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明
,
李强
,
郝冀方
,
颉红梅
,
王浩瀚
,
王菊芳
,
卫增泉
,
刘秦
,
李文建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1.03.010
介绍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采用75 MeV/u 16O8+ 离子进行了贯穿与定点注入的实验, 以及不同注入部位的种子在实验室萌发的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微核率和畸变率与大田培育结果随剂量的变化情况. 经过3年5代(南繁加代)的系统选育, 筛选出增产、矮杆、抗(锈)病、抗干热风和早熟等9个稳定突变系.
关键词:
重离子
,
离子注入
,
离子贯穿
,
定点诱变
,
小麦
李文建
,
周光明
,
卫增泉
,
王菊芳
,
李强
,
党秉荣
,
颉红梅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3.01.008
研究了用传能线密度125.5 keV/μm的 12C6+ 辐照小鼠黑色素瘤、中国仓鼠肺、人的宫颈癌、人的肝癌细胞的敏感性以及DNA双链断裂和DNA双链断裂片段分布,结果表明细胞敏感性与DNA双链断裂之间没有一致的关系,提出了细胞辐射敏感性的一种可能的分子机理,即DNA序列敏感性位点协同DNA双链断裂互补性机理. 由此解释了4种细胞系的不同敏感性问题.
关键词:
重离子
,
哺乳动物细胞
,
辐射敏感性
,
分子机理
罗红兵
,
赵葵
,
郭继宇
,
隋丽
,
倪嵋楠
,
梅俊平
,
路秀琴
,
周平
,
孔福全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3.012
用重离子7Li和12C以及60Co的γ射线分别辐照玉米种子胚, 研究重离子束辐照玉米种子M1代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 60Co的γ射线使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降低, 重离子7Li和12C对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重离子辐照后, 单株之间光合速率差异增大; M1代植株在雄性育性、叶片颜色及株高等方面发生了多种变化, 并产生了一株双胚苗.应用随机多态性DNA分析技术, 发现双胚苗的大、小苗之间及其与亲本自交系478在随机多态性DNA指纹上存在的差异, 从分子水平上初步证实了双胚苗为自交系478的变异类型.
关键词:
重离子
,
变异
,
玉米
,
随机多态性DNA
王潇
,
马秋峰
,
靳根明
,
李文建
,
张红
,
周利斌
,
毛淑红
,
邱嵘
,
刘兵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2.010
利用能量为7. 2 MeV/u氖离子束辐照体外质粒DNA: pUC18, 采用恒场凝胶电泳结合多功能荧光成像系统研究了pUC18双链断裂片段的分布. 证实了双链断裂片段分布的非随机性, 结果还发现DNA断裂后片段的交联现象, 而且交联片段的分布也是非随机的.
关键词:
重离子
,
DNA双链断裂
,
非随机分布
,
质粒DNA
张丰收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6.01.006
对X射线、γ射线、电子、中子、质子和重离子等对生物体系的辐照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论.重离子辐照中特有的倒转深度剂量分布,即Bragg峰,成为放射治疗的理想工具.通过对重离子辐照生物组织物理过程的分析,提出了重离子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三步物理过程,即核相互作用导致的核碎裂、库仑相互作用的电子激发和生物分子在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下的弛豫,最终导致生物分子新结构的形成.由于物理过程是后期辐照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的基础,因此建立描述离子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物理过程的微观动力学理论是十分迫切的.
关键词:
重离子
,
生物分子
,
核碎裂
,
电子激发
,
弛豫
张艳萍
,
张丰收
,
蒙克来
,
肖国青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6.03.015
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和局域密度近似方法,计算了H2O分子在速度为12.5 a0/fs的重离子C+和C2+作用下产生的各种电荷态的H2O分子离子的几率、平均逃逸电子数和偶极矩的变化随时间的演化.计算结果表明,在重离子势最大时,电偶极矩的变化最大,重离子的电荷态越高,得到高电荷态H2O分子的几率越大;重离子远离分子时,电偶极矩的变化趋于平缓.
关键词:
重离子
,
离化几率
,
H2O分子
,
含时局域密度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