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鹏
,
姚春德
,
王姝荔
,
曾丽丽
,
臧儒振
,
唐超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一台整车试验满足国Ⅲ排放法规要求的多点电喷汽油机上,利用强化剂(醇醚类混合剂)与甲醇和市售93#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制成M15、M30和M85强化燃料的方法进行外特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试验.研究表明:在发动机参数未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M15和M30强化燃料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所改善,而M85强化燃料的动力性降低,质量比油耗升高;随着强化燃料中甲醇比例的增加,NOx和HC排放减少,非常规排放甲醛和甲醇排放急剧增加,乙醛排放减少,M85强化燃料的CO排放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经普通车用三效催化器(TWC)后,NOx、CO和HC以及甲醛、乙醛和甲醇排放有明显的改善,催化效率在85%以上.
关键词:
甲醇
,
汽油
,
强化剂
,
排放
,
三效催化转化器
任珺
,
刘辉
,
陶玲
,
戴亮
,
张美薇
硅酸盐通报
利用酸热改性法制备改性凹凸棒基汽油脱硫剂.通过正交试验测定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脱硫剂对超低硫清洁汽油的脱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用2.0 mol/L硫酸酸化,并在360℃下焙烧处理60 min,可制备出效果最佳的改性凹凸棒基汽油脱硫剂;在施用该脱硫剂6 g、吸附温度80℃、吸附时间20 min条件下,可使40 mL低硫汽油硫的质量分数由92 μg/g降低至45μg/g,脱硫率达到51%.
关键词:
改性凹凸棒
,
吸附脱硫
,
超低硫
,
汽油
杨彬彬
,
尧命发
,
郑尊清
,
李善举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通过不同比例的汽油与柴油混合组成宽馏分燃料,在一台单缸试验发动机上进行了燃料组分和喷油压力对低温燃烧影响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燃烧放热重心(CA50)控制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汽油比例升高,燃烧放热速率增大,燃烧持续期缩短,缸内最大压力升高率和爆发压力升高,碳烟排放降低,但NOx排放增大,并且由于低汽油比例的宽馏分燃料(G70)可以采用更大的EGR率,可以实现更低的NOx排放.但燃料组分对热效率的影响较小.提高喷油压力可有效降低宽馏分燃料soot排放,但过高的喷油压力对降低soot排放的作用减小;提高喷油压力使NOx排放升高,但随着EGR率升高,喷油压力对NOx排放的作用减小.因此对于不同组分的宽馏分燃料存在一个最佳的喷油压力,随着汽油比例升高,最佳喷油压力降低.
关键词:
宽馏分燃料
,
低温燃烧
,
汽油
,
柴油
田福平
,
蒋宗轩
,
梁长海
,
李瑛
,
蔡天锡
,
李灿
催化学报
研究了不同硅铝比的MCM-41介孔材料作为吸附剂对模型汽油以及真实FCC汽油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在室温和常压下,MCM-41介孔材料对模型溶液中噻吩的吸附随着吸附剂中铝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吡啶吸附的红外光谱显示,噻吩吸附容量的提高与吸附材料酸性的明显增大有直接关系.但在对FCC汽油的吸附脱硫实验中,随着MCM-41中铝含量的提高,脱硫率并未增大.这主要是由于在FCC汽油中存在大量性质与噻吩类含硫化合物十分相近的芳烃和烯烃,竞争吸附导致MCM-41对有机硫化物的吸附能力显著降低.
关键词:
介孔材料
,
MCM-41
,
吸附
,
噻吩
,
汽油
,
深度脱硫
王涵文
,
苗虹
,
朱道乾
,
关亚风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2.03.004
发展了一种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切割-反吹技术分析汽油中芳烃的方法.利用强极性毛细管预柱将芳烃保留至n-C10的脂肪族化合物之后,并将其反吹到非极性毛细管柱中按沸点详细分离分析.该方法使预柱先流出的组分和分析柱流出的组分通过一个微型三通进入同一检测器中,因此可用归一化方法定量分析汽油中的芳烃.该方法可在15 min内完成汽油中苯至C10芳烃的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3%,切割误差为±5 s时分析结果的RSD≤4%.文中还对该方法的装置和部分应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气相色谱
,
毛细管柱
,
柱切割
,
归一化
,
芳烃
,
汽油
李继文
,
李薇
,
王川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3.0504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甲醇制烯烃(MTO)副产汽油中的C5~C7烯烃进行了详细的定性表征,对MTO副产汽油中的49个单烯烃、11个二烯烃和9个环烯烃共计69个C5~C7烯烃组分在聚甲基硅氧烷柱上的保留指数进行了测定和定性确认.根据GC-MS定性分析结果建立了 MTO副产汽油中C5~C7烯烃的保留指数数据库,采用气相色谱对副产汽油中C5~C7烯烃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定量结果表明:MTO汽油以C5~C7脂肪族烯烃为主,含有少量的二烯烃和环烯烃,烷烃和环烷烃含量很少.MTO副产汽油中C5~C7烯烃的详细表征为其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气相色谱
,
质谱
,
烯烃
,
汽油
,
甲醇制烯烃
赵彦
,
徐董育
,
林浩学
,
陈晓燕
,
陈泽勇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4.01045
建立了一种采用填充柱切割-反吹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汽油中酯类化合物(包括乙酸乙酯、乙酸仲丁酯、碳酸二甲酯)的方法。利用非极性填充预柱将汽油中沸点低于正辛烷的轻组分保留进入分析柱,重组分反吹放空,轻组分和酯类化合物经一个装填有强极性固定相的色谱柱分离分析。采用外标法定量,3种酯类化合物在50~50000 mg / 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99、1.00000和0.99995,标准样品6次重复性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回收率在98.7%~107.9%之间,方法检出限( S / N =3)为5 mg / L。该方法不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具有操作简单,准确高效的特点,是汽油中酯类化合物测定的理想分析方法。
关键词:
二维气相色谱
,
乙酸乙酯
,
乙酸仲丁酯
,
碳酸二甲酯
,
汽油
押淼磊
,
李昱茜
,
王怡程
,
陈宇
,
郑少艳
,
李永玉
,
王新红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5.2015113006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方法对比研究不同沸程燃料油(93号和97号汽油、0号柴油和重柴油)中烃类组分的全二维谱图特征,经过对色谱和质谱条件的优化,较好地实现了不同汽油和柴油中烷烃、规则类异戊二烯烃、十氢化萘系、四氢化萘系、萘系、菲系等族组分分离和目标化合物分离,各族化合物均呈现显著的“瓦片效应”的特征.4类燃料油的烃类碳骨架分布、正构烷烃与姥鲛烷和植烷的比值以及不同族化合物的相对丰度等存在较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
汽油
,
柴油
,
重柴油
,
烷烃
,
芳烃
赵一
,
蓝芙宁
,
覃星铭
,
李衍青
,
洪涛
,
程瑞瑞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3.2016070504
为客观评价乙醇对不同形态土壤有机质吸附汽油污染物的影响,本文通过序批实验研究了乙醇影响下苯和甲苯在腐殖酸和黑炭上的吸附,结果表明,腐殖酸以“软碳”为主,苯和甲苯在其上的吸附表现为线性分配,而黑炭以“硬碳”为主,苯和甲苯在其上的吸附为非线性吸附;苯和甲苯在黑炭上的吸附能力要比在腐殖酸上的吸附能力高一至两个数量级.乙醇具有共溶剂效应,随着溶液中乙醇体积分数(fc)的增加,苯和甲苯的溶解度呈线性增加,在有机质上的吸附能力则逐渐减弱.此外,通过共溶剂模型以及对溶液浓度标准化(Ce/Sw)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推断乙醇还可能使有机质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溶胀.
关键词:
乙醇
,
汽油
,
腐殖酸
,
黑炭
,
共溶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