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照霞
,
姜磊
,
刘涵云
,
李文静
,
刘艺炜
,
华放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70301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纳米材料可以吸收近红外波长范围的低能量光子而释放出紫外光或可见光波长范围的高能量光子.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能,人们以稀土上转换纳米晶(UCNPs)为基础构建了许多不同的纳米载体,以期能够应用于生物成像、光动力治疗(PDT)、载药系统构建以及生物传感等领域,解决当前癌症诊断和治疗等医学难题.基于UCNPs的纳米载体构建机制种类繁多,根据纳米载体的空间结构及修饰层的位置来归类分析,可将构建机制大体分为三种:UCNPs为核心,修饰层在纳米晶的表面;UCNPs为核,与外壳之间形成中空夹层,修饰层在中空夹层及纳米晶的表面;UCNPs为空心微球的外壳,修饰层在微球的内部及其表面.这三种UCNPs载体构建机制各有利弊.文章将介绍这三种UCNPs载体的构建机制及其相应的表面修饰,总结经过修饰后的功能化纳米载体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并对稀土纳米载体构建机制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稀土上转换纳米晶(UCNPs)
,
修饰层
,
纳米载体
,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