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国刘林黄太文赵新宝余竹焕傅恒志
金属学报
研究了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条件下冷却速率对DZ4125合金中γ'相形态、分布和尺寸的影响. 结果发现, 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 合金的枝晶逐渐细化. 当冷却速率达到36.4 K/s时, 合金的凝固组织由粗枝晶变为超细枝晶. 在此过程中, γ'相从立方形逐渐球形化,且枝晶干γ'相的球化速度比枝晶间的γ'相球化速度快. 同时, 枝晶干和枝晶间γ'相尺寸逐渐减小, 枝晶干和枝晶间γ'相的均匀化程度增加. 枝晶间γ'相比枝晶干γ'相的尺寸大, 这种差别随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造成γ'相在形貌和尺寸上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冷却速率的变化引起γ'固溶体中溶质的过饱和度Δ X, 过饱和γ'固溶体的过冷度Δ T,γ'相脱溶析出的临界形核功Δ G*和溶质在γ'固溶体中扩散系数D的改变.
关键词:
高温合金
,
thermal gradient
,
cooling rate
,
γ´ precipitate
李红英赵延阔唐宜王晓峰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0.00228
采用动态电阻法测得6082铝合金连续冷却过程的电阻-温度曲线, 根据曲线斜率变化判断相变点及临界冷却速率, 绘制出该合金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 通过TEM对组织转变的观察验证了所测CCT图, 模拟实际生产条件对CCT图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动态电阻法测得的CCT图是可信的; 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 相变开始温度先降低, 在达到某冷却速率时骤升, 然后继续降低; 相变主要集中在220-400℃的温度区间发生, 抑制相变发生的临界冷却速率在16-34℃/s之间;20 mm厚实验合金板适宜采用60℃水淬, 淬火转移时间较长, 利用所测CCT图可以制定分级淬火工艺, 从而在最大限度减小淬火应力的同时抑制平衡相的析出.
关键词:
6082铝合金
,
CCT diagram
,
in situ electrical resistance
,
phase transformation
,
cooling rate
赵楠
,
周丽萍
,
黄绪传
,
穆海玲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膨胀法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BM510L钢在不同冷速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及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研究了BM510L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后的组织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随着冷速的提高,铁素体转变开始温度降低,珠光体转变终了温度也逐渐降低,当冷速大于1℃·s-1时,组织中开始发生贝氏体转变,当冷速为15℃·s-1时,组织已完全转变为贝氏体组织;随着冷速的提高,其显微硬度逐渐增大.
关键词:
BM510L钢
,
冷却速率
,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
显微组织
蔡恒君
,
高喆
,
宋仁伯
,
裴宇
,
于三川
材料热处理学报
用DIL805型热膨胀仪研究了低碳低合金高强钢(HSLA)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了实验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实验钢的组织分别发生了铁素体转变、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建立了相变点-冷却速度以及相变量-冷却速度之间的数学方程,并回归计算了拟合度较高的相变模型.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之间能很好的吻合,证明了该相变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
低碳低合金高强钢
,
CCT
,
冷却速度
,
相变模型
余伟
,
王潇
,
蔡庆伍
,
何春雨
材料热处理学报
热轧TRIP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轧生产后经过酸洗处理可以直接用于汽车制造.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C-Si-Mn-Nb系热轧TRIP钢形变奥氏体在不同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组织变化情况,绘制了动态CCT曲线.通过研究不同冷速下试样组织发现,冷却速率越大,组织中未转变奥氏体含量越低.最后,依据对动态CCT曲线的分析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模拟热轧了TRIP钢.结果表明:实验钢轧后以15℃/s的低冷却速率冷却至贝氏体区等温后,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和稳定性更高,TRIP钢力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952 MPa和30%,强塑积高达28560 MPa·%.
关键词:
热轧TRIP钢
,
动态CCT
,
显微组织
,
冷速
,
残留奥氏体
孟庆勇
,
王福明
,
李长荣
,
崔冠军
,
唐郑磊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静态CCT(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曲线结合温度场有限元数值计算的方法,对12Cr2Mo1R特厚板正火加速冷却后贝氏体组织形成进行控制.由静态CCT曲线和显微组织确定形成贝氏体组织最小冷却速率(临界冷却速度),冷却速度大于临界冷却速率时,获得贝氏体组织.由于特厚板心部是获得贝氏体最为困难的部位,因此对心部贝氏体组织形成进行详细的研究.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研究特厚板表面冷却强度对心部冷却速率的影响,进而控制中心冷却速率并获得贝氏体组织.结果表明,贝氏体组织形成的临界冷却速度约为1 ℃/s;冷却速率与钢板表面冷却强度呈指数关系;板厚超过180 mm时临界冷却强度急剧增加,心部很难获得贝氏体组织,且组织均匀性变差.
关键词:
贝氏体
,
CCT曲线
,
临界冷却强度
,
临界冷却速度
段琳娜
,
赵晓丽
,
刘清友
,
贾成厂
,
贾书君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考察冷却工艺参数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马氏体/奥氏体(M/A)岛的影响,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不同Mo含量的低碳贝氏体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Mo含量增加,组织中板条贝氏体和M/A岛含量增多;增大冷速、降低终冷温度均能够细化组织,提高组织中板条贝氏体的含量及显微硬度;随着冷速的升高,M/A岛含量减少,由大颗粒的球形向细小的针状转变;终冷温度在410 ~ 350℃时,M/A岛含量和尺寸随终冷温度的降低逐渐减小,终冷温度降为330℃时,组织中短棒状M/A岛数量增多,M/A岛含量也开始增多.组织中的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和其上分布的尺寸细小、形状规则的M/A岛是获得实验钢强度和韧性良好匹配的最佳组织类型.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
马氏体/奥氏体(M/A)岛
,
冷却速度
,
终冷温度
,
Mo含量
,
微观组织
何永全
,
刘红艳
,
孙彬
,
刘小江
,
曹光明
,
刘振宇
材料热处理学报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低碳钢表面氧化铁皮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分析了卷取温度和冷却速率对Fe1-yO相变的影响.在不同连续冷却条件下,最终的氧化铁皮结构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氧化铁皮只包含先共析Fe3O4和残余Fe1-yO;第二类氧化铁皮由共析组织、先共析Fe3O4和少量残余Fe1-yO组成.结果表明,低冷却速率有利于共析反应的发生.在400~500℃,Fe1-yO最不稳定,在该温度区间卷取,最终氧化铁皮中将出现大量的共析组织.当卷取温度远高于570℃,Fe2在Fe1yO中扩散,使Fe1yO的阳离子空位浓度降低,稳定性提高,这种Fe1-yO的共析转变需要更长时间,最终的氧化铁皮中共析组织含量较低.
关键词:
氧化铁皮
,
组织转变
,
卷取温度
,
冷却速率
徐洋
,
孙明雪
,
周砚磊
,
刘振宇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4.00265
以复合添加Nb和Ti的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模拟、显微硬度、透射电镜以及纳米压痕技术等方法对实验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和卷取过程中的冷却速率对组织演变及显微硬度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了(Nb,Ti)C在卷取中的析出规律及其对铁素体相微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冷却和卷取过程中的冷却速率的增加都能促进Nb-Ti实验钢从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向贝氏体组织转变,细化铁素体晶粒.在连续冷却条件下,实验钢的显微硬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逐渐升高,而在卷取过程中由于较小冷却速率能够促进(Nb,Ti)C在铁素体中的形核和长大使得铁素体中存在大量均匀弥散分布的纳米析出物,提高了基体的强度,因此随着卷取过程中冷却速率的增加实验钢的显微硬度呈现降低的趋势.Nb-Ti实验钢中铁素体相的纳米硬度为4.13 Gpa,Young's模量为249.3 Gpa,普通C-Si-Mn钢铁素体相的纳米硬度为2.64 Gpa,Young's模量为237.4 Gpa,纳米析出物对铁素体相的纳米硬度的贡献达到1.49 Gpa.
关键词:
纳米析出物
,
冷却速率
,
纳米压痕
,
纳米硬度
,
Young's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