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尊庆
,
张辉
,
杜宁
,
杨德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硅是目前已知的理论比容量最高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循环性能较差.本文通过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成功合成出了NiSix/Si/Ge核壳纳米棒阵列,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对其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将原位生长的NiSiJSi/Ge核壳纳米棒阵列直接作为工作电极,组...
关键词:
纳米棒阵列
,
核壳结构
,
负极
,
锂离子电池
刘丽英
,
姜霖琳
,
吴辉强
,
张海燕
,
田彦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NH4H2PO4、Li2CO3和V2O5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快速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考察了微波功率、加热时间及产品中的理论碳含量对材料物理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添加的乙炔黑具有还原剂、微波吸收体及导电剂的多重作用.XRD测试表明采用该法可以获得单相的Li3V2(PO4)3....
关键词:
磷酸钒锂
,
正极材料
,
锂离子电池
,
微波法
谢健
,
曹高劭
,
赵新兵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悬浮熔炼方法合成了FeSb合金,并研究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虽然FeSb的容量低于纯锑,但其循环稳定性要优于纯锑.本实验采用恒电流间隙滴定技术(GITT)测定了在嵌锂过程中锂离子的化学扩散系数,在30℃时,该值在10-12 cm2s-1 10-10 cm2s-1范围内...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负极材料
,
电化学性能
,
FeSb
,
GITT
赵朔
,
张勇
,
孙雷明
,
卡欧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22.005
以钛酸丁酯和LiOH· H2O为原料,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水热法合成球形尖晶石结构钛酸锂,探讨制备工艺对球形钛酸锂结构的影响,并对合成球形钛酸锂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LiOH· H2O)∶n(钛酸丁酯)=0.9∶1,170℃水热反应36 h,并在600℃热处理2h条...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钛酸锂
,
制备工艺
,
电化学性能
杨绍斌
,
杨红艳
,
沈丁
,
张建斌
,
董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先烧结后球磨的方法制备SnCo1-xYx/C (x=0,0.03,0.1,0.3,0.5)纳米晶负极材料,考察了Y添加量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构分析表明,SnCo/C是由CoSn相和炭黑组成,对于SnCo1-xYx/C,当x=0.03时,出现了CoSn2相,当Y含量较高时,出现了Sn和...
关键词:
Sn-Co-C
,
Y
,
纳米晶
,
负极材料
,
锂离子电池
樊星
,
张辉
,
杜宁
,
徐小燕
,
杨德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Ge具有约1600mAhg。的理论比容量,是商业化石墨材料理论容量(372mAhg-1)的4倍多,是目前较有吸引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材料相比于体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广泛地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和射频溅射的方法在泡沫镍上合成出了大量NiSix/Ge核壳纳米线,并...
关键词:
核壳结构
,
纳米线
,
负极
,
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