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Influence of adding carbon nanotubes and graphite to Ag-MoS2 composites on the electrical sliding wear properties

Shu LI

金属学报(英文版)

Silver matrix composite brushes were fabricated by means of powder metallurgy, which included pressing at 300 MPa and then sintering for 1 h in pure H2 protective atmosphere at 700 ℃ and repressing at 500 MPa. Four kinds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s were produced,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ical wear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e added with carbon nanotubes had a higher hardness and strength, a lower contact voltage drop and an excellent anti-wear property in electrical sliding wear, because of the reinforcement ability of carbon nanotubes. Adding graphite to the composite also decreased the wear loss and contact voltage drop, because graphite had an electrical current conducting ability which not only made the current pass the lubricating films easily but also eliminated and reduced the arc and spark effectively.

关键词: Ag-MoS2 composite , Carbon nanotube , Graphite , Electrical contact , Wear voltage loss

碳质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强 , 程新兵 , 黄佳琦 , 彭翃杰 , 魏飞

新型炭材料

随着石墨负极的成功商用,锂离子电池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有基于嵌锂化合物正极的锂离子电池已接近其理论容量,但仍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和新兴的电动汽车等行业的要求,寻找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系统迫在眉睫。锂硫电池系统具有极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在多种储能系统中是最具潜力的一种二次电池。但是锂硫电池中也存在硫的电导率极低、多硫化物溶解迁移等问题,使其在走向实用化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纳米碳质材料在新型锂硫电池的开发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通过纳米炭的引入,可以获得导电复合正极材料,控制多硫化物的穿梭,从而有望实现正极硫材料的高效利用。综述了基于纳米炭-硫复合正极材料,尤其是碳纳米管、石墨烯、多孔炭以及其杂化物等材料复合的电极,分析其结构与锂硫电池性能的关系,并展望锂硫电池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锂硫电池 , 碳硫复合正极 , 纳米炭 , 碳纳米管 , 石墨烯 , 多孔炭 , 杂化物

合成方式对单壁碳纳米管基电极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王颖慧 , 邱汉迅 , 王钊 , 李静 , 申潇 , 杨俊和

新型炭材料

采用单壁碳纳米管作为合成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基础原料,以氧化石墨烯提高单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性,以二氧化锰来增强其比电容,分别采用微波处理与传统水热法合成复合材料,重点探讨不同合成方式对电极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与传统水热法相比,微波法除了具有操作简便、加热时间短等优点外,合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均一的微观结构,且更加均匀的覆盖在碳质材料的表面,因而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能表现出更优良的电学性能:在0.2 A/g的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达173 F/g,比传统水热法合成的材料高出24.5%;具有更低的电荷转移电阻,仅为1.425Ω;更高的充放电稳定性,在20 mV/s的扫描速率下循环1000次,电容损失率仅为3.74%。

关键词: 微波合成 , 水热合成 , 碳纳米管 , 氧化石墨烯 , 二氧化锰 , 电化学性能

一种适于碳纳米管制备的绿色前驱体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1)60068-1

根据绿色化学原理尝试探索一种合成多壁碳纳米管的天然可再生前驱体.应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采用一种天然可再生前躯体(椰仁油),通过系列步骤合成了MWCNTs.氮气既作为气化前驱体载气(气体流速:100mL/min)又维持合成在惰性氛围中进行.合成的MWCNTs使用SEM、EDX、TEM和Raman表征,最佳条件下得到的碳纳米管直径为80nm~90nm.

关键词: 椰仁油 , 天然可再生前躯体 , 碳纳米管 , CVD

全氟磺酸功能化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张梦晓 , 李璀灿 , 华伟明 , 乐英红 , 高滋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167-4

采用全氟磺酸-全氟乙烯共聚物的液相沉积方法制备了全氟磺酸功能化碳纳米管催化剂,利用N2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酸碱滴定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温度和溶剂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在极性和非极性溶液中均十分稳定,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使用温度可达300°C.该催化剂在对苯二酚与叔丁醇的烷基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其催化活性与稳定性均高于聚苯乙烯磺酸功能化的碳纳米管催化剂.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全氟磺酸 , 酸性 , 稳定性 , 对苯二酚 , 叔丁醇 , 烷基化反应

碳纳米管的表征和重金属阴离子吸附性能

徐艺军 , 刘晰 , 苏党生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1)60066-8

通过化学修饰使碳纳米管表面富含各种氧功能团,利用XPS和TPD方法表征了碳纳米管表面氧功能团的化学物理特性.研究发现:对比于未修饰的碳纳米管,化学修饰后的碳纳米管对高毒性的铬酸根阴离子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优异的吸附能力归结于金属阴离子与纳米管表面氧功能团的相互作用.研究指出碳纳米管可以作为替代吸附材料用于处理废水中重金属阴离子.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铬酸根离子 , 吸附 , 化学修饰

基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双苯基吡唑修饰及合成产物的细胞毒性研究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3)60077-3

采用化学修饰方法,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基础上,合成制备了酮化和吡唑化多壁碳纳米管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热失重分析对产物进行了理化性质表征,并在人脐带血衍生的非限制性体干细胞(UssC)上研究了该产物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酮化多壁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低于吡唑化多壁碳纳米管.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吡唑 , 功能化 , 毒性 , 热重

不同形貌纳米炭/聚苯胺复合材料对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周光敏 , 王大伟 , 李峰 , 张莉莉 , 翁哲 , 成会明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1)60075-9

通过原位化学聚合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纳米炭材料(炭黑,碳纳米管及石墨烯纳米片)/聚苯胺复合电极材料.分析表明: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相比于炭黑/聚苯胺、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物及纯聚苯胺,具有产率和比容量高,内阻低及明显提高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a)二维平面结构石墨烯有利于大量聚苯胺在其表面均匀沉积及更多的活性位使聚苯胺和电解液离子接触,从而有利于聚苯胺得失电子促使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利进行;(b)石墨烯间的面接触有利于构建电子的快速传输网络使电极材料具有更低的电阻;(c)石墨烯及聚苯胺层层堆叠结构具有柔性包覆限制作用,可有效防止聚苯胺在充放电过程中因膨胀和收缩而从石墨烯表面脱离.

关键词: 纳米炭 , 石墨烯 , 碳纳米管 , 聚苯胺 , 超级电容器

CVD生长多壁碳纳米管的拉曼光谱径向呼吸振动模式观察

Valeriy V. Bolotov , Vasiliy E. Kan , Egor V. Knyazev , Peter M. Korusenko , Sergey N. Nesov , Yuriy A. Sten`kin , Viktor A. Sachkov , Irina V.Ponomareva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5)60197-4

采用拉曼光谱仪﹑透射电镜﹑俄歇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研究在SiO2/Si基底上化学沉积的多壁碳纳米管( MWCNTs)经390℃的空气中热处理120 min前后与HCl溶液化学处理前后的结构变化情况. 拉曼光谱集中测试低频(250-300 cm-1 )带. 结果表明,经热处理和化学处理后,在250-300 cm-1形成的拉曼带在峰位和半宽几乎没变. 由透射电镜可知,小直径碳纳米管的内径值与拉曼光谱测试结果一致. 这些结果表明,低频带产生于小直径碳纳米管的内壁中碳原子的径向呼吸振动.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径向振动模式 , 拉曼 , 化学气相沉积 , 显微镜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