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康
,
陈杉
,
陈胜
,
秦威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123
明确了碳足迹概念,综合森林面积对碳排放的缓解作用,并基于物流分析和投入产出的耦合法建立MFA-IO模型分析钢铁企业的碳足迹。以中国5个典型钢铁企业为实例,研究钢铁企业的吨钢产品的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钢铁生产工序分析,炼铁工序的碳足迹最大,且消耗的能源中含有大量的焦炭、煤。其次是焦化、烧结工序。从气体种类分析,钢铁生产中碳足迹的主要贡献者是CO2,在5个案例分析中,CO2的贡献值均占到了70%以上。5个典型企业吨钢产品的碳足迹平均为0.325 hm2/t。其中,企业D的吨钢产品碳足迹最高,高达0.353 hm2/t,而企业E的最小,为0.303 hm2/t。这主要是由地域差异、企业周围能源分布差异、生产设备与技术差异等综合因素导致的。总体分析,5个典型企业总碳足迹合计为1989.58万hm2,超过5省森林面积的总和。表明其总CO2排放量就已超出森林吸收净化的能力,总温室气体排放量更是超出森林净化能力,即碳足迹的承载呈严重赤字。因此,研究如何减少中国钢铁工业吨钢碳足迹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关键词:
钢铁企业
,
碳足迹
,
MFA-IO耦合模型
,
森林面积
,
工业生态
汪振双
,
宁欣
,
赵一健
硅酸盐通报
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价值工程原理,以混凝土材料多次循环使用为例,对混凝土强度和物化阶段碳排放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材料的立方体抗压强度随着混凝土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在混凝土物化阶段过程中,混凝土各组分原材料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最大,混凝土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碳排放所占比例较小;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越大,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量就越大;混凝土的多次循环使用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碳排放,提高混凝土的价值系数.
关键词:
价值工程
,
碳足迹
,
强度
,
碳排放
曾杰
,
颜伟国
,
赫赫
,
赵敏
材料导报
综述了近年来碳足迹概念的发展和国内建筑材料碳足迹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建筑材料碳足迹的特点,提出了降低碳排量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展望了建材企业的碳减排工作,认为改善材料性能,增加工农业废弃物利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建筑材料
,
碳足迹
,
节能减排
曾杰
,
俞海勇
,
颜伟国
,
张贺
硅酸盐通报
应用生命周期理论,以华东地区生产的建筑卫生陶瓷为研究对象,对建筑卫生陶瓷原材料开采、原材料运输、产品生产、产品运输等4个子过程进行了清单分析,并分别计算了各阶段向环境排放的CO2量.结果表明,生命周期内建筑陶瓷的CO2排放量为9.59 kg/m2,卫生陶瓷为776.75 kg/t.其中,产品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所占比例最高,建筑陶瓷为72.8%,卫生陶瓷为70.7%,具有决定性影响.原材料开采、运输及产品运输阶段碳排放所占比例不到30%.
关键词:
建筑卫生陶瓷
,
生命周期
,
碳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