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苯并三唑和咪唑分子内缓蚀协同作用的研究

张大全 , 徐群杰 , 陆柱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通过Mannich反应把苯并三唑(BTA)和咪唑(IM)分子用亚甲基链接起来,合成1-[(1‘-咪唑)-甲基]苯并三唑(IMBTA)化合物。采用静态挂片法、电化学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它对3%NaCl 溶液中铜的缓蚀作用,讨论了分子内苯并三唑单元和咪唑单元的协同缓蚀作用。

关键词: 苯并三唑 , imidazole , intramolecular synergistic effect , polarization curve , electrochemical impedan

3%NaCl溶液中咪唑和苯并三唑对Cu缓蚀协同作用的研究

张大全 , 高立新

腐蚀学报(英文)

采用失重法考察了3%NaCl溶液中咪唑和苯并三唑对Cu 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100 mg/L的咪唑对Cu的缓蚀率仅为477%,100 mg/L的苯并三唑对Cu 的缓蚀效率为732%,当70 mg/L的咪唑和30 mg/L的苯并三唑复配使用后,其缓蚀效率提高 到943%,电化学极化曲线研究表明苯并三唑对Cu电极的阳极过程有抑制作用,咪唑对Cu电 极的阴极过程有抑制作用,咪唑和苯并三唑的复配使用显著增加了对Cu电极阴极和阳极电化 学过程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苯并三唑 , imidazole , synergistic effect

超细铜粉咪唑改性后的性能

谭宁 , 郭忠诚 , 陈步明 , 黄惠

材料保护

超细铜粉的应用领域广泛,但其表面活性较高、易氧化的问题未能很好解决.为此,采用有机物包覆法对铜粉进行改性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经咪唑改性后的超细铜粉含氧量低,导电性好;随着咪唑浓度的增加,超细粉体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加,但其压实电阻逐渐增大,即粉体的导电性变差,当咪唑的加入量为1.0~1.5 g/L时,超细铜粉常温及高温抗氧化能力较好,且导电性能也较好.本工艺操作简单,可实现工业应用.

关键词: 表面改性 , 超细铜粉 , 咪唑 , 导电性 , 抗氧化

咪唑封闭水性聚氨酯复鞣剂的制备及表征

李刚辉 , 李新 , 银召霞 , 沈一丁 , 李培枝 , 赖小娟

功能材料

通过分子设计,以咪唑为封闭剂,1,6-己二异氰酸酯(HDI)、二羟甲基丙酸(DMPA)、2,2-二(4-羟基苯基)丙烷、聚酯二醇为原料制备出咪唑封闭水性聚氨酯复鞣剂(BPU)。用FT-IR、动态激光光散射(DLS)、TEM、TGA、DSC分别对BPU分子结构、乳胶粒形态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了BPU复鞣剂的分子作用基础。结果表明产物分子结构中出现了羧基、咪唑环和聚氨酯结构;乳胶粒呈较为规则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球形,粒径的多分散性是BPU具有良好选择填充性的微观原因。TGA和DSC分析显示BPU耐热性较高并随封闭率增加而略有降低;BPU解封温度范围为107.5~124.5℃,峰值为115.1℃;应用过程中BPU解封程度极低,利于助染性能的提高。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 咪唑 , 封闭异氰酸酯 , 复鞣剂 , 表征

咪唑长链烷基甲基硅油的合成及棉织物整理应用

姜佳美 , 李战雄 , 沈玲 , 孙建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合成了一种新型长碳链氨基硅油,研究了其织物整理功效.以羧十一烷基甲基硅油和乙二胺为原料,通过脱水缩合、环化反应合成了侧链端基含咪唑环的长链氨烷基甲基硅油.将此硅油乳化配成不同浓度的整理剂,用于棉织物整理并研究其整理功效.结果表明,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和柔软性以及丰满的手感,当整理剂浓度为60 g/L时,经纬向的弯曲刚度(B)分别降低到0.0513 N·cm2 /cm和0.0310 N· cm2/cm,织物压缩比功(WC)高达0.198N·cm/cm2,且经10次水洗后仍比空白织物高40.3%,耐久性优异.

关键词: 合成 , 长碳链硅油 , 咪唑 , 棉织物整理

烷基咪唑离子液体插层高岭石的制备与表征

黄亚楠 , 严志飞 , 杜小龙 , 杨显德 , 王君霞 , 吴秀玲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150417

为研究离子液体插层高岭石复合材料的性能,利用三步插层法合成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高岭石( K-[ Emim] Br)、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高岭石( K-[ Bmim] Br),采用X射线衍射( XRD)、红外光谱( FTIR)、差热分析法( TG?DSC)、扫描电镜( SEM)及紫外吸收光谱( UV)等技术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分子已经进入到高岭石层间,将片层撑开,增大了层间距,说明其插层成功;离子液体与高岭石内表面羟基形成氢键;离子液体插层后,高岭石的脱羟基温度由492℃分别上升到501和494℃,热稳定性能得到提升;插层复合物的形貌较原始高岭石有了明显改变;复合物在紫外区域具有良好的紫外吸收性能。

关键词: 咪唑 , 离子液体 , 二甲基亚砜 , 高岭石 , 紫外吸收

在H2SO4溶液中咪唑和2-苯基-2-咪唑啉对Cu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

何新快 , 侯柏龙 , 江雨妹 , 李晨 , 吴璐烨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3.00250

采用失重法与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咪唑和2-苯基-2-咪唑啉对Cu在5% H2SO4水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吸附行为及缓蚀机理.结果表明,2种化合物对Cu均具有显著的缓蚀作用,且2-苯基2-咪唑啉的缓蚀效率大于咪唑.同时,分别采用腐蚀反应中的活化能Ea,吸附过程中的Gibbs自由能△Gm和吸附焓△Hm判断了2种化合物在Cu表面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咪唑和2-苯基-2-咪唑啉在Cu表面上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均为单层化学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此外,研究了咪唑和2-苯基-2-咪唑啉分子在Cu表面形成吸附层结构的差异,分析其对Cu的缓蚀机理.

关键词: 咪唑 , 2-苯基-2咪唑啉 , Cu , 吸附特性 , 缓蚀机理

电荷转移盐(C_3H_5N_2H)_3[PMo_(12)O_(40)]的合成与热分解及光致变色反应动力学

库宗军 , 张忠海 , 肖丽媛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077

用磷钼酸与咪唑合成了一种新的杂多酸-有机电荷转移盐(C_3H_5N_2H)_3[PMo_(12)O_(40)].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固体漫反射光谱、电子自旋共振及热分析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单扫描法(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对合成化合物的TG分析结果进行了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推断结果表明,合成化合物的第1步热分解为球对称的三维扩散机理(n=2),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1.58×10~8[1-(1-α)~(1/3)]~(-1)(1-α)~(2/3)exp(-40 931.0/T),求得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340.30 kJ/mol,指前因子A=1.05×10~8 s~(-1).标题化合物对紫外光具有光致变色性质,用固体漫反射光谱研究了其光致变色反应动力学.结果显示,其光致变色反应表现为一级或准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k=9.80×10~(-5) s~(-1).

关键词: 磷钼酸 , 咪唑 , 电荷转移盐 , 热分解 , 光致变色 , 动力学

双配体仿酶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水中对苯二酚

吴景悦 , 刘欣阳 , 李乃瑄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264

以天然氯化血红素和咪唑为原料,制备了咪唑轴向五配位型的双配体配合物,并将其负载于羟基功能化的纤维素磁微球表面.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和振动样品磁强(VS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以水中溶解氧为氧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降解模拟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对苯二酚(HQ)的性能.结果表明,在300 W氙灯照射下,当催化剂用量0.2 g/L、HQ初始浓度20 mg/L及pH值为6的条件下,6h后HQ的降解率达到96.97%,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降解率仍可达92%以上.同时对该催化剂光催化降解对苯二酚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氯化血红素 , 咪唑 , 双配体 , 光催化 , 对苯二酚

咪唑系水性封闭型聚异氰酸酯交联剂的制备与性能

韦军 , 蒋乙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02.029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制备亲水性的异氰酸酯(NCO)封端的线型预聚体,再以预聚体与三羟甲基丙烷(TMP)反应合成支化结构中间体,最后以8种咪唑(IDZ)衍生物分别对残留的NCO基团进行封闭,制得一系列水性封闭型聚异氰酸酯交联剂.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交联剂的结构,以热分析法着重研究了封闭剂的结构对交联剂解封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的最低解封温度为100℃;稳定性研究表明交联剂在水性聚氨酯乳液中有较好的力学稳定性和适用稳定性.

关键词: 聚异氰酸酯 , 咪唑 , 水性 , 封闭 , 交联剂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