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Cu掺杂FeVO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王敏 , 王里奥 , 贺健 , 张东 , 张文杰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进一步提高钒酸铁(FeVO4)光催化活性,采用液相沉淀法分别制备钒酸铁和钒酸铜前躯体,再将钒酸铁和钒酸铜前驱体混合后进行热处理,制备了铜掺杂钒酸铁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面积(BET)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在可见光照射下,通过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评价Cu掺杂对FeVO4光催化剂活的影响.结果表明,Cu/FevO4光催化剂为三斜型,当掺杂质量分数大于5%时,晶体中出现新相Cu3Fe4(VO4)6;掺杂后样品的表面形貌产生了变化,但其比表面积变化较小;Cu/FeVO4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大幅提高,主要是由于FeVO4和新相闻起到类似复合半导体的作用;在所进行实验的条件下,钒酸铜的最佳掺杂质量分数为5%时,掺杂后的FeVO4对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较未掺杂前提高30%左右.

关键词: 钒酸铁 , 铜掺杂 , 光催化剂 , 甲基橙

铜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陈颖 , 孙露露 , 孙男男

材料导报

铜离子掺杂能够改变TiO2的光生载流子传输,从而影响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因此铜离子掺杂能够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铜掺杂纳米TiO2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受到制备技术、热处理温度等的影响,而使纳米TiO2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晶相结构变化、量子产率增加等方面.针对近年来铜掺杂TiO2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综述了影响其光催化效果的因素,指出晶相结构、制备方法、掺杂浓度、反应体系的pH值是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铜掺杂 , 纳米TiO2 , 晶相结构 , 光催化

铜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与光催化还原性能

颜欣 , 刘中清 , 李丹丹 , 李纲

功能材料

以阳极氧化法制得的TiO2纳米管阵列为前驱体,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铜掺杂量的TiO2纳米管阵列.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表征.以Cr6+水溶液为目标污染物,对比不同铜掺杂量TiO2纳米管阵列的光电催化还原效果.结果表明,掺杂前后TiO2纳米管阵列在形貌上没有明显变化;掺杂的铜是以Cu2+的形态存在;掺铜后TiO2纳米管阵列还原效果优于掺铜前;低剂量铜掺杂的TiO2纳米管阵列的还原效果优于高剂量铜掺杂的TiO2纳米管阵列.

关键词: 纳米管阵列 , 铜掺杂 , 光电催化 , 浸渍法

Cu掺杂对Be薄膜微结构的影响

周民杰 , 罗炳池 , 李恺 , 张继成 , 李佳 , 吴卫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doi:10.1016/S1003-6326(11)61298-3

利用离子束溅射法在硅基底上制备高纯Be薄膜并实现Cu元素的可控掺杂,利用x射线能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透射电镜等对Cu掺杂Be薄膜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u元素在Be膜内分布均一,且Cu掺杂量对Be薄膜的微观结构有显著影响.Cu掺杂能抑制Be晶粒生长,Be晶粒随着薄膜中Cu含量的增多而减小,并且尺寸分布更加均匀;Cu掺杂影响Be晶粒的生长取向,使其形成更为紧凑的薄膜结构.这些因素使得掺杂Cu的Be薄膜的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

关键词: , 薄膜 , 铜掺杂 , 微结构

铜掺杂二氧化硅膜的制备及孔结构研究

魏娜娜 , 韦奇 , 李振杰 , 李群艳 , 聂祚仁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0.01047

以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铜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铜掺杂的二氧化硅膜,通过FT-IR、XPS、XRD等测试方法研究了铜元素在膜材料中的存在形态,并利用N2吸附对膜材料的孔结构进行表征,讨论了铜掺杂量以及水/正硅酸乙酯的化学计量比对膜材料孔结构的影响,最后初步研究了铜掺杂二氧化硅膜在水热环境下的孔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n(H2O):n(TEOS)=0.5:1.0时能获得微孔结构,铜掺杂后的二二氧化硅膜仍然保持良好的微孔结构,当n(Cu):n(Si)=0.8:1.0时膜材料的孔容达到0.155 cm3/g,孔径狭窄分布在0.5nm.铜元素除了进入二氧化硅骨架外主要以晶态Cu单质和Cu2O存在.铜掺杂的膜材料在水热环境下短期内能保持微孔结构,但长期的水热环境导致膜材料孔结构的崩溃.

关键词: 二氧化硅膜 , 铜掺杂 , 孔结构 , 溶胶-凝胶法

掺铜羟基磷灰石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肖东琴 , 王东微 , 任俊臣 , 段可 , 姚宁 , 鲁雄 , 郑晓彤 , 翁杰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4.13532

铜作为人体含量第二的必需微量元素,不仅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菌性。因此,合成掺铜羟基磷灰石(Cu-HA)可望获得具有优良生物学性能兼具抗菌性能的生物陶瓷。本研究以硝酸钙、硝酸铜和磷酸氢二钠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掺铜HA。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和原子吸收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溶液体系中加入Cu2+后, Cu取代部分Ca进入HA晶格,使其形貌由带状转变为花瓣状微球;但Cu的掺入,并不影响HA晶体结构;当溶液中Cu/(Cu+Ca)摩尔比高于0.05时, HA产物的热稳定性下降。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 铜掺杂 , 微球 , 水热合成法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