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军
,
金学民
,
宋薇薇
,
王峰
,
王楠
,
宋夜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066-8|
以Vulcan XC-72炭黑为载体,通过对炭载体石墨化处理和表面化学修饰,将其与化学沉淀法制备的纳米级LaMnO3颗粒共混,再经特定温度下煅烧,制备出改性炭黑-LaMnO3复合材料.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分析表明,当煅烧温度在300°C时,炭载体与LaMnO3纳米颗粒之间形成了大量C-O-M (...
关键词:
锰酸镧
,
炭材料
,
电催化
,
共价复合
,
氧还原
韩宝国
,
欧进萍
新型炭材料
采用直流四端电极法测试炭纤维水泥基材料在不同烘干和泡水时间的电阻率,研究了炭纤维水泥基材料内部含水量对其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炭纤维水泥基材料的电阻率随烘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随泡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炭纤维水泥基材料的电阻率对材料内部含水量的变化较敏感: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25%的情况下,烘干...
关键词:
水泥基材
,
炭纤维
,
炭黑
,
湿敏性
,
电阻率
Vijayshankar Asokan
,
Dorte Nφrgaard Madsen
,
Pawel Kosinski
,
Velaug Myrseth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_5805(15)60172_X
以二茂铁和二茂镍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1000℃下,炭黑( CB )转变为炭纳米微球和碳管。利用XRD, SEM, TEM, HR_TEM 和 Raman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茂铁和二茂镍质量比不同,可得到形貌不同的纳米炭的结构。与单金属催化剂相比,采用双金属催化剂合成的纳米炭结构具...
关键词:
炭黑
,
炭微球
,
碳管
,
催化转变
,
气相沉积
刘京
,
宋平
,
阮明波
,
徐维林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6)62456-7
目前,开发高效的阴极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剂是实现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商业化发展急需完成的目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在探索廉价高效的 ORR电催化剂(如 N掺杂的非金属及非铂电催化剂)领域做了广泛的研究。在 N掺杂的碳基 ORR催化剂中,已知的 N基活性位点主要分为四类,即吡啶类氮(P-N...
关键词:
碳黑
,
高温热处理
,
氧还原反应
,
氮掺杂
,
碳基催化剂
苏小钢
,
姚颖方
,
田娟
,
刘建国
,
汪忠伟
,
尤勇
,
黄林
,
吴聪萍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1063-4
近年来,氮掺杂的碳材料作为碱性氧还原催化剂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掺杂的 N原子会影响 C原子的自旋密度和电荷分布,导致碳材料表面产生“活性位点”,因此掺氮碳材料具有优秀的氧还原活性,这已经在理论计算和实验中得到了验证.我们通过调节聚对苯二胺和碳黑的比例,之后进行热解制备了一系列掺氮碳材料.其中0....
关键词:
苯二胺
,
炭黑
,
复合结构
,
氧气还原反应
,
稳定性
吕美英
,
李文鹏
,
刘慧玲
,
温文娟
,
董广
,
刘菁桦
,
彭凯臣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7)62834-1
本文采用"一锅法"将氧化石墨烯(GO)、炭黑(C)和钯离子用NaBH4共还原,制备了石墨烯-炭黑二元载体(Gr-C)负载的钯催化剂(20%Pd/Gr-C),用于催化甲酸的电氧化反应.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前驱体GO和C的质量比为3:7的Pd/Gr0.3C0.7催化剂催化活性最好,它的峰电流密度(102...
关键词:
二元碳载体
,
钯
,
石墨烯
,
炭黑
,
甲酸氧化
,
燃料电池
宋亦兰
,
陈建
,
附青山
,
张华知
,
谢纯
新型炭材料
通过分析结合胶离解温度曲线,研究填料与橡胶之间的作用力。采用溶剂法分别制得6种不同填料的结合胶,探索结合胶的最佳解离时间,分析结合胶微观形貌结构、热胀离解温度及硫化后的宏观性能。结果表明,白炭黑在常温下体现出优异的补强性能,但在高温下的键能较弱;高结构炭黑在低温至高温下都表现出优良的补强性和成键稳定...
关键词:
结合胶
,
炭黑
,
白炭黑
,
天然橡胶
,
热溶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