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牛血清白蛋白对 NaxCo2O4化合物形成的影响

张莉 , 唐新峰 , 高文斌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8.00860

探索了一种用于制备纳米片状NaxCo2O4化合物的新的化学合成法---蛋白质吸附法, 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对NaxCo2O4化合物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BS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明显降低胶态前驱体的平均粒子尺寸, BSA浓度的增大抑制了γ-Na0.71Co0.96O2晶体的形成, 并对煅烧产物的相组成和形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800℃煅烧得到超薄片状γ-Na0.71Co0.96O2晶体, 厚度约200nm, 片状方向的等效尺寸在1~5μm
之间. 与固相法相比, BSA作为吸附剂获得的NaxCo2O4片状晶体的厚度明显减小.

关键词: BSA , protein adsorption method , NaxCo2O4 ,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BPPO中空纤维荷电镶嵌膜制备及其蛋白质吸附性能

吴翠明 , 孙夫建 , 王娜 , 徐铜文

膜科学与技术

以季铵化BPPO中空纤维膜为原料,通过sol-gel反应填充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80),然后进行氧化,得到同时含有季铵和磺酸基团的杂化荷电镶嵌膜,阴离子交换容量(AEC)和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分别为1.57~1.76 mmol/g和1.07~1.24 mmol/g.对该膜进行了结构和物化性能的表征,然后进行蛋白质吸附和脱附.结果表明,与基膜相比,荷电镶嵌膜在溶胀度方面有所改进.pH=4、7和8时荷电镶嵌膜对牛血清蛋白(BSA)的吸附量较高,可达到20mg/g以上.在碱性条件下(pH=8),脱附率明显高于基膜,可以达到约95%.由此说明基于BPPO的荷电镶嵌中空纤维膜可以用作吸附材料.

关键词: BPPO , 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 季铵化 , 荷电镶嵌膜 , BSA

水中Fe3+与蛋白质共存时膜污染机理

吴颜 , 王磊 , 黄丹曦 , 王旭东 , 吕永涛 , 黄松 , 贾世发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16159/j.cnki.issn1007-8924.2016.04.007

利用牛血清蛋白(BSA)与FeCl3等配制的混合溶液模拟污水进行膜过滤实验,研究超滤膜中金属离子铁(Fe3+)与蛋白质(BSA)共存时对膜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在pH为3时,向BSA混合溶液中添加Fd+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膜的污染程度.BSA与Fe3+之间存在静电相互作用从而形成胶体态物质是其产生影响的原因之一,在相同BSA浓度下,随着FeCl3浓度的增加,当FeCl3质量浓度达到20 mg/L时,膜污染最为严重.而在相同BSA与FeCl3浓度条件下,随着pH的增加,当pH为7时,膜污染最严重,这是由于此时BSA带负电,被带正电的铁离子沉淀层所吸附,在膜表面形成BSA/铁的聚合物.

关键词: 超滤膜 , 铁离子 , BSA , 膜污染 , AFM(原子力显微镜)

双苄基双亚砜高氯酸铕二元及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BSA的作用研究

辛小东 , 李文先 , 冯淑艳 , 张晶 , 敖博洋

稀土

合成并表征了双苄基双亚砜高氯酸铕二元及三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率和元素分析,配合物的组成为:[EuL2.5·(ClO4)](ClO4)2·3H2O和[Eu2 L4·phen(ClO4)2](ClO4)4·12H2O(L=C6H5CH2SOCH2SOCH2C6H5).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均产生了Eu3+的特征荧光发射光谱,且三元配合物比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增强1.87倍.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稀土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双苄基双亚砜稀土二元、三元配合物-BSA体系的猝灭过程可能是静态猝灭,并且各配合物与BSA均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能够被BSA储存和运输,因此,有望成为蛋白质荧光探针.

关键词: 高氯酸铕 , 双苄基双亚砜 , 邻菲啰啉 , BSA , 荧光 , 二元三元配合物

Ti合金表面沉积羟基磷灰石-牛血清蛋白生物活性涂层

褚振华 , 崔振铎 , 魏强 , 杨贤金

功能材料

通过仿生生长方法,将预处理后的钛片浸入到添加有牛血清蛋白的模拟体液中,使钙磷盐和牛血清蛋白(BSA)共沉积到钛合金的表面,制备生物活性涂层.利用SEM、XRD、红外光谱等对涂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SA通过化学作用和钙磷盐共沉积到基体的表面,并且BSA具有细化涂层晶粒的作用.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 BSA , 纳米涂层 , 仿生生长

医用316 L不锈钢表面多巴胺/BSA复合膜缓蚀性能研究

陈玉林 , 屈钧娥 , 王海人 , 曹志勇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07.017

目的:研究医用316 L不锈钢表面组装多巴胺/牛血清白蛋白分子( BSA )复合膜的缓蚀性能。方法采用浸泡法在医用316 L不锈钢表面制备以多巴胺自组装膜为桥接层的多巴胺/BSA复合双层自组装膜,通过动电位扫描、交流阻抗测试,SEM,EDX等手段分析BSA组装液质量浓度对复合双层自组装膜吸附行为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在合适的自组装条件下可获得具有缓蚀效果的复合双层膜。BSA质量浓度过高和过低均对缓蚀性能有不利影响,当BSA质量浓度为40 g/L时,复合双层膜对生理盐水环境中316 L不锈钢取得最佳缓蚀效率,缓蚀效率由单层多巴胺的62.4%增加至83.9%。结论多巴胺成功嫁接BSA 分子,使其吸附在不锈钢表面,和单层BSA 吸附相比,其吸附量大大提高,表明对于316 L不锈钢人体植入材料,可以利用多巴胺桥接BSA获得兼具生物活性和耐腐蚀性的改性表面。

关键词: 多巴胺 , BSA , 医用316 L不锈钢 , 自组装 , 生物相容性 , 缓蚀

壳聚糖修饰的PLGA纳米粒作为蛋白多肽类药物载体的研究

陈红丽 , 吕洁丽 , 晏杰 , 王银松 , 郭伟云 , 丰慧根 , 陈汉 , 张其清

功能材料

采用溶剂挥发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了载牛血清白蛋白(BSA)的PLGA纳米粒(PLGA NP),采用两种修饰方式(直接吸附法和共价交联法)以壳聚糖(chitosan,CS)修饰纳米粒表面,通过考察修饰方法对纳米粒的理化性质、释药性质以及对BSA构型的影响,吸附法修饰的纳米粒(ADCS NP)包封率提高,达到(87.8±3.1)%,突释效应显著;共价交联法修饰的纳米粒(CBCS NP)包封率降低,释药速率增加.3组纳米粒释放速率顺序为V(CBCS NP)>V(ADCS NP)>V(PLGA NP).PLGA NP与ADCS NP包载的BSA构象未见明显改变,而CBCS NP包载的BSA的圆二色谱中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增加.因此,ADCS NP更适合作为蛋白多肽类药物载体.

关键词: PLGA纳米粒 , 壳聚糖 , BSA , 修饰 , 圆二色谱

牛血清白蛋白对NaxCo2O4化合物形成的影响

张莉 , 唐新峰 , 高文斌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8.04.045

探索了一种用于制备纳米片状NaxCO2O4化合物的新的化学合成法-蛋白质吸附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对NaxCo2O4化合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BS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明显降低胶态前驱体的平均粒子尺寸,BSA浓度的增大抑制了γ-Na0.71Co0.96O2晶体的形成,并对煅烧产物的相组成和形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800°C煅烧得到超薄片状γ-Na0.71Co0.96O2晶体,厚度约200nm,片状方向的等效尺寸在1~5μm之间.与固相法相比, BSA作为吸附剂获得的NaxCO2O4片状晶体的厚度明显减小.

关键词: BSA , 蛋白质吸附法 , NaxCo2O4 , 热电材料

BSA蛋白在陶瓷膜材料上的吸附特性

李梅生 , 李卫星 , 邢卫红 , 徐南平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7.05.005

考察了3种陶瓷膜材料(Al2O3、ZrO2、TiO2)在BSA蛋白体系中的静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温度为10℃时,Al2O3、ZrO2与TiO2粉体的平衡吸附量分别达到2.75×10-1 kg/m2,1.50×10-5 kg/m2,1.20×10-5 kg/m2左右,而等静压制成的膜片对BSA的平衡吸附量分别约为1.50×10-4 kg/m2,4.90×10-4 kg/m2,1.00×10-4kg/m2;粉体表面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而压制烧结成膜片表面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

关键词: 陶瓷膜材料 , BSA , 吸附

BSA-PLGA微球的优化制备及特性

朱显丰 , 南开辉 , 周晓伟 , 余新平 , 陈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目的:优化BSA-PLGA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其包封率、形态、体外释放药物及微球包裹前后BSA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Micro BCA法测定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度及分布,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研究微球包裹前后BSA分子结构的完整性,同时考察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根据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2275.8±256.9)nm,包封率(82.59±2.92)%,载药量(13.76±0.49)×10~(-2)%,包裹前后BSA结构稳定,体外释放28天以上,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优化的BSA-PLGA微球制备工艺,所制备的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明显的缓释效果.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醇酸 , 牛血清白蛋白 , 微球 , 包封率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