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室温Zn粉直接制备ZnO纳米颗粒薄膜及其机理研究

刘超 , 王树林 , 蹇敦亮 , 朱钰方 , 赵立峰 , 杨全富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1.025

首次在室温条件下超声方法直接将金属Zn制备ZnO纳米颗粒薄膜.利用滚压振动磨机械研磨的Zn粉作为原料,采用独特的油相水相混合溶液作为分散液,超声分散打破软团聚使金属Zn纳米颗粒水解得到了分散性较好的纳米粒子,并且可以利用该纳米粒子简单地制备出均匀致密的ZnO纳米粒子薄膜.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制得具有密排六方结构的ZnO纳米颗粒,并且该产物分散较好.原子力显微镜(AFM)、静电力显微镜(EFM)表明利用该纳米粒子制备的薄膜致密均匀,EFM显示纳米粒子表面电学性质有较大差异.探针台I-V测试显示不同原料Zn粉制备出的ZnO纳米颗粒薄膜可以获得不同导通电压从而获得不同的整流效果.该方法在室温条件下由Zn粉制备出ZnO纳米颗粒和薄膜,为制备不同维度ZnO纳米结构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制备、改善整流器件提供了创新和经济的途径.

关键词: 金属Zn , ZnO纳米颗粒 , 超声分散 , 油相水相分散体系 , 团聚 , 表面电势 , 导通电压

Ni-Mo-P/Cu薄膜的热稳定性

王梅玲 , 杨志刚 , 张弛 , 王海 , 高思田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自组装层法、磁控溅射依次在SiO2基底上化学镀制备了Ni-Mo-P、Cu薄膜,薄膜厚度和成分通过X射线荧光仪(XRF)测定.对SiO2/Ni-Mo-P/Cu体系进行了400 ~ 600℃的热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物相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电子能谱仪(EDS)对表面形貌的稳定性进行了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400和500℃热处理后,体系稳定性良好,但在较快的降温速率(40℃/min)条件下,SiO2/Ni-Mo-P/Cu体系在600℃热处理后失效,根据热失配应力,提出了薄膜破裂模型,Ni-Mo-P薄膜与SiO2界面断裂能为2.12 J/m2.Cu薄膜在600℃热处理时发生团聚,Cu在Ni-Mo-P上的团聚激活能为1.15 eV,大于Cu在SiO2上的团聚激活能0.6 eV.

关键词: 热稳定性 , 热失配应力 , 团聚 , 断裂

钒钛磁铁精矿的矿物特性与造块强化技术

蒋大军

钢铁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物组成复杂,属于难选、难烧、难炼的矿石,其精矿含铁品位低,TiO_2含量高,粒度粗,制粒性能差,影响烧结透气性.采用阶磨阶选工艺可提高铁品位2%左右,但TiO_2变化不大.该精矿初始熔点高,生成液相量少,烧结矿矿物组成复杂,严重影响强度与冶金性能.烧结采取了使用生石灰、提高烧结矿碱度等主要强化技术,烧结与高炉冶炼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关键词: 钒钛磁铁精矿 , 矿物特性 , 烧结特性 , 造块 , 强化技术

分散剂对锂镍钴锰氧化物前驱物浆料分散性能的影响

王忠 , 卢华权 , 尹艳萍 , 庄卫东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增刊(Ⅱ).028

为改进传统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原料混合均匀性较低的缺点,将原料粉体磨细成粒度<1μm的超细粉体,以提高原料混合的均匀度,再进行焙烧合成,是一种新的制备方法。但超细粉体由于比表面积大,在制备、后处理和应用过程中极易发生团聚长大,影响后续制备过程和产品性能。添加适当的分散剂可以改善超细粉体分散稳定性能,防止团聚,同时有利于浆料磨制过程的进行。研究了柠檬酸铵、四甲基氢氧化铵、聚乙烯吡咯烷酮、一缩二乙二醇、三乙醇胺、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等6种不同分散剂对制备锂镍钴锰氧化物的原料在水中分散特性的影响。采用分散相的沉降实验、浆料流变行为和分散后颗粒的粒度分布实验等方法评价了分散效果。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几种分散剂中,锂镍钴锰氧化物前驱物在水介质中最有效的分散剂是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

关键词: 超细粉体 , 分散剂 , 锂镍钴锰氧化物 , 团聚

纳米粉体在液相中的分散和稳定

庞晋山 , 张海燕 , 曹标 , 宋传旺 , 毛凌波 , 陈进

材料导报

从理论上分析了纳米粉体在液相中的分散过程和稳定机理,将获得稳定纳米粉体分散液分为分散和稳定2个过程,重点考虑纳米颗粒的表面自由能对纳米粉体分散的影响以及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对分散液稳定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提高分散液稳定性的条件和措施.

关键词: 纳米粉体 , 分散 , 团聚 , 稳定

刻蚀转移掩蔽膜用单分散SiO2纳米小球制备

王影 , 王权岱 , 肖继明 , 王莉 , 李鹏阳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5.040

在无水乙醇中以氨作催化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通过传统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单分散 Si O 2球形颗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研究各种反应条件正硅酸乙酯、氨和水的浓度、水解温度等对 SiO2小球颗粒大小和形貌的影响。结果显示,正硅酸乙酯、氨水浓度增加而SiO2小球粒径增大;去离子水量的增加而 SiO2小球粒径变小;温度升高团聚现象明显减少;陈化时间影响团聚,但团聚现象是可逆变化。讨论了 Si O 2小球颗粒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形成机理,以及由于Si O 2纳米小球的表面能高、稳定性差、使用中易产生团聚现象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单分散 , SiO2小球 , 制备 , 团聚现象

磷石膏流化分解过程颗粒的黏附特性

王荣谋 , 马丽萍 , 郑大龙 , 王倩倩 , 唐剑骁

硅酸盐通报

磷石膏热分解制硫酸联产水泥过程中在回转窑部分很容易由于颗粒的团聚和壁面黏附,造成管道堵塞,这样会严重影响磷石膏热分解制硫酸联产水泥的工艺运行.经过对比流态化分解磷石膏后的结垢物和流化粉末的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磷石膏热分解过程中的黏附变化.结果表明,结垢物中的Si、Al等矿物质元素明显高于流化粉末,说明主要的黏土性矿物质杂质在壁面黏附富集;随着反应的进行,CaO的含量的增加会较为明显的降低颗粒的黏附程度.因此对于磷石膏粉体,SiO2、Al2O3等杂质不仅影响磷石膏的分解效率,还严重影响其流化过程中的团聚黏附.

关键词: 磷石膏 , 流态化 , 黏附 , 团聚

钛掺杂对低辐射银膜的团聚抑制作用

孙瑶 , 汪洪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金属Ag作为红外反射功能层的低辐射多层膜受热易产生团聚,严重损害导电性与低辐射性能.本文提出在金属Ag膜层中掺杂Ti元素,研究Ti掺杂对Ag基低辐射多层膜的团聚抑制作用以及对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采用磁控溅射制备SiN/Ag/SiNx与SiN/Ag-Ti(1.1 at%)/SiNx多层膜,其中Ag(Ti)层厚度为20 nm,并进行真空与非真空热处理(大气环境).通过对比有无Ti掺杂的Ag基多层膜热处理前后的背散射电子形貌、面电阻、辐射率与透光率,发现无论真空还是非真空热处理,Ti掺杂均显著提高Ag膜的热稳定性,抑制团聚的生成.热处理后的面电阻、辐射率与透光率均显著优于未掺杂Ag基多层膜.进一步,观察背散射电子形貌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分析了无掺杂Ag膜团聚的形成过程,并推测了Ti掺杂对Ag膜团聚的抑制机理.

关键词: 低辐射 , 银膜 , 团聚 , 热稳定性 , 掺杂

快速冷冻干燥法制备多孔氧化硅陶瓷

刘晓光 , 薛文东 , 李妍 , 石存兰 , 李勇 , 孙加林

人工晶体学报

为制备氧化硅多孔陶瓷,尝试了快速冷冻干燥法,探索了氧化硅浆体的分散剂和pH值对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0.1wt%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时,孔壁处团聚现象明显;改用聚甲基丙烯酸钠团聚显著减少.主要原因是氧化硅表面的Si-OH可能与六偏磷酸钠络合成Si-Na4P6O18-,但其在水中易断裂,减弱了颗粒之间排斥力,未能抑制团聚;而聚甲基丙烯酸钠吸附在氧化硅表面,可能形成Si-C4H5O2等空间位阻抑制团聚.在聚甲基丙烯酸钠的基础上再调节浆体pH值至~10使氧化硅的zeta电位达到~-60 mV,可更好抑制团聚.综上所述冻干法适合制备开口通孔结构的多孔氧化硅陶瓷.

关键词: 快速冷冻干燥法 , 氧化硅多孔陶瓷 , 团聚 , 分散剂 , pH值

氯硅烷残液水解制备二氧化硅团聚的机理研究

黄兵 , 董森林 , 陈樑 , 杨杰 , 赵义 , 徐卜刚 , 蔡吉祥

人工晶体学报

多晶硅生成工艺中的副产物氯硅烷残液,具有腐蚀性强、产量大等特点.采用多晶硅副产物氯硅烷残液为原料进行水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硅.研究了以不同水解方式在不同水解体系中引入位阻剂及该位阻剂的时效性对二氧化硅团聚的影响以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气-液反应的水解方式产出的二氧化硅呈现颗粒状具有颗粒特性;水解体系中引入位阻剂后产物二氧化硅分散性好,颗粒均匀、粒径大小在2 μm左右;并且证实了位阻剂的位阻作用具有时效性.

关键词: 氯硅烷残液 , 二氧化硅 , 位阻剂 , 团聚 , 机理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