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多孔SiC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刘志伟 , 鲍崇高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纸质材料制成三维管状模型,经过纸质模型碳化、反应性渗硅处理获得多孔SiC陶瓷预制体,选择铸造性能好、成形缺陷小的铸铁作为金属基体,采用铸渗法制备了SiC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通过XRD,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多孔SiC陶瓷和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界面结构.研究表明,纸质模型800C温度碳化,反应性渗硅温度1600℃时制备的多孔SiC陶瓷预制体三维结构稳定,烧结后变形小,微观组织结合紧密;通过铸渗法制备的SiC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良好,无明显缺陷.该方法中增强相结构可设计性好,铸渗法制备多孔陶瓷金属基复合材料质量高,为多孔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获得提供了试验新方法.

关键词: SiC陶瓷 , 反应性渗硅 , 铸渗 , 金属基复合材料

高锰钢铸渗SiC颗粒过程中粒子分解特性研究

王成辉 , 马幼平 , 杨蕾

钢铁研究学报

分析了铁基体复合SiC陶瓷颗粒的前景,提出改善SiC在铁基中分解的新方法,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V-EPC法(真空负压实型铸造法)制备了SiCp/高锰钢基复合材料.通过金相分析、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及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SiC颗粒铸渗高锰钢过程中SiC粒子的分解特征及粒子周围合金元素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SiC颗粒分解58.6%以上,残余SiC颗粒分布均匀、形态良好;铬元素的加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的扩散速率,可抑制组织石墨化;钢中的合金元素锰、铬减弱了SiC分解的驱动力,对有效抑制SiC颗粒分解是有利的.

关键词: 高锰钢 , SiC陶瓷颗粒 , 铸渗 , 分解

TiNp/Mn13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磨损性能

王成辉 , 马幼平 , 王相波 , 李秀兰 , 宋绍峰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V-EPC铸渗法制备了TiNp/Mn13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XRD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组织及TiN颗粒与基体结合情况,并在不同载荷下对不同TiN体积分数的复合材料和基体材料进行了冲击磨损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粉涂层中TiN体积分数为27%,36%时,复合材料中TiN分布均匀,与基体形成冶金结合;在各冲击载荷下,复合材料具有比Mn13钢更好的抗冲击磨损性能;TiN的高硬度与基体的加工硬化协同作用保证了复合材料在中低载荷下的抗冲击磨损性能.

关键词: 高锰钢 , TiN颗粒 , 铸渗 , 冲击磨损

SiC粒子与钢铸渗复合界面特征分析

周永欣 , 赵西城 , 吕振林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7.03.007

采用V-EPC铸渗方法,以Q235钢为母材制备SiC粒子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试验结果表明,SiC粒子的粒度对SiC/钢表而复合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虽然SiC粒子在高温钢液中存在分解现象,但通过调整SiC预制膏块组配和控制铸渗工艺参数,可以减缓或抑制SiC的分解并制备出表面平整的SiC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通过金相显微镜、电子扫描电镜等对该复合材料中SiC粒子与钢基体界面结合的形态、粒子行为、界面结合机制进行分析,表明SiC粒子与钢基体的界面结合为冶金结合.

关键词: SiC/钢基复合材料 , 铸渗 , 界面 , 分解

钢表面铸渗烧结涂层的研究

秦泗栋 , 王树奇 , 鞠新庆 , 王洋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9.04.021

铸渗技术是提高钢铁材料耐磨性的一种有效表面防护技术,铸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业应用价值.概述了铸渗技术改善钢铁材料耐磨性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目前采用的铸渗材料和方法,如表面合金化、外加强化相表面材料复合、内生强化相表面材料复合(反应铸渗).铸渗工艺的发展历经普通铸造工艺、V法铸渗工艺、V-EPC铸渗工艺、离心铸渗工艺和SHS-casting工艺,指出了该项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铸渗 , 工艺 , 表面复合 , 耐磨性 , 钢铁

45钢表面铬、硼、碳三元铸渗层的组织和硬度

孟德权 , 高崭 , 张伟强

机械工程材料

以硼铁、石墨、高碳铬铁粉为原料,采用涂料法在45钢铸件表面制备硼、铬和碳三元铸渗层,研究了不同的涂料配比对表面铸渗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铸渗层主要由马氏体、Cr23C6、Fe-Cr、Fe23(C,B)6和Fe3C等相组成,使铸件表面的硬度提高了近3倍;涂料的最佳配比为w(Cr):w(B):w(C)=80:10:10.

关键词: 铸渗 , 涂料 , 45钢 , 硬度

具有钉扎效应的CTCp/Cr26复合材料制备及界面结构

郑开宏 , 高义民 , 李烨飞 , 汤姝莉 , 史芳杰 , 孙良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铸造碳化钨颗粒(Cast Tungsten Carbide Particle,CTCp)与还原铁粉为原料,采用松装烧结工艺制备具有蜂巢状结构的多孔陶瓷预制体;通过铸渗法制备了CTCp/Cr26铁基表层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等手段分析了预制体和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高温烧结过程中还原铁粉中的Fe与CTCp中的W2C发生反应,在CTCp表面形成了烧结壳层,壳层内侧的物相组成为WC+Fe3W3C,壳层外侧的物相是Fe3W3C;壳层相互连接使预制体具有较高强度,铸渗过程中高强度的预制体能够抵抗高温液态金属的热冲击,从而保证了复合材料中预制体的蜂巢状结构;制备的复合材料中CTCp与金属基体的界面形成明显的过渡层,过渡层的物相组成为WC+Fe3W3C,过渡层的形成是烧结壳层在高温金属液中发生溶解与析出的结果.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界面 , 预制体 , 铸渗

消失模铸渗SiC-Cr-RE耐磨铸铁

高红霞 , 海伟 , 刘建秀 , 李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消失模铸渗法,在聚苯乙烯(EPS)泡沫模型表面涂刷铸渗涂料,浇注后铁水渗入涂料层,得到表面耐磨铸铁.铸渗涂料的主要组成为SiC粉、EPS粉、Cr-Fe粉、RE添加剂、粘结剂等.研究了表面渗层的组织及显微硬度,用ML-100磨粒磨损试验机测试了渗层的耐磨性.试验表明渗层组织中的珠光体及片状石墨比基体细化,渗层显微硬度是基体铸铁的2.1倍,渗层的磨损量是基体铸铁的33%.分析探讨了表面渗层耐磨性较高的原因.

关键词: 铸铁 , 消失模铸造 , 铸渗 , 耐磨性

颗粒增强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研制

宋继忠 , 吴新跃 , 王基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3.01.013

为了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综合性能,作者研究了用快干涂料铸渗法来制造颗粒增强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工艺.通过大量试验,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铸渗用快干涂料;分析了复合层的显微组织和主要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直接用铸造的方法可在铸件表面形成同时具备外硬内韧、耐磨、耐热、耐蚀等优良综合性能的颗粒增强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浇注温度是影响复合层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在1 450~1 550 ℃范围内均能获得优良的表面复合层;表面复合材料的硬度在60 HRC以上,是普通耐磨铸铁硬度的1.4~1.6倍,这是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且有广阔前途的新工艺.

关键词: 金属基 , 复合材料 , 铸渗 , 快干涂料

用铸渗工艺对消失模铸铁件进行表面合金化的研究

纪朝辉 , 魏尊杰 , 张成军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1.02.020

利用干砂消失模铸造工艺,对铸铁件表面合金化铸渗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铸渗过程中铁水传输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铸渗量与浇口的大气压力、铁水静压力、渣液阻力及附加压力的关系式,提出了铸渗量大小主要取决于铸渗孔道半径的新观点.用正交试验对合金涂层中合金粉粒度、合金粉加入量、溶剂加入量及涂层中聚苯乙烯泡沫加入量等进行了考证,得出最佳工艺配方为:合金粉粒度75~100目;泡沫加入量30%~50%(ψ(B));溶剂加入量4%.在配制合金涂料时,适当加入一定量泡沫珠粒,有利于母液渗透,这与理论推导结果相符,易获得3 mm以上合金层厚度.合金层具有珠光体基体及大量M7C3碳化物,并具有高硬度及高抗磨性.

关键词: 表面合金化 , 铸渗 , 铸铁 , 干砂消失模铸造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