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
苏媛婷
,
张浩
硅酸盐通报
本文借助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易磨性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手段对从西安市两个不同城区拆迁工地所取废砖,废混凝土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易磨性和活性等基本性质做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不同城区所取建筑垃圾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差异较大,要实现建筑垃圾的有效利用需做好原料的均化;(2)较之水泥熟料,废砖和废混凝土的易磨性较好,但废砖比废混凝土要更易磨.300 ~400℃的低温热处理可进一步改善废混凝土的易磨性;(3)废砖粉中所含的SiO2和Al2 O3具有一定的活性.在大掺量下(30%),掺入废砖粉的试样抗压强度比掺入相同掺量废混凝土粉试样的强度降低要少.
关键词:
建筑垃圾
,
化学组成
,
矿物组成
,
易磨性
,
活性
姜明阳
,
李天城
,
李振
,
王宏烨
,
孙彦增
硅酸盐通报
为利用建筑垃圾制备矿山膏体充填材料,以建筑垃圾、天然砂、水泥和粉煤灰为组成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手段设计了一个4因素3水平的试验方案,对9种不同配合比的膏体充填材料进行坍落度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探索了质量浓度、水灰比、砂率和粉煤灰用量4种因素对膏体充填材料的坍落度、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建筑垃圾骨料制备膏体充填材料可以在满足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选取较大的质量浓度,对坍落度和压力泌水率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质量浓度,对3d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显著的因素是水灰比和质量浓度,对28 d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显著的因素是水灰比和粉煤灰用量;当质量浓度为83%,水灰比为2.5,砂率为65%,粉煤灰用量为250 kg/m3时为最优配合比.
关键词:
建筑垃圾
,
膏体充填材料
,
正交试验
,
配合比
汪海风
,
刘杰
,
阙永生
,
徐意
,
张鹤
,
杨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6.06.007
以建筑垃圾、矿渣为原料,以硅酸钠为碱激发剂制备地聚合物材料,考察硅酸钠模数、建筑垃圾/矿渣重量比、水胶比及硅酸钠用量等因素对地聚合物初凝时间、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当硅酸钠模数为1.0,建筑垃圾/矿渣重量比为0.5,水胶比为0.26,硅酸钠用量为10%时,地聚合物综合性能最佳:初凝时间65min;7d(28d)抗压强度33.3MPa(45.6MPa);7d(28d)抗折强度6.0MPa(4.5MPa).SEM分析显示建筑垃圾包覆在地聚合物材料中,界面结合紧密.
关键词:
地聚合物
,
建筑垃圾
,
矿渣
,
强度
,
初凝时间
雷斌
,
徐原威
,
熊进刚
硅酸盐通报
通过废混凝土骨料和废砖骨料按比例混合模拟建筑垃圾的组成,制成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在分析废砖骨料掺量、附加水用量和颗粒级配等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基础上,研究道路面层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随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随附加水用量的增大而降低;当再生粗骨料中掺25%砖骨料时,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满足新建水泥路面面层材料的要求,而当掺量达50%时,对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影响较大;颗粒级配的影响较小;用本文的计算公式得到的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计算值与实测值很接近.
关键词:
建筑垃圾
,
再生混凝土
,
配合比设计
,
附加用水量
,
抗折强度
张彩丽
,
于莉
,
孙玉周
硅酸盐通报
本文以建筑废弃物的多级循环利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重要性.以日本及欧美为例,阐述了国外建筑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目前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建筑废弃物的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同时引入了管理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理论以及PPP管理模式等保障措施,以确保建筑废弃物能够多级循环利用.
关键词:
建筑废弃物
,
循环
,
资源化
,
多级利用
孙英
硅酸盐通报
建筑物的兴建与拆除,产生许多建筑废弃物,在当前积极推广再生能源节约环保的前提下,建筑废弃物的再生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将两种不同建筑废弃物(红砖、空心砖)作为混凝土粗骨材,通过在不同的粗骨材比、灰水比中,运用坍度试验、抗压强度试验、耐磨试验等方法详加比较,分析得出两种建筑废弃物作为混凝土粗骨材时,不同比例可达到之最佳强度的目的.以便再生混凝土的后期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废弃物
,
再生混凝土
,
CL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