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允
,
熊惟皓
,
赵立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熔渗/氮化复合处理技术对TiC-TiN基、WC基金属陶瓷进行了高温高压熔渗/氮化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等分析技术对其显微组织、成分及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高温高压熔渗/氮化处理,WC-Co金属陶瓷未形成梯度结构;WC-TiC-Co金属陶瓷表面形成了TiN,但是从材料表面向内部的成分过渡存在明显的界面;TiC-TiN基金属陶瓷由表面到心部形成了梯度结构,其硬度自表面向心部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 该金属陶瓷表面主要形成了Ti(C0.3N0.7).
关键词:
熔渗
,
氮化
,
金属陶瓷
,
功能梯度材料
吴一
,
邹正光
,
尹传强
,
李晓敏
,
周浪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8.03.028
钛铁矿在自然界中储量非常丰富,分布较广.本文结合笔者的研究工作,概述和分析了以天然钛铁矿为主要原料,碳热、铝热、镁热等原位合成金属陶瓷材料的还原反应机理,并预测了工业化应用的前景.充分利用钛铁矿中的钛和铁两种资源,原位合成制备金属陶瓷材料,将成为天然钛铁矿综合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钛铁矿
,
金属陶瓷
,
原位合成
,
还原反应
洪长青
,
张幸红
,
韩杰才
,
赫晓东
,
曲伟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4.01.002
采用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技术制备了相对密度为90%左右的TiB2-40Cu-8Ni金属-陶瓷复合材料.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别在1 200,1 250,1 300℃温度下对复合材料进行二次热压烧结,详细研究了TiB2-40Cu-8Ni复合材料液-固两相区间的变形行为、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二次热压后,材料的相对密度和弯曲强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1 300℃时,材料的相对密度提高了5%,弯曲强度达到608 MPa.复合材料中TiB2颗粒的形貌也发生了改变,大部分由原来的等轴状转变为长棒状,同时根据TiB2晶体结构特征,分析了复合材料中TiB2的晶体学上的生长机制.
关键词:
燃烧合成
,
金属陶瓷
,
致密化
,
二次热压
,
生长机制
陈枭
,
纪岗昌
,
王洪涛
材料导报
采用低压等离子喷涂技术(LPPS)制备MoB/CoCr潦层,对涂层进行磨粒磨损试验研究.采用SEM观察涂层的表面和截面形貌,显微硬度计测试潦层的力学性能,湿式橡胶轮磨粒磨损试验机测试潦层的磨粒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组织致密,呈层状结构;涂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显微硬度达到930HV0.3,结合强度在71MPa以上,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
关键词:
低压等离子喷涂
,
MoB/CoCr
,
金属陶瓷
,
磨粒磨损
李鹏
,
胡耀波
,
熊惟皓
,
林真
硬质合金
doi:10.3969/j.issn.1003-7292.2000.02.001
研究了稀土元素Y对Ti(C,N)基金属陶瓷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Y在Ti(C,N)基金属陶瓷中可以起到净化粘结相/硬质相界面的作用,并使其包覆层的厚度略有增加,从而使硬质相颗粒得到细化.当Y含量为0.8wt%时细化效果最明显,此时Ti(C,N)基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和硬度值最大.
关键词:
稀土元素
,
Y
,
金属陶瓷
,
组织与性能
郑立允
,
赵立新
,
张京军
,
熊惟皓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Ti(C,N)基金属陶瓷基体上沉积了TiN/TiAlN多层涂层,通过对不同速度、载荷下的微量摩擦磨损试验前后涂层金属陶瓷的显微形貌、组织、成分、相结构及粗糙度的观察分析,研究了涂层金属陶瓷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TiN/TiAlN涂层金属陶瓷的平均摩擦系数均低于金属陶瓷基体本身的平均摩擦系数;在相同载荷下,滑动速度较低时,涂层金属陶瓷磨损表面粘着严重,有GCr15掉下的大块粘着物,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大,由严重粘着对磨偶件材料向少量粘着变化,其平均摩擦系数增大.在相同的滑动速度下,载荷较大时,TiN/TiAlN涂层金属陶瓷的平均摩擦系数较大.TiN/TiAlN涂层金属陶瓷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关键词:
金属陶瓷
,
多弧离子镀
,
多层涂层
,
摩擦学性能
高峰
,
郭志猛
,
林涛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3969/j.issn.1674-3962.2007.07.005
以Fe2O3,WO3,Al,C为反应原料,采用SHS-离心法制备W-C-Fe内衬复合钢管.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涂层的组织,用显微硬度仪测量内衬层硬度,并通过磨粒磨损试验测量了该涂层的耐磨性.结果表明,涂层组织包括主相Fe3W3C及少量的WC,W2C,Fe3C,Fe.涂层组织呈梯度分布,靠近基体处晶粒细小,远离基体处晶粒呈粗大树枝状.涂层硬度为13.5±1.6 GPa.涂层的主要磨损机制为显微切削.涂层的相对耐磨性是淬火45#钢的16倍以上.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
离心铸造
,
金属陶瓷
,
复合管
,
耐磨性
陈亮
,
熊惟皓
,
陈肖
,
陈明昆
,
范畴
硬质合金
doi:10.3969/j.issn.1003-7292.2013.12.002
以Ti、W、C的元素粉末为原料,通过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Ti,W)C固溶体粉末,结果表明:目标成分为(Ti0.95,W0.05)C、(Ti0.9,W0.1)C和(Ti0.85,W0.15)C的混合粉末经高能球磨后有(Ti,W)C固溶体生成,目标成分为(Ti0.8,W0.2)C的混合粉末经球磨后没有反应发生,X射线衍射图仍然为各组分的单质峰.将经8h球磨得到的目标成分为(Ti0.95,W0.05)C和(Ti0.9,W0.1)C的固溶体粉末与20wt%的Ni粉进行混和,压制成型后在1 450℃下烧结1h,得到的金属陶瓷的硬度和抗弯强度分别为88 HRA,1 636 MPa和88.7 HRA,1 693 MPa.两种成分的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中均含有“白芯-灰环”结构、“黑芯-灰环”结构以及无芯-环结构的陶瓷晶粒.与钨含量较低的样品相比,钨含量较高的样品的晶粒尺寸以及“黑芯-灰环”结构中黑色芯相的尺寸较小,同时具有无芯结构和“白芯-灰环”结构的晶粒数目较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
元素粉末
,
机械合金化
,
固溶体
,
微观结构
张晓泳
,
周科朝
,
李志友
,
张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3.05.019
针对一种侧面和一端的成分呈梯度变化的圆柱体电极模型进行了热应力缓和优化设计.模型材料成分是金属Cu和NiFe2O4尖晶石陶瓷.采用混合律定律确定材料组分-性质关系,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了从300K(零应力状态)升温到1300K时模型表面的热应力,分析了层数n、成分指数p以及锥角θ对模型表面热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层数n主要影响应力曲线的光滑程度,层数增加,曲线变得平滑;成分指数p是热应力缓和设计的关键,指数越小,应力越小;锥角θ的增加也可缓和热应力,但作用不如成分指数.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
热应力
,
NiFe2O4
,
金属陶瓷
,
惰性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