全、环境污染俭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高灵敏度、小型化、集成化、低成本、高可靠性足未来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发展的主要方向.介绍了棱镜耦合复合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在提高灵敏度和分辨率方面的研究新进展,重点论述了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高通量、多组分识别表面等离子体成像技术以及金属微纳结构(颗粒)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光电子学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光纤 , 传感器

BaTiO3基Au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戴树刚 , 杨勇 , 黄为民 , 施剑林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3.02.027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方法,成功的将高体积百分比的Au纳米颗粒复合到BaTiO3的非晶薄膜中,并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用XRD、TEM、椭偏仪、吸收光谱、光克尔效应OKE(Optical Kerr Effect)方法对薄膜进行了表征和测试.从吸收光谱观察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Surface Plasma Resonance)峰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红移的现象.光学非线性测试表明薄膜具有高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x(3)和超快的响应时间.

关键词: 金属纳米颗粒 , 溶胶-凝胶法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光学非线性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法研究抗生物素抗体与生物素作用

陈受惠 , 崔小强 , 杨帆 , 倪永年 , 杨秀荣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3.012

在有些情况下,抗生物素抗体被用来替代亲和素的作用. 采用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原理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研究了抗生物素抗体与生物素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特征. 结果表明,抗生物素抗体与生物素的结合速率常数为2.59×104 L/(mol·s),解离速率常数为3.77×10-3 s-1,结合常数为6.86×106 L/mol.

关键词: 抗生物素抗体 , 动力学 , 免疫分析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傅里叶变换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频率对金膜表面溶液折射率响应

尉继征 , 黄宇彬 , 景遐斌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130

采用新型傅里叶变换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仪(FT-SPR),测定了NaCl、KCl和乙醇3种水溶液在不同浓度下的SPR响应值,建立了SPR响应与溶液浓度和折射率之间的定量关系R=1.53×105(n -1.3333),测定了FT-SPR 100型仪器的折射率响应常数m=1.53×105,即液体折射率每变化0.000 1,FT-SPR响应值变化为15 cm-1.其结果为用FT-SPR直接测定液体样品的折射率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FT-SPR , 折射率

贵金属纳米线的模板法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张慧 , 芦志伟 , 侯军伟 , 吕小毅 , 莫家庆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9.008

贵金属纳米线因独特的光学性质吸引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纳米尺度光电器件领域。其光学性能主要来源于贵金属表面的区域等离子体共振,而区域等离子体共振主要由金属纳米线的形状、尺寸、组成以及电磁常数决定。简要地回顾了模板法合成贵金属纳米线的方法,讨论了影响纳米线光学性质的因素,最后简述了应用前景。

关键词: 贵金属 , 纳米线 , 光学性质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新型二氧化钛基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陈昱 , 王京钰 , 李维尊 , 鞠美庭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6.03.017

TiO2以稳定性高、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在早期光催化研究中备受青睐.然而,TiO2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程度低、量子效率低等问题,使得光催化领域对TiO2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围绕着二氧化钛基光催化材料,从晶面调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及石墨烯复合三个方面入手,总结了在设计和合成光催化剂方面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最后基于结构设计、合成工艺优化以及新材料探索的角度对新型二氧化钛基光催化材料提出展望.

关键词: 光催化 , TiO2 , 高能晶面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石墨烯

石榴状单质铋(Bi)球与g-C3N4复合材料表现出超强可见光氧化NO性能

李宇涵 , 吕康乐 , 何咏基 , 赵再望 , 黄宇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6)62573-1

采用一种原位合成工艺制备了具有类石榴结构的金属铋(Bi)单质修饰的g-C3N4复合材料(Bi-CN),并用于可见光氧化NO反应中.金属Bi单质镶嵌在CN层间形成的复合物,由于金属Bi单质显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作用可将光吸收范围由紫外光延展至近红外,极大地提高了复合物的光吸收.此外,由于Bi单质存在于复合物界面可产生内建莫特-肖特基效应,从而加快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转移.由此,Bi-CN复合物光催化剂展现出超强的光催化去除NO性能.我们提出了类石榴结构的形成以及相应的Bi-CN复合物光催化活性的提高机理.这不仅为高效的金属铋单质改性的g-C3N4基光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案,也对g-C3N4基光催化的机制理解提出了新的见解.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发现Bi是以金属单质的形式存在于Bi-CN复合物中,这得益于我们采用了二水合铋酸钠(NaBiO3·2H2O)作为铋前驱体,从而成功避免了氧化态铋的形成.Bi-CN复合物中金属铋单质的存在有诸多优点.首先,金属铋单质具有显著的表面SPR效应,它的引入可大大提高复合物的光吸收能力和太阳光利用率.有研究表明,直径为150–200 nm的铋球能够在紫外-可见漫反射图谱(UV-vis)在λ=500 nm处呈现出典型的SPR峰,但本样品在λ=200–800 nm区间内并未发现该SPR峰.由于铋单质的共振受限于其尺寸大小、颗粒形状和构造环境.本文中球形铋单质的直径约为1μm,其可能发生共振效应的峰位置应超过800 nm,因此未发现相应的SPR峰.其次,金属铋单质分散在CN层表面上构建的肖特基垫垒能够高效地阻止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转移,从而提高光氧化NO进程.再者,金属铋单质的介入成功构造了Bi-CN异质结,在可见光照射下NO氧化反应中,Bi-CN复合物活性显著高于CN(22.2%)、CN-EG(36.4%)和Bi(14.1%),其中以10%Bi-CN活性最佳,NO去除率到70.4%,远远超过K插层的g-C3N4、Ag掺杂的g-C3N4和氧化石墨烯修饰的g-C3N4.当复合物中金属铋单质含量超过10%时,其活性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大量的金属铋单质积聚在Bi-CN复合物表面上而造成物理堵塞,妨碍了CN吸收可见光,从而降低了其可见光吸收能力;同时导致只会吸收更多的紫外光(λ<280 nm)而不是可见光,因而其可见光催化氧化NO能力下降.

关键词: 金属铋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光氧化 , 一氧化氮 , 可见光 , 石墨型碳化氮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