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林
,
靳根明
,
冯兆庆
,
付芬
原子核物理评论
利用改进的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mIQMD)模型程序,对能量在库仑位垒附近的~(48)Ca+~(208)Pb反应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的俘获截面、准裂变截面和碎片分布及其发生的时间分布等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同时还得到了准裂变过程中发射第三个较大碎片的截面,并简单讨论了它们的发射机制.
关键词:
ImIQMD模型
,
准裂变
,
产生截面
,
碎片分布
梁栋
,
左维
,
董建敏
原子核物理评论
在扩展的Brueckner-Hartree-Fock(BHF)理论框架下,采用Argonne V14两体相互作用势研究了对称核物质中核子-核子散射的总截面和微分截面,分别讨论了三体核力(TBF)重排效应和基态关联效应对全同和非全同核子散射截面的影响。计算表明:低动量区域的基态关联效应会导致介质中核子-核子散射截面的增大;而随着密度的增加,TBF重排效应的逐渐加强会减小介质中的核子-核子散射截面。
关键词:
Brueckner-Hartree-Fock方法
,
散射截面
,
TBF
,
基态关联
潘晖
,
赵耀林
,
韩银录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1.02.242
在质子与48Ti,51V和52Cr反应的去弹截面、弹性散射角分布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获得了一组入射质子能量在150 MeV以下的质子与52 Cr反应的光学势参数。应用光学模型、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核内级联模型、蒸发模型、带宽度涨落修正的Hauser-Feshbach理论以及激子模型(含改进的Iwamoto-Harada模型)计算得到了质子与52 Cr反应的所有截面、角分布、能谱和双微分截面。对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以及TENDL中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且反应道截面优于TENDL的结果。
关键词:
光学模型
,
截面
,
角分布
,
能谱
,
双微分截面
原子核物理评论
利用两步模型对可能合成Z=117的核反应~(48)Ca+~(249)Bk进行了研究.模型将熔合过程分为弹靶接触前的粘连过程和从弹靶接触到形成复合核的形成过程.结合统计蒸发模型,计算了297117蒸发数个中子的剩余截面.结果表明,在激发能E=31 MeV且复合核蒸发3中子时的剩余截面最大,为0.34 pb,已经可以用实验方法进行探测.
关键词:
超重元素
,
朗之万方程
,
截面
张检明
,
邵曹杰
,
卢荣春
,
于得洋
,
张月昭
,
王伟
,
刘俊亮
,
蔡晓红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2.02.254
无论对深入理解电子-原子的作用机制,还是在材料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电子轰击原子的内壳电离截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电子碰撞引起原子内壳电离的实验数据多集中在几十keV入射能量和中小Z靶原子,其它数据相对比较缺乏。本工作以能量为1.0 MeV电子轰击Ta和Au靶,通过测量靶原子特征X射线的产额,获得其K壳电离截面分别为13.3和10.1 b,L壳电离截面分别为554和338 b。并将实验结果和相应的理论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本实验测得的K壳电离截面与Casnati、Hombourger理论值、L壳电离截面与Scofield和Born-Bethe的理论值相符。
关键词:
电子碰撞
,
内壳电离
,
电离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