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峰
,
宋仁伯
,
赵超
,
杨富强
,
秦帅
,
徐杨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4.19.022
轻量化已经成为汽车用钢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对低密度高强韧钢的开发顺应了这一趋势.Al元素的添加,降低钢的密度,同时提高层错能,影响变形机制.从成分设计与制备、变形机制、组织性能及工业化应用等方面,总结Fe-Mn-Al系、Fe-Al系和中锰系低密度高强韧钢的研究成果,并阐述了低密度高强韧汽车用钢的发展趋...
关键词:
轻量化
,
汽车用钢
,
高强韧钢
,
变形机制
,
Fe-Mn-Al
,
Fe-Al
,
中锰钢
,
K系碳化物
万响亮
,
李光强
,
周博文
,
马江华
,
徐光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Fe-17Cr-7Ni采用77%冷轧和700℃退火100 s工艺获得纳米晶(<100 nm)/超细晶(100~500 nm)和部分粗晶(>1 μm)组成的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奥氏体组织,其平均晶粒尺寸为500 nm.通过拉伸实验研究了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形变机制和应变硬化行为.结...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
形变机制
,
应变硬化
,
奥氏体稳定性
宋金路
,
李大赵
,
白韶斌
钢铁研究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316
在室温下对退火Fe-24Mn-1Si-1.5Al-0.045C TWIP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拉伸变形,采用JEM-2100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变形后的组织形貌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变形初期,晶粒内存在着大量位错,它们相互缠结,呈胞状结构.在此阶段,位错滑移为主要变形机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形变孪...
关键词:
TWIP钢
,
变形机制
,
形变孪晶
,
TRIP效应
,
去孪生机制
许伟长
,
戴品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直流与脉冲电沉积分别制备平均晶粒度为20~30 nm,宽晶粒度分布(5~120 nm)的纳米镍.在室温静拉伸应变速率范围内,直流电沉积制备的纳米镍的平均抗拉强度和平均断裂延伸率分别为1176 MPa与10.6%.而由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的纳米镍抗拉强度可达1500 MPa之上,最高断裂延伸率可达1...
关键词:
纳米镍
,
力学性能
,
晶粒度分布
,
变形机制
,
电沉积
田素贵
,
李秋阳
,
郭忠革
,
薛永超
,
曾征
,
舒德龙
,
谢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通过对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合金枝晶干/间区域进行成分分析、蠕变性能测试及组织形貌观察,研究固溶温度对一种无Re单晶镍基合金成分偏析和蠕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合金中枝晶干/间区域具有不同的偏析程度,随固溶温度提高,元素偏析程度降低,可明显提高合金的蠕变抗力和延长蠕变寿命.800℃蠕...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
成分偏析
,
固溶热处理
,
蠕变
,
变形机制
李强
,
杨贤金
,
崔振铎
,
朱胜利
功能材料
采用非自耗电弧熔炼方法制备Ti-24%(原子分数)Nb-(0、2、4)%(原子分数)Zr合金铸锭。铸锭经均匀化退火、固溶、冷轧和退火后,在室温下进行拉伸测试和加载卸载测试。使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拉伸前后组织结构变化,并结合合金拉伸曲线分析合金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具有较低强度...
关键词:
钛合金
,
变形机制
,
孪晶
,
超弹性
宫旭辉
,
王宇
,
薛钢
材料开发与应用
对网篮组织TC21钛合金进行了0.001 s-1 ~50s-1的中应变速率室温拉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TC21拉伸力学行为在试验应变速率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应变速率强化效应、应变硬化效应和随应变速率升高而逐渐增大的温升软化效应;屈服应力的应变速率相关性在6s-1时发生转折;随应变率的升高,应变硬化效应减...
关键词:
TC21钛合金
,
中应变速率
,
应变速率相关性
,
变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