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品华
,
喻理飞
,
林陶
,
孔祥亮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9.2014091501
土壤养分积累是引起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反应土壤面源污染发生的潜力.为识别草海流域面源污染的优先控制区,对草海自然保护区6个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氮、磷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氮、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6±0.54 g·kg-1和0.28±0.11 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24.10%和38.68%,为中等变异.土地利用方式影响草海土壤氮和磷含量的分布,氮含量城郊农用地>沼泽地>旱地>林地;磷含量分布规律为沼泽地>城郊农用地>旱地>林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土壤氮、磷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草海保护区6小流域聚为3类,分别代表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敏感区富民村子流域土壤氮、磷最高,农业面源污染发生潜力最大,为草海流域面源污染的优先控制区.
关键词:
土壤氮
,
磷
,
面源污染
,
敏感性评价
,
优先控制区域
,
土地利用方式
,
草海流域
关翔鸿
,
郭凌川
,
鲍恋君
,
曾永平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1.2014041101
为评估含有机污染物的湿沉降对区域水环境污染的贡献,在广州市3个采样点(海珠区、天河区和萝岗区)采集了2010年湿沉降样品(157个),并在天河点采集了12个干沉降、11个地表径流及10个气溶胶样品,并对其中指示化合物正构烷烃的浓度、来源和通量进行分析.正构烷烃(包括从C20—C34的15种同系物)总浓度范围为0.6—292μg·L-1;从季节上看,其在雨季(4—9月)的浓度低于旱季(1—3月和10—12月).碳优势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的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石油产品的消费(50%),暗示石油产品消耗是主要污染源;其次来自植物排放(38%).此外,广州市在2010年有55±80 t(平均值±标准偏差)正构烷烃经干沉降和湿沉降至地表,其中湿沉降的贡献为39±80 t.同时,大约有224±296 t正构烷烃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到珠江,反映了面源污染对区域水环境影响很大.因此,控制石油产品的消费和治理地表径流,是抑制面源污染、改善区域水环境的两个途径.
关键词:
正构烷烃
,
湿沉降
,
面源污染
,
地表径流
,
石油消耗
谢继锋
,
李静静
,
窦月芹
,
徐挺
,
尹大强
,
成水平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4.2014072401
为了解下垫面对径流中多环芳烃( PAHs)污染特征的影响,对4次降雨事件中不同下垫面地表径流中的PAHs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屋面( A点)与交通路面( C点)的PAHs污染负荷远远大于另两种下垫面,降雨事件平均浓度分别达到26.66μg·L-1和27.87μg·L-1.各场降雨事件都存在随着降雨历时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的过程,其中交通路面变化最为剧烈,PAHs浓度由初始的33.50μg·L-1经90 min后下降至16.36μg·L-1,而屋面则在径流结束前伴有浓度回升的现象.径流中溶解态PAHs含量远低于颗粒态含量,以2—3环略占优势,达31%—42%;而在颗粒态 PAHs 中5—6环则相对更多.广场路面( B 点)和交通路面(C点)由于汇流面积较大,具有较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屋面(A点)的冲刷效应相对较弱;草地(D点)则未表现出初期冲刷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下垫面对径流中PAHs的含量和消除均有一定影响,但与PAHs组分的相对比例无明显相关.
关键词:
下垫面
,
地表径流
,
多环芳烃
,
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