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诗璞
电镀与涂饰
分析了基于硫酸盐光亮酸性镀铜体系的钢铁件浸镀铜工艺工业化应用的不可行性,以及浸镀与电沉积相结合的酸性镀铜工艺的特点.介绍了酸铜光亮剂、钢铁件活化原理、无氰碱铜配位荆等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HEDP无氰碱铜镀液具有化学活化作用,以及预浸能提高镀层结合力.
关键词:
无氰镀铜
,
浸镀
,
配位剂:活化
,
预浸
李烨
,
高云芳
,
徐新
,
姚秋实
电镀与涂饰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和电化学分析法研究了尿素对 Cr(III)-甲酸盐镀液体系电沉积过程的作用机理。UV-vis谱图表明,尿素可参与Cr(III)-甲酸盐镀液体系的配位取代反应。线性扫描伏安曲线和恒电位电沉积试验表明,尿素可提高 Cr(III)-甲酸盐体系中铬的沉积过电位,并抑制...
关键词:
三价铬
,
电沉积
,
尿素
,
配位剂
,
电化学
,
机理
刘鹏
,
杨伏良
表面技术
目的:优化中温化学镀镍三元络合剂体系,得到性能优良的化学镀镍层。方法选取乳酸、冰乙酸及柠檬酸作为络合剂组分,以镀速和含磷量为考察指标,通过设计 L9(34)正交实验,研究次亚磷酸钠、乳酸、冰乙酸及柠檬酸的浓度对化学镀镀速以及镀层磷含量的影响。结果综合考虑镀速和磷含量,得到的最佳三元络合剂体系为20 ...
关键词:
化学镀
,
镀镍
,
三元络合剂
,
镀速
,
磷含量
滕莹雪
,
郭菁
电镀与涂饰
采用氨基乙酸、抗坏血酸、硫脲和柠檬酸三钠4种配位体系镀液电沉积制备Cu-Cr合金。通过测定循环伏安曲线和线性扫描伏安曲线,研究了不同镀液的电化学行为。氨基乙酸体系镀液最适用于制备Cu-Cr合金,采用该配方制得的Cu-Cr合金中Cr含量高达18.63%,10 A/dm2下电镀10 min所得镀层厚度为...
关键词:
铜-铬合金
,
电沉积
,
配位剂
,
氨基乙酸
,
电化学
,
导电性
陈琳
,
罗宏
,
赵蛟
,
仝哓刚
电镀与涂饰
为了改善锌一钙系黑色磷化膜的外观和性能,配制了锌-钙系中温黑磷化液,研究了配位剂、总酸度、磷化时间对黑磷化膜厚度、金相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分析了磷化膜的成分.结果表明,采用柠檬酸三钠作配位荆,控制总酸度为50~100,磷化时间15~20 min,能够获得防护性能良好的黑...
关键词:
钢铁
,
黑磷化
,
锌-钙系
,
中温
,
配位剂
,
耐蚀性
杨瑞卿
,
樊金串
材料导报
以聚乙二醇(P EG200)为分散介质,氢氧化铜为铜源,采用液相热解法制备纳米铜粉.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种类的络合剂和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铜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EG200分散介质中于220℃恒温3h可以得到单质铜粉,其结晶性较好,粒...
关键词:
纳米铜
,
聚乙二醇
,
热解法
,
络合剂
,
表面活性剂
石泰山
电镀与涂饰
配位剂是影响电镀废水稳定达标的主要因素之一.指出电镀废水应考虑其中所含配位剂的性质,从源头分类收集,采用氧化、水解、化学沉淀、生物等方法预处理.电镀废水治理的重点是重金属离子,难点是配位剂,关键是分类收集.
关键词:
电镀废水
,
配位剂
,
预处理
,
分类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