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
,
胡绍伟
,
王飞
,
刘芳
,
王永
,
徐伟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50272
以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后的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用焦化厂干熄焦焦粉作为吸附剂,对焦粉吸附深度处理焦化废水高级氧化出水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考察影响吸附的因素如焦粉粒径、投加量、废水pH值、吸附时间等对焦化废水COD去除率和色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焦粉粒径为0.16 mm、1 L水中投加焦粉80 g、废水pH值为4、焦粉吸附时间为2 h,最终出水的COD去除率为37.4%,色度由进水的48倍降到23倍,工艺出水水质稳定,水质可以达到《辽宁省地方排放标准》(DB 21/1627—2008)的要求,为焦化废水的达标排放提供了一条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新途径.
关键词:
焦化废水
,
焦粉
,
吸附
,
废水处理
贺润升
,
徐荣华
,
韦朝海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1.2014042401
利用非离子型DAX?8树脂和离子型交换树脂对某焦化废水二级生物出水溶解性有机物( DOM)进行组分分离,从溶解性有机碳( DOC)、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等4个方面对组分进行光谱学分析与特征识别.结果显示,疏水性酸性物质( HoA)、亲水性酸性物质( HiA)和亲水性中性物质(HiN)为DOM的主要组分,其DOC含量占总DOC的39.88%、20.85%、25.38%;DOM主要含有单环芳香族化合物或共轭双键类化合物成分,类腐殖质物质和类富里酸物质是DOM的特征有机物;低分子量有机物在亲水性物质组分(HIS)中含量最高,E254/E365=3.89,E445/E665=1.91,SR=0.926均证明了这一点;亲水性碱性组分( HiB)组分UV254占比为32%,SUVA值为49.94 L·mg-1·cm-1,不饱和物质和芳香性物质含量最高,芳香化程度最高;HoA的E300/E400值为2.58,腐化程度最高,组分中含有类富里酸物质.DOM光谱分析能够提供组分中亲疏水性物质的比例、芳香性高低、分子量、发色团及有机基团等信息,可以作为判断废水特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焦化废水
,
溶解性有机物
,
树脂
,
荧光
,
红外光谱
陈桂娥
,
卢琼
,
周颖
,
许振良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9.06.007
采用二氧化钛(TiO_2)纳米粒子对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微滤膜(PVDF MF,0.1μm)和实验室自制聚砜中空纤维膜超滤膜(PSF UF,0.05μm)进行表面亲水改性,以期提高膜的抗污染能力.采用膜接触角、纯水通量、出水TOC、膜压差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了TiO_2动态膜的性能.将TiO_2纳米颗粒改性后的PVDF MF和PSF UF膜应用于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模拟焦化废水(TOC=500 mg/L),考察了其对MBR过滤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膜的水接触角明显减小,亲水性增强,TMP升高速率明显降低,模拟焦化废水,TOC的去除率平均可达95%,经返洗及次氯酸钠清洗后膜表面TiO_2层外观没有明显变化.改性后的膜组件较显著地增加了MBR的膜抗污染的优势,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将TiO_2动态改性耐污染膜应用于MBR是可行的.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膜改性
,
膜污染
,
膜生物反应器
,
焦化废水
黄源凯
,
韦朝海
,
吴超飞
,
吴海珍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9.2015042704
焦化废水包含不同形态与化合态的化合物.废水中各类化合物在降解过程中的变化对污染风险的判断和水处理工艺的选择都有很大的影响.以74篇国内外有关焦化废水生物处理的文献作为统计背景值,结合课题组近10年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分析存在于焦化废水中污染指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解析COD、TN、色度的构成,评价我国目前的执行标准在指导生产方面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企业焦化废水的水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所有焦化厂普遍忽视TP、苯、PAHs、苯并( a)芘指标的监控,COD和油类的最终出水达标率仅为16.67%和28.57%.焦化废水原水中的硫氰化物、氟离子和色度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9.37、135.66 mg·L-1和713.75倍,检出率很高,建议作为控制性指标加以关注.在目前统计到的文献中,构成焦化废水COD的组分为:挥发酚(47.28%)、硫氰化物(19.48%)、硫化物(6.81%)、氰化物(2.41%)、油类和有机胺类等(24.02%);构成TN的组分为:氨氮(48.49%)、有机氮(35.89%)、硫氰化物(12.27%)、氰化物(2.35%)、硝态氮和亚硝态氮(1%);构成色度的主要组分有带显色基团的有机物、显色离子团和硫化物等.构成COD、TN、色度等3项指标的化合物几乎涵盖了焦化废水中的所有组分.综上所述,可将焦化废水指标归纳为COD类、TN类和色度等3大类,通过归一化管理实现简化的目标.
关键词:
焦化废水
,
数据统计
,
相关性分析
,
生物处理
王莹
,
侯党社
,
蒋绪
,
马红竹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针对焦化废水二级生化处理COD、色度无法达标的问题,实验研究了非均相铁锰改性高岭土催化剂在电芬顿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探讨了催化剂投入量、初始pH值、氯化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铁锰改性高岭土催化剂采用电芬顿氧化处理后的焦化废水COD和色度得到有效去除.焦化废水在催化剂投加量为0.8g/L、初始pH值为4、反应30mim时,COD去除率达到88.6%,色度去除率达到93.8%.
关键词:
非均相
,
电芬顿
,
焦化废水
,
高岭土
张玉秀
,
尹莉
,
李海波
,
蒙小俊
,
盛宇星
,
曹宏斌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1.2015072901
用分光光度法和离子色谱法,研究了A/A/O工艺焦化废水处理厂的进出水质和活性污泥对硫氰化物( SCN-)的降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CN-主要在A/A/O工艺的好氧单元中降解去除;在常温( 25 ℃)下活性污泥对SCN-降解的动力学过程符合米氏方程,Vmax为11.15 mg SCN-·(g-1 MLSS)·h-1,Km为44.96 mg·L-1;15 ℃低温显著降低SCN-的降解速率;在15 ℃下,92.62 mg·L-1 SCN-能在24 h内完全降解,其中的N和S元素相应地生成了NH3、NO-2 和S2-等中间代谢产物,并最终转化为产物NO-3 和SO2-4 ;N和S元素的转化率分别为94.32%和99.08%,基本符合物料守恒定律,说明SCN-中N和S元素在好氧池中可以彻底降解转化NO-3 和SO2-4 .这些结果对于了解好氧池的功能和提高焦化废水中的SCN-去除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硫氰化物
,
活性污泥
,
生物降解
,
焦化废水
洪欣娟
,
张雪
,
闫哲
,
李素芹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187
焦化废水因其成分复杂、有机物难降解而饱受关注,随着《炼焦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的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给各焦化企业都带来了挑战.原有系统出水只能符合旧标准,因而针对新标准的要求,对原有的焦化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生化段增加厌氧池、投加微生物菌剂进行生物强化,使生化段出水总氮(TN)由原来的40降低至10 mg/L;深度处理应用臭氧氧化技术,使化学需氧量(COD)降低至30 mg/L,优化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国内同类型的焦化废水处理流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焦化废水
,
生物强化
,
工艺优化
,
COD和TN脱除
冯雅丽
,
康金星
,
李浩然
,
邓祥意
,
孙铭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doi:10.19476/j.ysxb.1004.0609.2017.05.024
以焦化废水为还原剂,在硫酸介质中利用收缩芯模型研究焦化废水加压直接还原浸出软锰矿的动力学,考察搅拌速度、反应温度、软锰矿粒径、硫酸浓度和焦化废水CODcr浓度对锰浸出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锰浸出率随反应温度、硫酸浓度、焦化废水CODcr浓度的增加和软锰矿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在393 K~423 K间,焦化废水还原浸出软锰矿受固膜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15.2 kJ/mol,硫酸和焦化废水CODcr浓度的表观响应级数分别为1.21和0.98.机理分析表明:软锰矿氧化焦化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而被还原溶出,或被小分子直接还原溶出;反应过程中,软锰矿表面残留的Fe、Si、Al形成孔洞薄壁而影响锰的溶出过程.
关键词:
焦化废水
,
软锰矿
,
还原浸出
,
动力学
暴苗苗
,
延克军
,
马壮
,
张宝龙
,
吴思聪
稀土
利用自制的稀土废渣混凝剂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混凝实验研究,考察了pH值、投药量、水力条件等因素对混凝过程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铁(PFAC)及M180、LD101四种常用混凝剂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pH在5~7时,投药量在3 mL ~4 mL,水力条件为360 r/min快速搅拌10 min,90 r/min中速搅拌10min,40 r/min慢速搅拌10 min,沉淀时间15 min时达到混凝反应的最佳条件,浊度去除率可达98.63%.对比结果表明,稀土废渣混凝剂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优于其他四种混凝剂.
关键词:
稀土废渣
,
混凝剂
,
焦化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