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由层状钛酸盐纳米管制备SrTiO3纳米粒子及其表征

谢健 , 张宏晔 , 欧阳喜辉 , 嵇天浩 , 肖志勇 , 孙家跃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8.00262

采用水热法, 使用层状钛酸盐纳米管和乙酸锶作为前驱物, 在一定反应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 制备了SrTiO3纳米粒子.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 扫描电镜(SEM), 透射电镜(TEM), 拉曼光谱(Raman), 激发光谱(PL)和比表面积分析等测试技术对SrTiO3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只有在反应条件和反应前驱物配比适当时才能制备得到纯的无序多孔SrTiO3纳米粒子, 粒径主要分布在10~30nm之间, 无明显团聚现象;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或者反应温度的升高, 粒径趋于增大, 而比表面积趋于减小, 对亚甲基蓝在紫外光照下的光降解活性也随之降低.

关键词: 水热法 , nanoparticles , SrTiO3 , specific surface area ,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介孔硅基干凝胶的制备及其止血性能的研究

李晓生 , 刘昌胜 , 袁媛 , 王丽君 , 王秋云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8.00327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工艺合成了具有纳米介孔结构的硅基干凝胶, 并对其止血性能进行了研究. 通过X 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N2等温吸附-脱附分析, 考察了合成硅基干凝胶的相态、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和介孔特征. 分别采用体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研究了硅基干凝胶及其加入量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 以传统止血剂云南白药为对比, 通过兔耳缘静脉止血实验评价了合成硅基干凝胶的止血性能. 结果表明: 经600℃煅烧可得到比表面积901.17m2/g、平均孔径3.255nm的非晶态硅基干凝胶; 合成的硅基干凝胶对内、外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硅基干凝胶对兔耳缘静脉止血效果良好, 且比云南白药更显著.

关键词: 硅基干凝胶 , mesopore , specific surface area , hemostasis

矿渣微粉助磨剂的试验研究

高建荣 , 芋艳梅 , 李文宇 , 焦晓飞

硅酸盐通报

本文研究了三乙醇胺、甘油、两种多元醇、甘蔗糖蜜和自配多元醇类多种组合复配助磨剂对矿渣微粉的助磨效果,结果表明:各类助磨剂以试验中的掺量与矿渣共同粉磨,对矿渣均有一定的助磨效果;单体助磨剂中,含多羟基官能团化合物的多元醇D助磨效果最佳,矿渣粉比表面积增加了58 m2/kg;复配助磨剂中,由多元醇D、多元醇E和甘蔗糖蜜复配的自配方C的助磨效果最佳,矿渣粉比表面积增加了65 m2/kg,增幅达18.05%.

关键词: 矿渣微粉 , 多元醇 , 甘油 , 比表面积

用硼泥制备多孔二氧化硅及其性能表征

李慧 , 孙青 , 吴翠平 , 郑水林

硅酸盐通报

以硼泥为原料,采用盐酸酸浸法制备了多孔二氧化硅,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氮吸附脱附手段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吸附水中罗丹明B来测试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多孔二氧化硅中SiO2含量为86.04%,且以无定形SiO2为主;其结构蓬松,存在大量狭缝孔,孔径在2~ 39 nm之间连续分布,吸附平均孔径为6.992 nm,BET多点比表面积为147 m2/g;多孔二氧化硅对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较好,浓度为30 mg/L时吸附量为1.23 mg/g.

关键词: 硼泥 , 多孔二氧化硅 , 比表面积 , 吸附

粒化高炉矿渣成分和细度对活性的影响

吴蓬 , 吕宪俊 , 胡术刚 , 姜梅芬 , 赵楠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矿渣成分和细度对其活性的影响,本文对六种不同种类的矿渣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和不同比表面积下活性指数的测定,并且对其水化产物进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细度和成分是影响矿渣活性的主要因素,矿渣细度变细,活性指数明显增大,并且矿渣的成分对活性的影响要低于细度对活性的影响;微观结构分析发现,矿渣颗粒表面被严重水化侵蚀,并且生成一些低C/S (Ca/Si)比的水硅酸钙凝胶和低C/A(Ca/Al)比的水化铝酸钙等物质.

关键词: 矿渣 , 比表面积 , 粉磨 , 活性指数 , 水化程度

颗粒团聚对纳米尺度熔化行为的影响

冯黛丽 , 冯妍卉 , 袁思伟 , 张欣欣

工程热物理学报

纳米粒子表面的大量空悬、不饱和键导致的高能量、不稳定性,使得颗粒之间极易自发形成团聚,限制了众多纳米特性的发挥.本文以银纳米颗粒的团聚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其熔化行为,采用势能-温度法获得熔点.结果表明,由于团聚,颗粒间形成了“颈部”结构,导致颗粒比表面积降低,进而引起熔点升高;相较于大颗粒团聚,极小颗粒间容易聚合成一个近似立方整体,有可能获得更高的熔点.通过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对银纳米粉末进行表征,验证了团聚体的存在.采用热重 差式综合热分析仪对粉体的熔点进行了测量,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

关键词: 纳米颗粒 , 团聚 , 熔点 , 比表面积 , 分子动力学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