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变形温度对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杨玉 , 陈昕 , 金纪勇 , 王英海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150416

为合理制定Si-Mn-MO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生产工艺,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在真空条件下开展了变形温度对贝氏体钢组织性能影响的热模拟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设备,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微观组织观察等技术分析手段,对热模拟试样进行了组织观察和硬度检测分析,绘制了Si-Mn-MO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钢不同变形温度的动态CCT曲线,得出了变形温度对其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变形温度越低,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相变温度越低,组织越细小,先析铁素体越易析出,越有利于提高贝氏体钢的强硬性和韧塑性。

关键词: 无碳化物贝氏体 , 贝氏铁素体板条 , 变形温度 , 铁素体 , 热模拟 , 动态CCT曲线

Mo和Ni对高强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组织转变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陈雨来 , 董长征 , 蔡庆伍 , 万德成 , 李亮 , 齐越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3.09.004

测定了不含Mo和Ni、含Ni和含Mo三种成分实验钢的CCT曲线,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了连续冷却及轧后空冷条件下三种钢的显微组织变化,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少量Mo和Ni能有效延迟高强无碳化物贝氏体钢CCT曲线中高温铁素体相变,降低Ms点,促进贝氏体相变.Mo和Ni的添加可使实验钢轧后空冷组织由铁素体+粒状贝氏体+M/A混合组织转变为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BF+ AR),Ni对贝氏体板条的细化作用比Mo显著,但组织中会出现少量粗大贝氏体;Mo对轧后相变过程中粗大贝氏体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使获得的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均匀性更好.Mo和Ni均可有效提高高强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力学性能,其中Ni对抗拉强度的提升作用强于Mo,而Mo则更有利于冲击韧性的提高.含Ni的2#实验钢抗拉强度比不加Ni和Mo的1 #实验钢提高252MPa,含Mo的3#实验钢-20℃下冲击吸收功比1 #提高11J.

关键词: Mo/Ni , 高强钢 , 显微组织 , 无碳化物贝氏体 , 力学性能

FF710钎具钢下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控制

秦晓峰 , 朱洪武 , 周乐育 , 刘雅政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FF710钎具用钢设计了连续冷却实验,分析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显微组织及硬度,讨论了无碳化物下贝氏体组织形成原因以及无碳化物下贝氏体/马氏体(CFB/M)复相组织的强韧性.研究表明:通过连续冷却在过渡区及基体获得的贝氏体组织均为CFB,电子衍射分析表明CFB是由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和残留奥氏体组成;CFB/M复相组织具有明显的强韧化效果.因此,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冷速应该控制在0.1~0.3℃/s之间,使得过渡区获得马氏体与细针状或竹叶状分布的CFB复相组织,提高渗碳层的强韧性;基体获得贝氏体/低碳马氏体复相组织,达到外强内韧的组织要求.

关键词: FF710 , 钎具用钢 , 无碳化物下贝氏体 , CFB/M复相组织 , 强韧性

70Si3MnCrMo钢中贝氏体及其回火稳定性

赵佳莉 , 张福成 , 于宝东 , 刘辉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60212

对一种新型70Si3MnCrMo钢进行了等温和连续冷却贝氏体相变热处理.利用拉伸和冲击试验研究试验钢的力学行为,利用XRD、SEM和TEM等方法对试验钢进行了相组成分析和微观组织形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经等温贝氏体相变,其最佳综合力学性能出现在200℃回火,强塑积为26.4 GPa·%.经连续冷却贝氏体相变,其最佳综合力学性能出现在300℃回火,强塑积达到28.6 GPa·%.回火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热处理后的组织为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的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这种无碳化物贝氏体由超细贝氏体铁素体板条而获得超高强度,由一定量的高碳残余奥氏体来保证较高的塑性和韧性.试验钢经连续冷却贝氏体相变,其贝氏体铁素体板条中出现了超细亚单元,并且残余奥氏体呈薄膜状和小块状两种形态分布于贝氏体铁素体板条之间,这两种形态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不同.拉伸试样在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持续发生TRIP效应,直至全部残余奥氏体都发生转变生成应变诱发马氏体,从而使钢得到更好的强、塑性配合,表现出十分优异的综合性能.

关键词: 无碳化物贝氏体 , 高硅钢 , 力学性能 , 微观组织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