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婵翠
,
梁英
,
李京鸿
,
莫晓晓
,
高清
,
余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不同方法对竹炭进行改性,寻求吸附效果最好的改性产品,并研究其对溶液中Cu2+、Cd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吸附温度和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与未改性竹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氧化改性竹炭对Cu2+、Cd2+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改性竹炭和未经改性的竹炭.吸附温度为15℃、25℃、45℃时,氧化竹炭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653mg/g、6.702mg/g和7.897mg/g,而氧化竹炭对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00mg/g、1.826mg/g和2.282mg/g.氧化改性竹炭对Cu2+、Cd2+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实验证明,氧化竹炭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关键词:
氧化竹炭
,
改性
,
竹炭
,
吸附
,
Cu(Ⅱ)
,
Cd(Ⅱ)
宋磊
,
党奇峰
,
刘成圣
,
于乐军
,
张冉
,
王玉杰
,
于德君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21.006
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戊二醛交联N,O-羧甲基壳聚糖树脂,用SEM和FT-IR 对树脂的表面结构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用树脂吸附水溶液中的Cu(Ⅱ)、Pb(Ⅱ)和Cd(Ⅱ)等重金属离子,研究了不同pH 值、接触时间和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当p H 值=5时,树脂对Cu(Ⅱ)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当p H 值=6时,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利用两种吸附等温线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并对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实验数据对 Langmuir 等温线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拟合后对 Cu(Ⅱ)、Pb(Ⅱ)和Cd (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6.25、222.22和178.57mg/g,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
N,O-羧甲基壳聚糖
,
吸附
,
Cu (Ⅱ)
,
Pb (Ⅱ)
,
Cd(Ⅱ)
严潞
,
方炜炳
,
王迁
,
李迎迎
,
赵谦
,
姜廷顺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0611.001
为制备高效Cd(Ⅱ)吸附剂,首先,采用正向滴定法将聚合羟基铝(Al13)加入到氧化石墨烯(GO)的悬浮液中,以GO为基体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聚合羟基铝复合材料(GO-Al13);然后,利用XRD、FTIR和SEM等分析技术对GO-Al13进行表征,并将10 mg GO-Al13添加至50 mL初始浓度为10 mg/L的Cd(Ⅱ)废水中进行吸附实验,研究了GO-Al13对Cd(Ⅱ)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Al13]7+离子会与GO的含氧官能团发生作用,产生Al-O基团;将[Al13]7+离子加入到GO中后,GO-Al13的表面形貌与GO相比会发生较大改变,出现不规则的凹凸结构,且粗糙程度也大幅度增加;当废水中Cd(Ⅱ)的初始浓度为10 mg/L、初始pH为6.0时,去除率可达98.92%.所得结论显示GO-Al13对Cd(Ⅱ)的去除效果较好.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
聚合羟基铝
,
Cd(Ⅱ)
,
吸附
,
循环再生
李璐玮
,
祝方
,
任腾飞
,
欧文波
,
路晏红
,
李惠斌
,
翟斌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4.2015102603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以硅胶为载体、Cd(Ⅱ)为模板离子、γ-脲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和功能单体、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了脲基功能化的镉离子表面印迹材料.用制备好的印迹材料为吸附剂进行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的不同pH值、反应时间、温度和Cd(Ⅱ)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镉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并用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出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表面印迹材料对Cd(Ⅱ)的吸附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20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且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能更好地描述其吸附动力学行为.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这表明了吸附过程是以单层吸附为主.在最佳的吸附条件下,Cr(Ⅱ)的吸附量可达到83 mg· g-1.此外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
关键词:
Cd(Ⅱ)
,
表面印迹
,
吸附动力学
,
吸附热力学
曾坚贤
,
贺勤程
,
孙霞辉
,
郑立锋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00115
以聚丙烯酸钠为配合剂,研究了Hg(Ⅱ)、Cu(Ⅱ)和Cd(Ⅱ)混合溶液配合-超滤分离行为. 考察了pH值和负载比LR对混合体系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pH=5适宜分离;当LR从0.01增大至2时,金属离子分离系数SHg-Cd和SHg-Cu逐渐增大,LR=2时达到最大值. 在pH=5、LR=2、体积浓缩因子为15和各金属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时,截留液中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ρr,Hg、ρr,Cu和ρr,Cd分别为435.3、42.6和34.2 mg/L;SHg-Cd、SHg-Cu和Scu-Cd基本不变,依次为229.3、184.3和1.2,即Hg(Ⅱ)得到选择性浓缩. 浓缩液的洗涤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洗涤液体积增大,ρr,Hg基本不变,ρr,Cu 和ρr,Cd分别下降至12.54和4.73 mg/L. 收集含Cu(Ⅱ)和Cd(Ⅱ)的各渗透液,调节LR=0.033和pH=5,浓缩16倍时,ρr,Cu从27.34 mg/L升高至430.9 mg/L,ρr,Cd从27.83 mg/L仅升高至61.5 mg/L,Scu-Cd为95.8,Cu(Ⅱ)获得选择性浓缩.
关键词:
Hg(Ⅱ)
,
Cu(Ⅱ)
,
Cd(Ⅱ)
,
聚丙烯酸钠
,
配合
,
超滤
王璐
,
赵保卫
,
马锋锋
,
许仁智
,
李烨炜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7.2015121103
为了探究来源于本地农业废弃物的生物炭对区域重金属污染黄土吸附固定化修复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法,研究了马铃薯秸秆生物炭、黄土和生物炭与黄土混合物(加炭黄土)吸附重金属Cd(Ⅱ)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Cd(Ⅱ)浓度和溶液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吸附前后的生物炭和黄土分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炭、黄土、加炭黄土对Cd(Ⅱ)的吸附等温模式符合Langmuir模型,在25℃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60、7.87、12.40 mg·g-1,吸附动力学数据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溶液初始pH值对Cd(Ⅱ)的吸附过程影响较大,2<pH<4和6<pH<8时,吸附量增加速率很快,而4<pH<6时,吸附量平缓上升.表征结果说明离子交换和阳离子-π作用为生物炭对Cd(Ⅱ)的主要吸附机制,而黄土对Cd(Ⅱ)的吸附主要归因于石英、高岭石等黏土矿物以及有机质中的羧基基团.对比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数据可得,在实验研究范围内,生物炭的添加使黄土对Cd(Ⅱ)的吸附能力分别提高了41.50%和49.94%.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生物炭的输入可有效提高黄土对Cd(Ⅱ)的吸附固定化能力.
关键词:
黄土
,
生物炭
,
吸附
,
cd(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