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保卫
,
石夏颖
,
马锋锋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2.2015082003
以胡麻、油菜的秸秆和油渣热解制得的4种生物炭为吸附剂,以批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Cr(Ⅵ)-Cu(Ⅱ)混合溶液体系中两种金属的吸附作用,考察吸附时间和初始金属浓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并与单一吸附体系对比,分析了可能的交互作用机制.发现混合体系中生物炭对Cr(Ⅵ)和Cu(Ⅱ)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规律与单一金...
关键词:
生物炭
,
胡麻
,
油菜
,
Cr(Ⅵ)
,
Cu(Ⅱ)
,
吸附
,
交互作用
伍婵翠
,
梁英
,
李京鸿
,
莫晓晓
,
高清
,
余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不同方法对竹炭进行改性,寻求吸附效果最好的改性产品,并研究其对溶液中Cu2+、Cd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吸附温度和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与未改性竹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氧化改性竹炭对Cu2+、Cd2+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改性竹炭...
关键词:
氧化竹炭
,
改性
,
竹炭
,
吸附
,
Cu(Ⅱ)
,
Cd(Ⅱ)
赵二劳
,
张秀玲
,
白建华
,
臧雪君
材料保护
花生壳资源丰富,吸附重金属离子有较大优势.为此,研究了花生壳对溶液中Cu(Ⅱ)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溶液pH值、Cu(Ⅱ)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Cu(Ⅱ)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花生壳吸附Cu(Ⅱ)有较大影响,吸附平衡时间约为120 min;花生壳对Cu(Ⅱ)的吸附过程符合...
关键词:
花生壳
,
Cu(Ⅱ)
,
吸附
,
动力学
,
热力学
程昌敬
,
刘东
,
张嫦
材料导报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通过在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赖氨酸,制备一种新型磁性纳米吸附剂.通过TEM、FT-IR、XRD、VSM对其进行表征,着重研究了其对Cu(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溶液pH值能显著影响吸附剂对Cu( Ⅱ)的吸附效果,pH为5时其效果最佳.等温吸附...
关键词:
功能化Fe3O4纳米粒子
,
赖氨酸
,
Cu(Ⅱ)
,
吸附
,
Langmuir模型
赵二劳
,
白建华
,
臧雪君
,
郭青枝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2.05.011
以花生壳对Cu(Ⅱ)的去除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了花生壳吸附Cu(Ⅱ)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花生壳吸附Cu(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0.15g花生壳,20mL ρ[Cu(Ⅱ)]为20 mg/L溶液,pH为4.4,吸附t为60 min.此工艺条件下,对Cu(Ⅱ)的去除率可达93....
关键词:
花生壳
,
Cu(Ⅱ)
,
吸附
,
正交试验
高玲
,
任守信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4.05.001
应用Elman回归神经网络同时测定3组分混合物,并应用偏最小二乘法作为对比,编制了PERNN和PPLS程序执行有关计算,通过最佳化确定了Elman回归网络的结构和参数.3种组分Cu(Ⅱ),Ni(Ⅱ),Cr(Ⅲ)的混合物经Elman回归神经网络定量测定,预测标准偏差和预测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254×...
关键词:
elman回归神经网络
,
同时定量分析
,
Cu(Ⅱ)
,
Ni(Ⅱ)
,
Cr(Ⅲ)
,
全光谱
党明岩
,
李壮志
,
李俊杰
,
赵春英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5.05.010
采用Cu(Ⅱ)离子为印迹离子,以壳聚糖为原料,甲醛为预交联剂,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通过微波法制备出改性壳聚糖吸附剂.考察了合成过程中操作条件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聚糖质量分数为6%、17.4mL甲醛、8.76 mL环氧氯丙烷、酸化t为10h、θ为70℃时,所得Cu(Ⅱ)印迹交联壳聚糖...
关键词:
Cu(Ⅱ)
,
吸附
,
印迹
,
微波法
,
交联壳聚糖吸附剂
王帅
,
赵刚
,
钟宏
,
文彦龙
,
肖静晶
,
刘广义
材料导报
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Cu(Ⅱ)初始浓度和溶液酸度对聚苯乙烯改性烷氧羰基硫脲螯合树脂(PSATU)吸附Cu(Ⅱ)性能的影响,树脂对Cu(Ⅱ)的饱和吸附容量为0.431mmol/g.PSATU树脂吸附过程符合Boyd液膜扩散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焓变和熵变大于零...
关键词:
聚苯乙烯
,
烷氧羰基硫脲螯合树脂
,
吸附
,
Cu(Ⅱ)
傅生会
,
刘忠芳
,
刘绍璞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11.001
在pH值为4.4~5.1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头孢曲松钠(CTRX)与Cu(Ⅱ)及赤藓红(Ery)形成1:2:3的离子缔合物,可引起体系吸收光谱的变化、荧光猝灭和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急剧增强,并产生了新的RRS光谱,最大RRS波长位于329 nm处. 吸光度增加、...
关键词:
头孢曲松钠
,
Cu(Ⅱ)
,
赤藓红
,
共振瑞利散射法
,
分光光度法
,
荧光猝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