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慧
,
邱汉迅
,
王钊
,
李静
,
申潇
,
杨俊和
新型炭材料
采用单壁碳纳米管作为合成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基础原料,以氧化石墨烯提高单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性,以二氧化锰来增强其比电容,分别采用微波处理与传统水热法合成复合材料,重点探讨不同合成方式对电极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与传统水热法相比,微波法除了具有操作简便、加热时间短等优点外,合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均一的微观结构,且更加均匀的覆盖在碳质材料的表面,因而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能表现出更优良的电学性能:在0.2 A/g的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达173 F/g,比传统水热法合成的材料高出24.5%;具有更低的电荷转移电阻,仅为1.425Ω;更高的充放电稳定性,在20 mV/s的扫描速率下循环1000次,电容损失率仅为3.74%。
关键词:
微波合成
,
水热合成
,
碳纳米管
,
氧化石墨烯
,
二氧化锰
,
电化学性能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08)60044-X
开发了在富氧Fe(acac),络合物体系中膨化氧化石墨制取氧化石墨烯/Fe2O3复合物的一步法.应用FT-IR、XRD、VSM、AFM及低温直流电导测量法对所制氧化石墨/Fe2O3复合物进行表征.FT-IR研究结果显示:膨化后,氧化石墨的环氧基团分解,同时形成了氧化铁粒子与氧化石墨烯复合物.AFM测试表明:在较高Fe2O3含量下,氧化石墨烯片层结构剥蚀形成厚达5 mm氧化石墨烯叠层.VSM研究显示:在室温和0.13 emu/g~5.5 emu/g范围内,全部复合物呈铁磁特性.这些复合物的导电性受控于准电子跃迁机制.
关键词:
氧化石墨
,
氧化石墨烯
,
氧化铁
,
复合物
原博
,
魏江霞
,
胡天娇
,
姚海波
,
蒋振华
,
方志薇
,
楚增勇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0844-0
在空气中直接加热三聚氰胺和氧化石墨烯(GO)的混合物制备了g-C3N4/rGO杂化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物中的g-C3N4保留了石墨型氮化碳原始的特征结构, g-C3N4和还原的氧化石墨烯(rGO)之间的异质结主要通过π-π作用构筑.当原料中三聚氰胺/GO的质量比是800/1时,所得催化剂对罗丹明B的催化作用最强,其一阶动力学常数是纯g-C3N4的2.6倍.这种强化作用主要是由于rGO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此外, g-C3N4/rGO还表现出显著的pH值敏感特性,催化降解速率随pH的降低而增加.当pH =1.98时,其一阶动力学常数是纯g-C3N4的8.6倍.这是由于酸性条件下质子(H+)消耗掉光生电子,促进了空穴对罗丹明B的氧化作用,其中rGO充当了一个快速的光生电子转移平台.
关键词:
氮化碳
,
氧化石墨烯
,
光催化
,
pH敏感性
,
罗丹明B降解
丁翔
,
黄正宏
,
沈万慈
,
康飞宇
新型炭材料
以膨胀石墨微粉为原料,采用氧化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并以此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制备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氧化铜/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氧化石墨烯及氧化铜/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铜可有效地阻止石墨烯的团聚,同时石墨烯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加快了电子的迁移,并为氧化铜的体积膨胀收缩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与纯氧化铜和石墨烯相比,氧化铜/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均有明显提升,首次可逆容量可以达到748.3 mAh·g-1,50次循环后保持率为81.3%.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
石墨烯
,
氧化铜
,
锂离子电池
李然
,
覃艳红
,
陈秀花
,
任方刚
,
张耀方
,
徐智芳
,
王宏伟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4)60148-7
分别以细胞外实验和和细胞内实验来观察功能化氧化石墨烯( G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的检测情况。通过比较不同探针浓度、温度、孵育时间等因素,探索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室温下, GO吸附200 nmol/L单链DNA荧光探针,并淬灭其荧光;当与含靶分子( PML/RARα融合基因)的NB4细胞共孵育1小时后,探针便脱离GO,荧光得以恢复,从而准确检测出NB4细胞。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
荧光探针
,
检测
,
功能化
吴慧
,
吕伟
,
邵姣婧
,
张辰
,
吴明铂
,
李宝华
,
杨全红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3)60085-2
通过调节氧化石墨烯水溶胶的pH值,可以得到尺寸和表面化学性质可控的氧化石墨烯片层.由于氧化石墨烯片层上的羧基在酸性条件下质子化,而在碱性条件下部分被脱除,因此可以通过调控氧化石墨烯水溶胶的pH值对具有不同片层大小和官能团的氧化石墨烯进行筛选.研究发现,羧基的存在可提高氧化石墨烯的电化学活性,而且较大的片层也同样有利于电化学活性的提高.另外,氧化石墨烯对H2O2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活性,因而在生物传感器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
pH值
,
表面化学
,
电化学活性
胡庆华
,
王玺堂
,
陈浩
,
王周福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2)60003-1
采用化学镀镍方法,以氧化石墨烯薄片为基体、NaBH4为还原剂,在NiSO4溶液中制备了Ni/石墨烯.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沉积在石墨烯片表面Ni的的质量分数高达32.9%时,仍具有高度的分散性;相互堆积Ni/石墨烯片形成了介孔和大孔.氮气等温吸附表明:其介孔和大孔为狭缝型结构,孔的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积为91 m2/g;吸附支的Barret-Joyner-Halenda平均孔径为3.83nm,孔容为0.28 cm3/g.
关键词:
化学镀
,
石墨烯
,
氧化石墨烯
,
介孔
,
大孔
徐超
,
员汝胜
,
汪信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4)60126-8
还原氧化石墨烯已被广泛用于制备基于石墨烯的材料。目前,还原处理方法均是尽可能地将氧化石墨烯中的功能团去除,恢复石墨烯的电子结构。由于氧化石墨烯中氧基功能团(如羟基、羧基及环氧基)不同的反应活性,氧化石墨烯是可能通过分步的方法进行还原。利用醇溶剂如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还原氧化石墨烯,并采用不同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在一定条件下这些醇可选择性地还原氧化石墨烯。经这些醇的处理后,氧化石墨烯中环氧功能团被大部分去除,而其他的功能团如羟基和羧基仍被保留。这种选择性去除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团的方法可利于有效地控制氧化石墨烯的还原程度、获得具有特定功能团的石墨烯衍生物,从而扩大这类材料的使用范围。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
氧化功能团
,
醇
,
选择性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