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
张经慧
硅酸盐通报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Sm2Zr2O,纳米晶体,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材料相结构、分散性能以及烧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物化性能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密切相关,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添加抑制了材料由萤石结构向烧绿石结构的转变,样品比表面积为174.67 m2·g-1,经过高温烧结后块材的体积收缩和相对密度分别为24.5%和81.2%.相比之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对于提高材料的抗烧结性能方面要明显好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G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
Sm2Zr2O7
,
纳米材料
张红松
,
王富耻
,
徐强
,
刘玲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XRD技术研究了固相反应制备Sm2Zr2O7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从1000℃开始,Sm3+逐渐取代Zr4+的位置,形成萤石结构ZrO2-Sm2O3固溶体,该过程直到1400 ℃才基本结束:在1200 ℃~1300 ℃之间,Sm2O3与ZrO2发生固溶的同时,固溶体开始转变为焦绿石结构的Sm2Zr2O7,到1500 ℃所有固溶体完全转变为Sm2Zr2O7:1500 ℃以后,Sm2Zr2O7晶体逐渐长大并最终形成理想的Sm2Zr2O7晶体.整个过程并无其它中间相生成.
关键词:
Sm2Zr2O7
,
形成机制
,
固溶体
,
氧空位
胡仁喜
,
张红松
,
陈晓鸽
,
魏媛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8.03.011
采用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了以Sm2O3和ZrO2为原料,固相反应制备Sm2Zr2O7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Sm2O3中的Sm3+逐渐向ZrO2晶格中扩散并取代Zr4+的位置形成萤石结构的ZrO2-Sm2O3固溶体,由于二者化合价的差别为保持晶格结构局部的电中性而引入了氧空位,氧空位的引入加快了ZrO2与Sm2O3固溶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已形成ZrO2-Sm2O3固溶体转变为焦绿石结构的Sm2Zr2O7,并在1500℃以后形成Sm2Zr2O7晶体,整个过程没有其它中间相出现.
关键词:
Sm2Zr2O7
,
红外光谱
,
固溶体
,
氧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