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青
,
韩庆
,
傅松林
,
周石光
钢铁研究学报
通过分析热轧带钢在层流冷却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利用焓法模型建立了热轧带钢通过层流冷却段的能量平衡方程。然后利用相变热力学和相变动力学模型得到热焓,最后采用有限差分求解能量平衡方程,得到层流冷却过程中带钢的温度场和热焓场,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良好,能够准确地预测带钢冷却后的温度分布,同时明确了冷却过程实际上是带钢能量传递给周围环境的过程,并非温度不断下降的过程。
关键词:
热轧带钢
,
层流冷却
,
热焓
,
能量方程
,
焓法
刘国梁
,
倪有金
,
季晨曦
,
崔阳
,
陈瑾
,
包春林
钢铁
利用金相、扫描电镜等对J55边部裂纹进行了观察,并对边部裂纹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连铸坯表面的角横裂纹是热轧板卷边部裂纹产生的主要根源,连铸坯角部过冷导致奥氏体晶界细小的A1N、Nb(N,C)析出,加剧了连铸坯对裂纹的敏感性,连铸坯经过轧制后,连铸坯表面的角横裂纹扩展成为热轧板卷的边部裂纹。
关键词:
含铌钢
,
热轧板卷
,
边部裂纹
,
角横裂
王晓东
,
李飞
,
李本海
,
李彬
,
王秋娜
,
张宝辉
钢铁
首钢迁钢2 250mm热连轧生产线在达产初期出现了带钢凸度控制稳定性差的问题,甚至出现负凸度现象。对此热轧生产线的生产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轧辊温度与辊形进行了实际测量。究其原因为CVC辊形对热凸度和磨损辊形较为敏感,工作辊冷却水能力不足引起的轧辊热凸度过大破坏了CVC辊形曲线的板形控制能力。由于改造轧辊冷却水系统费用较高,需要停产,为了解决凸度控制稳定性问题,采用了辊形优化设计的方法。对精轧机组的CVC工作辊辊形进行了优化,空载辊缝凸度调控范围从[-0.7mm,0.7mm]增大到[-1.2mm,1.2mm]。同时,为了改善CVC工作辊与支撑辊辊间接触状态,设计并应用了CVC支撑辊辊形。此CVC辊形配置解决了首钢迁钢2 250mm热轧线凸度控制稳定性差的问题,板形控制精度由原来的67%提高到了93%以上。
关键词:
热轧带钢
,
凸度控制
,
CVC辊形
,
辊形配置
,
热辊形
彭良贵
,
刘恩洋
,
张殿华
,
杨贵玲
,
郭宏伟
,
王丰祥
钢铁
采用案例推理技术研究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数学模型中的长期自学习系数的确定方法。基于现场大量生产数据,从如何有效利用经验知识入手,对层流冷却工况和所采用的自学习系数进行案例构造,采用绝对过滤和相对过滤方法进行案例检索,根据当前工况和历史案例工况的相似度决定是否进行自学习系数的重用或修正。现场实际应用表明:对已轧过的钢种规格带钢,该方法能有效地避免再次轧制时带钢头部过冷现象,能显著提高带钢头部卷取温度的设定精度,能有效地提高换规格轧制时带钢头部卷取温度的控制精度。
关键词:
案例推理
,
自学习
,
层流冷却
,
热轧带钢
周贤良
,
朱敏
,
余慧燕
,
华小珍
,
叶志国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不同热处理工艺在热轧带钢表面形成不同组成与结构的氧化皮。采用SEM、XRD、LRS、干湿周期浸润腐蚀实验、EIS测试、开路电位测试对不同氧化皮热轧带钢在NaHSO3溶液中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慢冷和炉冷所制热轧带钢氧化皮均由Fe2O3、Fe3O4、FeO和Fe组成,其中Fe2O3是微量的,前者含有更多的Fe3O4,后者含有更多的FeO。慢冷所制氧化皮致密、连续、厚度均匀;炉冷制备的氧化皮致密性较差,含有大量的缺陷。慢冷制备的氧化皮热轧带钢的耐蚀性要好于炉冷制备的热轧带钢的耐蚀性。
关键词:
热轧带钢
,
氧化皮
,
腐蚀行为
,
耐蚀性
刘伟嵬
,
李海军
,
王昭东
,
王国栋
钢铁研究
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中卷取温度的控制精度是保证带钢组织性能、表面质量和板形良好的1个关键因素。温度控制的核心是冷却过程控制模型的建立及其自适应反馈功能。建立了具有非线性结构特征的热轧带钢冷却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并对新模型的智能反馈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增强了控制模型的自适应性。现场实际应用表明:实测卷取温度与目标温度相差±5℃以内的带钢占全长的85%,相差±10℃以内的带钢占全长的98%,该冷却数学模型的卷取温度控制能达到较高的精度,为提高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冷却过程
,
卷取温度
,
智能控制
,
反馈补偿
,
热轧带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