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丛伟
,
阴秀丽
,
吴创之
,
马隆龙
,
周肇秋
,
谢建军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生物油及其三种重质组分模型化合物的热解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生物油的热解包括挥发组分的蒸发及重质组分的裂解两个阶段,反应级数都是4级,活化能分别为29~36kJ/mol及13~19 kJ/mol;三种重质组分模型化合物中左旋葡聚糖也存在两个失重区间,反应级数分别为1和2,且表观活化能最高;3,4二甲氧基苯甲醛和丁香酚则只有一个失重区间,且相应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8和0.5,表观活化能也依次降低.
关键词:
生物油
,
重质组分
,
模型化合物
,
热重分析
,
动力学
荣令坤
,
印万忠
,
初茉
,
张金山
,
白春华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504001
运用热重分析仪,进行了稀土氧化物和无机矿物质在低阶煤热解过程中的影响研究,利用差减法扣除混合物(添加物+去矿物质煤)TG曲线中添加物本身的TG信号,获得添加物影响下煤中有机质热解失重的真实TG信号.采用热解特征指数P对添加物对煤热解活性的影响做了综合评价,提出用催化强度指数S曲线来表征添加物对煤热解活性的影响随热解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整个热解过程来看,无机矿物和CeO2能催化煤的热解,而La2O3抑制煤的热解.在200℃~794℃,无机矿物和CeO2均能催化煤的热解,且无机矿物的催化活性较大,能在较宽温度范围使催化强度指数S大于0.005%/℃;两者分别在448℃和460℃催化强度最大,和两者作用下煤有机质热解失重速率峰值温度基本相同.La2O3在煤的热解过程中基本表现为阻止作用.采用Coals-Redfern法进行了煤热解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煤的热解可由三段二级反应过程描述,添加无机矿物和CeO2的煤样较去矿物质煤样在各温度区间活化能都低,La2O3的加入使活化能升高.
关键词:
稀土
,
热解特征指数
,
催化强度指数
,
热重分析
元敬顺
,
黄洪亮
,
阎杰
,
白启敬
,
王荣刚
硅酸盐通报
为了使利用污泥制备的轻骨料有较好的稳定性,选择了碳酸钙、九零型碳化硅和八零型碳化硅三种膨胀剂,研究了不同膨胀剂对轻骨料性能的影响,利用热重(TG)分析曲线分析了三种膨胀剂导致轻骨料膨胀的原因,比较了膨胀剂对轻骨料颗粒强度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掺量35%、页岩45.5%、粉煤灰19.5%时,外加八零型碳化硅在0.10% ~0.16%范围变化时,制备的轻骨料性能较稳定,掺0.12%的轻骨料,经1170℃焙烧轻骨料1h吸水率为0.86%,24h吸水率仅仅为1.63%,颗粒强度分别为9.8 MPa,是低吸水、高强度轻的骨料.
关键词:
污泥
,
膨胀剂
,
碳酸钙
,
碳化硅
,
热重分析
周建安
,
丁斌
,
邓冬一
,
蒋学凯
,
谢剑波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60390
为探究膨化淀粉在球团矿内部的作用行为,以铁精矿和膨化淀粉为原料进行实验室球团焙烧试验,通过红外光谱、TG分析、扫描电镜和XRD等分析方法,对膨化淀粉物料特性及膨化淀粉对球团内部作用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膨化淀粉比普通淀粉含有更多的极性基团,极性基团相互之间、基团与铁矿表面离子之间的作用,可以提高铁矿粒间的黏结性和生球强度,当膨化淀粉质量分数为2%时,生球的落下强度为11.2次/0.5 m,抗压强度达到17.5 N/个;膨化淀粉球团在焙烧过程中,膨化淀粉与氧气反应产生的气体从球团内部逸出,增加了球团内部气孔率,促进了Fe3O4的氧化,提高了球团矿含铁品位.
关键词:
球团矿
,
膨化淀粉
,
作用行为
,
热重分析
,
含铁品位
朱奎松
,
刘松利
,
苟淑云
,
周兰花
,
孙艳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6.01.016
利用非等温热重分析和马弗炉定温加热试验研究高炉瓦斯泥加热自还原的变化过程,并运用HCS热力学计算软件计算瓦斯泥自还原过程中Fe、Zn氧化物还原的平衡组成及其金属化率,探讨了瓦斯泥加热自还原过程铁和锌氧化物还原规律.结果发现,高炉瓦斯泥自还原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Ⅰ阶段(22.0~390.1℃),发生C的气化反应和物理吸附;Ⅱ阶段(437.7~ 758.9℃),发生铁氧化物还原,金属化率不断增大;Ⅲ阶段(758.9~ 936.1℃),铁、锌氧化物还原共存,铁、锌金属化率仍不断增加;Ⅳ阶段(936.1 ~1 031.7℃),铁氧化物和锌氧化物还原较充分,铁、锌金属化率最大分别达到70%和99.7%;Ⅴ阶段(1 031.7~1 255.3℃),铁氧化物和锌氧化物反应完全,此过程气态锌可能发生氧化.
关键词:
高炉
,
瓦斯泥
,
自还原
,
热重分析
,
热力学平衡
赵江平
,
吴丹
,
王亚超
硅酸盐通报
本文分别选取聚磷酸铵、季戊四醇、尿素及聚酯树脂为膨胀型阻燃剂中的酸源、碳源、气源及成膜剂,基于正交试验,依据小室燃烧和氧指数测试法探索各个组分对阻燃性能的影响主次顺序,衡量在不同配方下的阻燃效果,结果表明组份影响顺序为m(聚磷酸铵)>m(聚酯树脂)>m(尿素)>m(季戊四醇);得到具有最优阻燃性能的阻燃剂,即9#配方A3B3C2D1,经该配方处理的试样,其氧指数明显提升至38%;同时,通过热重和电镜扫描分析其燃烧过程,解释阻燃机理.
关键词:
正交试验
,
热重分析
,
膨胀型阻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