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霞
,
丁明玉
,
吕琨
,
郁鉴源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1.02.018
用RP-HPLC分离测定了麻黄及其制剂中的麻黄类生物碱及川芎嗪。采用色谱柱Nova-Pak C18(150 mm×3.9 mm i.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麻黄类生物碱时,以甲醇-0.02 mol/L KH2PO4-乙酸-三乙胺(体积比为4∶96∶0.2∶0.01)为流动相,在21...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
麻黄碱
,
伪麻黄碱
,
去甲基麻黄碱
,
去甲基伪麻黄碱
,
川芎嗪
,
麻黄
陈璇
,
白小红
,
王晓
,
王婧
,
卜玮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0.01144
利用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方法(HF-LPME)分析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不同基质中的优势构象,阐明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萃取机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了微量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离测定方法.以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为有机溶剂载体,正己醇为萃取溶剂,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NaOH(5 mol/L)溶液为样品...
关键词:
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
,
优势构象
,
萃取机理
,
麻黄碱
,
伪麻黄碱
,
草麻黄
,
鼠尿
郭宝元
,
夏之宁
,
陈国华
,
阴永光
,
徐红梅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3.04.015
以毛细管电泳为手段,采用毛细管区段灌注技术,对麻黄碱、咖啡因和扑热息痛3种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将两个较短的药物区带分别置于一个较长的BSA区段前后,以区段前的药物为标记物,采用峰漂移模型,同时测得麻黄碱、咖啡因和扑热息痛与BSA的结合常数,其值分别为3.38×104...
关键词:
区段灌注技术
,
毛细管电泳
,
麻黄碱
,
咖啡因
,
扑热息痛
,
牛血清白蛋白
张琳
,
张福成
,
王朝虹
,
蒋晔
,
许萌
,
李虹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3.02028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SPE-UPLC-ESI MS/MS)联用方法,定量测定尿样中的麻黄碱和Ⅳ-甲基麻黄碱.样品经Oasis MCX柱提取、纯化和富集后,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电离,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麻黄碱和Ⅳ-甲基麻黄碱在0.02...
关键词:
固相萃取
,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
,
麻黄碱
,
N-甲基麻黄碱
,
球
刘罡
,
陈德军
,
王吉德
,
孙万赋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2.010
对盐酸L-麻黄碱经过乙酰化、酸化水解反应,异构化为盐酸D-伪麻黄碱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异构化反应条件的控制,将得到的中间产物通过1H NMR、13C NMR、2D-NMR、X射线单晶衍射等测试技术对结构进行了测定. 确定了其绝对构型,提出了盐酸L-麻黄碱经乙酰化反应先异构化为稳定的盐酸D-...
关键词:
麻黄碱
,
乙酰化中间体
,
异构化机理
,
2D-NMR
,
绝对构型
许志锋
,
邝代治
,
张复兴
,
邓芹英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01.005
用甲基丙烯酸(MAA)或2-乙烯吡啶(2-Vpy)作为功能单体,CHCl3、CH3CN或CH3OH作致孔剂,制备了一系列麻黄碱的分子烙印聚合物(MIP). 平衡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用MAA作功能单体,CHCl3作致孔剂制备的P1对麻黄碱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其特异性吸附量ΔCP=91.98 μmol/g,...
关键词:
分子烙印
,
麻黄碱
,
结合能力
,
紫外光谱
,
功能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