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颖军
,
楼淼
,
李莎莎
,
芦玉峰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08.020
目的:介绍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研究16 MnR钢在轻集料混凝土和膨润土填埋环境下的腐蚀规律。方法将腐蚀探头埋于轻集料混凝土和膨润土两种户外填埋环境中,研究16 MnR钢在两种环境中的腐蚀规律;采用实验室包裹块形式进行干湿交替加速腐蚀,研究加速试验方法的加速效果。结果16MnR钢在膨润土和轻集料混凝土中的年平均局部腐蚀速率分别为23.7μm/a和0.11μm/a;在干湿交替加速腐蚀条件下,膨润土环境的平均腐蚀速率为109.1μm/a,轻集料混凝土环境的平均局部腐蚀速为1.7μm/a。结论16MnR钢在膨润土环境下的局部腐蚀速率与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同;轻集料混凝土对16 MnR钢的腐蚀防护效果优于膨润土。采用干湿交替加速腐蚀方法,16 MnR钢在轻集料混凝土和膨润土环境的腐蚀效果分别提高了17倍和5倍。
关键词:
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技术
,
埋地容器
,
腐蚀速率
,
在线监测
,
轻集料混凝土
,
膨润土
卢飞
,
芦玉峰
,
杨欢
,
谢兆钱
,
刘振兴
涂料工业
采用无气喷涂技术在16 MnR钢表面制备纳米富锌有机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结合力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轻集料混凝土凝结对涂层的形貌、结合强度、组成结构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轻集料混凝土凝结后涂层仍然致密,结合强度高(可达15 MPa),表面有机成分没有发生改变.电化学分析表明,涂层内部没有发生改变,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关键词:
纳米富锌有机涂层
,
轻集料混凝土
,
凝结升温
,
涂层性能
,
电化学阻抗谱
李秋义
,
王志伟
,
李云霞
,
田砾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8.04.026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水泥用量、粉煤灰用量、体积砂率等因素对高强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密度和工作性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利用700级海泥陶粒制备高强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的适宜配合比:水泥用量为385ks/m3-450ks/m3,Ⅱ级粉煤灰用量为125ks/m3-150ks/m3,体积砂率为35%,外加剂为胶凝材料的1.5%,水约150ks/m3-160ks/m3.该混凝土的密度等级为1800级,28d强度可达45 Mpa~50MPa,快速冻融循环可超过300次,RCM法测得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仅为8.95×10-12m2/s~7.73×10-12m2/s,且工作性较好,基本克服了陶粒的上浮问题.
关键词:
海泥陶粒
,
轻集料混凝土
,
配合比
,
工作性
郑秀华
,
张宝生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5.02.010
为配制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研究了优质引气剂对大流动性轻集料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引气剂对大流动性轻集料混凝土的坍落度的影响不大,对黏度影响较大;引气可减少离析、泌水及坍落度损失,明显改善轻集料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一定范围内,引气对轻集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益;含气量小于5.5%时,抗压强度未降低,而是有所提高,提高幅度约3%~4%;含气量小于5.5%时,抗折强度提高,提高幅度约8%~10%.
关键词:
轻集料混凝土
,
工作性
,
抗压强度
,
抗折强度
,
引气剂
吕晶
,
周天华
,
杜强
,
吴函恒
,
白文琦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橡胶颗粒等体积替换轻集料混凝土中河砂对轻集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对20组共60个试件在替换率为10%、20%和30%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测得不同替代率的轻集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轴心抗压强度以及棱柱体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轻集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和轴心抗压强度随着橡胶颗粒替代率的提高而降低,棱柱体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峰值应变随着橡胶颗粒替代率的提高不断增大,峰值应变后曲线随着替代率的提高越发趋于平缓,抗压破坏模式由脆性破坏转变成延性破坏.
关键词:
橡胶颗粒
,
轻集料混凝土
,
力学性能
,
试验研究
孙道胜
,
李洋
,
张高展
硅酸盐通报
轻集料混凝土中界面区的组成、结构与性能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针对轻集料混凝土界面区的性能和特点,概括了轻集料混凝土界面区的微观结构特征和相关模型,分析了轻集料混凝土界面区的形成机理,综述了轻集料混凝土界面区对混凝土力学、耐久性能以及体积稳定性能的影响,总结了轻集料混凝土界面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为轻集料混凝土界面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轻集料混凝土
,
界面区
,
微结构模型
,
形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