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文
,
郑天然
,
陈松林
,
杨晓山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5-4006.2007.06.007
结合辊缝实际测量数据和扇形段结构特征的分析,查明了引起板坯铸机扇形段内部辊缝变大的主要原因.基于扇形段内弧辊架梁受力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扇形段预变形优化方法.按照扇形段内部辊缝变大的程度确定铸机实施调整的区域,实施后将扇形段内部辊缝增大量控制在0.2mm以内.
关键词:
大板坯连铸机
,
扇形段
,
辊缝
,
预变形
,
中心偏析
王云
,
刘才
,
马立东
,
王玉峰
,
黄庆学
钢铁
针对棒材实际矫直过程中辊缝不易确定的问题,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棒材二辊矫直过程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不同辊缝下矫直力、成品棒材残余应力、最大挠度和塑性变形深度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提出合理的辊缝取值范围,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减少了实际生产中辊缝调节所需时间.
关键词:
二辊矫直
,
辊缝
,
矫直力
,
塑性层深度
马长文
,
陈松林
,
郑天然
,
杨晓山
钢铁
为了研究辊缝收缩对减轻板坯中心偏析的作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板坯的温度场和凝固收缩,分析了坯壳厚度和凝固收缩量在冶金长度内的分布,建立了3种辊缝收缩实验方案并比较了其效果.结果表明,在凝固末端以前2~3个扇形段进行辊缝收缩有效减轻了板坯中心偏析,辊缝收缩量应略大于铸坯自由凝固收缩量.
关键词:
连铸板坯
,
凝固收缩
,
辊缝
,
中心偏析
王彤
,
刘相华
,
王国栋
,
李洪斌
,
武玉新
,
张弓
钢铁研究学报
为了得到高精度的辊缝设定值,分析了某钢铁公司热连轧厂轧机弹性方程,找出更接近实际的轧机弹性曲线,以便在假定带钢塑性系数为常数的条件下,在线动态给出带钢穿带过程中轧机弹跳值修正量.结果表明:一段轧机弹跳回归模型精度比二段轧机弹跳回归模型高一个数量级.通过动态修正轧机弹跳方程,消除了辊缝设定模型中的刚度补偿系数误差,可以提高热轧带钢头尾部厚度精度.
关键词:
热轧带钢
,
轧机弹性曲线
,
设定精度
,
辊缝
唐广波
,
刘正东
,
康永林
,
王巍
,
张丕军
钢铁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带钢热轧区轧件传热和温度场分布规律.结合现场生产中测温数据,建立了轧制变形区内轧件与轧辊接触传热界面换热系数(HTC)统计模型.分析了辊缝变形区中轧件断面上温度演变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热轧带钢热轧区传热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吻合良好;变形区内轧件与轧辊接触传热界面换热系数不仅与平均单位压力相关,而且与轧制速度相关;轧件在轧制变形区存在很大的温度梯度.
关键词:
带钢热轧
,
传热
,
辊缝
,
界面换热系数
王军生
,
矫志杰
,
赵启林
,
刘相华
,
王国栋
钢铁
以变断面、变张力逆流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动态变规格模型为基础,考虑了材料变形抗力偏差及轧机入口带钢厚度偏差来修正动态变规格过程辊缝的设定值,建立起冷连轧动态变规格辊缝动态设定系统.通过宝钢益昌1220冷连轧机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提高动态变规格过程轧制参数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提高变规格过程中带钢的厚度精度,减少厚度超差长度.
关键词:
冷连轧
,
动态变规格
,
辊缝
,
动态设定
路勇强
金属世界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07.06.019
本文简要阐述了CyberLink技术在简化扇形段结构,在线检测最终凝点和在线检测铸流固-液态区的液态部分,在线检测优化的辊缝和锥度调整,以及进行扇形段上部框架自动对中等的优越性.CyberTracking可以在线检测液芯,提高拉速的安全性能,提高生产率.CyberTaper可以在线评估和优化辊缝,在线检测锥度的调整值,提高临界钢种的收得率.CyberAlignment可以进行扇形段上部框架的自动对中,有效地减轻辊子的磨损,降低维修成本,延长铸机的使用寿命,提高铸机的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yberLink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满足成本节约型连铸的需要.
关键词:
跟踪
,
锥度
,
自对中
,
凝点
,
辊缝
曹磊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40045
在工业试验的基础上,对宽厚板连铸机实施动态轻压下后连铸坯中心偏析严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发现:扇形段辊缝实测值与位移传感器测量值之间存在差值,且每个位置差值的偏差较大,导致压下量的实际执行量存在较大偏差,是产生严重中心偏析的重要原因.通过扇形段开口度测量与标定方法的优化改进,将每个扇形段不同位置的辊缝实际值与位移传感器测量值的差值保持在标准差值a,连铸机扇形段的辊缝得到了精确控制,动态轻压下工艺参数得到了精确执行,连铸坯内部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
关键词:
宽厚板
,
轻压下
,
中心偏析
,
辊缝
樊星辰
,
赵丹
,
贾广顺
,
郑翠军
,
孙旭伟
,
田炎波
连铸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50002
为了减小400 mm特厚板坯中心偏析,通过扇形段拉杆补偿校验、驱动辊机械限位机构螺栓优化、驱动梁结构优化改进等措施,驱动辊辊缝度得到了很好控制,铸坯内部质量得到了提高,中心偏析控制在C类2.0以下.结果表明:铸坯的中心偏析与铸坯凝固末端轻压下压下位置附近的驱动辊辊缝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轻压下位置附近的驱动辊辊缝进行严格控制,能有效减少铸坯中心偏析.
关键词:
中心偏析
,
驱动辊
,
辊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