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检索条件:关键词=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 论文(24)

CeO2(110)负载Au纳米颗粒催化CO+NOx反应的DFT+U研究

张洁 , 龚学庆 , 卢冠忠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168-6

通过在位库伦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U)方法计算,我们研究了CO和NOx分子在Au负载CeO2(110)表面的吸附.结果表明,CO在Au纳米颗粒的顶位有很强的吸附能,大约为1.2 eV,而NO在Au纳米颗粒上或者Au与CeO2载体界面处都是弱吸附.然而,当NOx在界面处形成N2O2二聚体之后,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 三效催化剂 , 二氧化铈 , 金纳米颗粒 , 一氧化碳 , 氮氧化合物 , 氧化还原反应 , 电子局域

C2H4在Fe3C(100)表面吸附及脱氢裂解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王丙寅 , 于小虎 , 霍春芳 , 王建国 , 李永旺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2)60703-7

采用自旋极化密度泛函理论和周期平板模型,对C2H4在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活性相之一Fe3C(100)表面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分析了C2H4在Fe3C(100)表面进行脱氢和裂解反应的竞争性.结果表明,C2H4在Fe3C(100)表面的μ-bridging吸附比π、di-σ吸附更加稳定;C2H4与F...

关键词: 乙烯 , 碳化铁 , 吸附 , 脱氢 , 裂解 , 费托合成 , 密度泛函理论

La-O小团簇上超氧物种与过氧物种间的连接途径

夏文生 , 张达 , 翁维正 , 万惠霖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2)60694-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考察了La-O团簇上超氧物种与过氧物种间转化的连接途径.单重态下,团簇上单个超氧物种可通过一系列臭氧物种转化为过氧物种,且转化能垒较高;三重态下,单个超氧物种则并无与过氧物种间连接的途径.然而,La-O团簇上两超氧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转化也具单重态和三重态两条途径.三重态下,超氧...

关键词: , 超氧 , 过氧 , 氧化镧 , 密度泛函理论

Pd(111),Pd(100)及Pd(110)表面H2和O2直接合成H2O2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田鹏飞 , 欧阳李科 , 徐新潮 , 徐晶 , 韩一帆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2)60537-3

采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H2和O2在Pd(111),Pd(100)及Pd(110)表面上直接合成H2O2的反应机理,对反应的主要基元步骤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Pd(111)表面对H2O2直接合成的催化选择性最好,表面原子密度较低的Pd(100)表面和Pd(110)表面上含有O-O键的表面物...

关键词: , 过氧化氢 , 氢气 , 氧气 , 直接合成 , 密度泛函理论

活性炭负载Pt-Ni双金属催化剂上十氢化萘脱氢

齐随涛 , 李迎迎 , 岳佳琪 , 陈昊 , 伊春海 , 杨伯伦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178-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的具有脱氢活性的Pt-Ni双金属催化剂及相应的Pt单金属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和NH3-程序升温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在290°C下,研究了间歇反应条件下催化剂以过热液膜状态催化十氢化萘脱氢活性,考察了温度、浸渍顺序和Pt/Ni摩尔比对十氢化萘脱氢活性和...

关键词: , , 双金属 , 十氢化萘 , 脱氢 , 密度泛函理论

水杨醛亚胺钒(III)化合物催化乙烯聚合反应机理

王永霞 , 左明辉 , 李悦生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271-0

钒系烯烃聚合催化剂在工业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它可用于制备高活性窄分布的聚合物、乙烯与α-烯烃共聚物和间规聚丙烯等。但由于实验手段难以确定钒催化剂活性物种的结构,进一步对催化机理的确认及催化剂结构的改进十分困难。本文运用密度泛函方法对水杨醛亚胺钒配合物催化乙烯聚合的活性物种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对多种...

关键词: 量子化学计算 , 密度泛函理论 , 烯烃聚合 , , 催化机理

气相中Co+催化N2O与C2H6循环反应催化剂活性的理论研究

吴晶晶 , 王永成 , 蔡君 , 金燕子 , 王环江 , 甘延珍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037-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UB3LYP方法对Co+在三重态及五重态势能面上催化N2O与C2H6进行循环反应的两态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运用Harvery方法优化了两自旋态势能面5个最低能量交叉点(MECP),计算了MECP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采用Landau-Zener公式计算了自旋翻转处的系间窜越几率,各M...

关键词: 一氧化二氮 , 乙烷 , 循环反应 , 密度泛函 , 两态反应 , 系间窜越 , 能量跨度 , 转化频率

V/P复合氧化物上C-H键活化的密度泛函研究

傅钢 , 袁汝明 , 汪佩 , 万惠霖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0905-6

选择氧化催化剂通常为多组分复合氧化物.一般认为,高价过渡金属的端末双键氧(M=O)是烷烃活化的中心,而非金属端氧(NM=O)与烷烃活化无关.但近期的理论研究发现,复合氧化物中非金属端氧也可能参与烷烃活化.本文采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对比V=O和P=O的脱氢活性,并深入揭示二者的差异. H脱除反...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 选择氧化 , 轻质烷烃 , 氢脱除 , 钒磷复合氧化物 , 簇模型

银/氧化铝催化乙醇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过程中典型中间体的吸附态研究

邓华 , 余运波 , 贺泓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0873-7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是我国大气复合污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柴油车在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中所占比例不到20%,但其排放的颗粒污染物(PM)和氮氧化物(NOx)分担率均超过60%.因此,控制柴油车尾气排放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大气污染问题.目前,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技术(NH3-SCR)已规模化应用于柴油车污...

关键词: , 氧化铝 , 氮氧化物 , 选择性催化还原 , 密度泛函理论

H-SAPO-18催化甲醇制烯烃反应的芳烃烃池机理:基于范德华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王传明 , 王仰东 , 刘红星 , 杨光 , 杜钰珏 , 谢在库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0891-9

由于可以从非石油资源如煤、天然气、生物质等出发制备低碳烯烃,分子筛催化甲醇制烯烃(MTO)反应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H-SAPO-34是目前表现优异性能的分子筛催化剂之一,其双烯(乙烯+丙烯)的选择性在80%以上,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应用.为了提升MTO反应的选择性,以及调控乙烯丙烯的...

关键词: 甲醇制烯烃 , 分子筛催化 , 密度泛函理论 , H-SAPO-18分子筛 , 反应机理 , 芳烃循环路线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