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带电粒子致细胞失活的理论模型

曹天光 , 马云志 , 孔福全 , 杨明建 , 卓益忠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7.02.003

介绍了经辐射损伤后细胞失活或存活的理论模型及相关问题的一些研究工作.重点考虑了径迹结构和能量沉积特点的新的细胞失活模型.在径迹结构模拟的基础上,计算并分析了DNA损伤谱,同时把径迹结构得到的损伤谱与细胞存活联系起来,初步在分子水平上理解了细胞失活或存活的机制.

关键词: 存活率 , DNA损伤

~(12)C~(6+)离子预辐射对小鼠胸腺脾脏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原子核物理评论

以0,0.05,0.1,0.25,0.5 Gy~(12)C~(6+)离子全身预辐照昆明小鼠,间隔4 h后再对小鼠进行4Gy全身辐射.辐照后12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胸腺脾脏细胞在各细胞周期时相的百分率,同时用单细胞电泳检测受辐射小鼠胸腺脾脏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显示,相对于大剂量预照射组,各低剂量预照射组胸腺细胞S期细胞百分率显著减少;脾脏细胞G_0/G_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同时胸腺脾脏细胞的拖尾率及拖尾长度明显减少,以0.1 Gy预辐照效果最为明显.这些结果表明,低剂量预辐射处理可以减弱胸腺细胞的S期阻滞及脾脏细胞的G_1期阻滞,并明显减轻胸腺脾脏细胞的DNA损伤程度.

关键词: 低剂量碳离子 , 预辐射 , 细胞周期 , DNA损伤

斑马鱼胚胎在电离辐射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王玉佩 , 张红 , 周鑫 , 周蓉 , 甘露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3.01.094

斑马鱼胚胎最初为研究发育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的重要模式动物,20世纪90年代关于斑马鱼胚胎研究的文章每年不足100篇,到本世纪初期已上升到每年1000余篇,目前这个数字正呈指数增长,斑马鱼胚胎的研究范围与应用价值正也随之逐步提升。该文综述了斑马鱼胚胎在电离辐射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包括电离辐射诱导斑马鱼的毒性作用、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及其信号转导机制,以及利用斑马鱼对辐射防护剂与增敏剂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还特别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利用斑马鱼胚胎在放射生物学研究上取得的进展,其中包括一种具有物理激发、化学刺激作用的线粒体内活性氧(ROS)诱导剂,在非条件刺激下利用斑马鱼检测该物质的毒性,发现610μL/mL的该物质无胚胎发育毒性,然而,在一定波长的光刺激下可造成DNA双链断裂,在理论上是一种潜在的辐射增敏剂。

关键词: 斑马鱼 , 胚胎 , 电离辐射 , 细胞毒性 , DNA损伤 , 辐射药剂

γ-六溴环十二烷对映体对玉米的氧化损伤?

崔建升 , 刘颖 , 武彤 , 郑艳侠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9.2016012606

研究了γ?六溴环十二烷(γ?HBCD)对玉米的对映体选择性毒性效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得到(+)γ?HBCD和(-)γ?HBCD 2个对映体.以玉米为受试植物,将幼苗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γ?HBCD、(-)γ?HBCD和外消旋HBCD(( rac)γ?HBCD)溶液中.结果表明,玉米幼苗的生长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根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根长度、地上部分长度等生理指标均受到显著抑制,且抑制率为(+)γ?HBCD >( rac )γ?HBCD >(-)γ?HBCD;与( rac)γ?HBCD和(-)γ?HBCD相比,低浓度的(+)γ?HBCD显著诱导了玉米根和地上部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高浓度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组蛋白H2AX的磷酸化水平随γ?HBCD对映体和外消旋体暴露浓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γ?HBCD的诱导最为显著,表明幼苗体内可能发生了对映体选择性DNA损伤.综上所述,γ?HBCD对玉米产生了对映体选择性氧化损伤,且(+)γ?HBCD的毒性强于( rac)γ?HBCD和(-)γ?HBCD.

关键词: γ-六溴环十二烷 , 对映体 , 玉米 , 抗氧化酶活性 , DNA损伤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