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
,
张炯明
,
雷少武
,
李茂康
钢铁
为了研究通道式感应加热中间包的加热效率和流场的分布情况,对通道式感应加热中间包进行电磁场、流场、温度场耦合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种新的弧形通道设计方式.计算得出:直线型通道式感应加热中间包在加热功率1 000 kW的情况下,升温速率可达2℃/min;而弧形通道的设计加热效率更高,平均升温幅度比直线型通道高2~5℃,且死区面积减小,浇铸区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关键词:
感应加热
,
中间包
,
数值模拟
,
流场
,
温度场
余伟
,
徐立善
,
陈银莉
,
蔡庆伍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改善高强度钢的塑性和韧性,对同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进行两种不同回火方式的调质处理,淬火+缓慢加热回火的传统调质与淬火+感应加热回火的新调质工艺,分析该工艺对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及析出物的变化,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结果表明:两种工艺下,钢的组织均为板条宽300~500 nm左右的马氏体组织,感应加热回火调质工艺处理后,板条组织明显,析出物大多约为20 nm,比传统调质处理后的细小;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均能提高钢的屈服强度.感应加热至500℃回火后试验钢具有16%以上的延伸率,-40℃冲击功达到32 J,优于传统调质工艺处理钢板的综合性能.感应加热回火能获得更多小尺寸析出物和更多的残余奥氏体,有利于改善钢的塑性和韧性.
关键词:
调质
,
感应加热
,
析出
,
组织
,
力学性能
,
残余奥氏体
赵前哲
,
柳亦兵
,
刘衍平
,
周伟松
材料热处理学报
基于以磁场强度和温度为变量的非线性材料物理性能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Flux对铁磁性圆棒料的感应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加热过程中温度、磁场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对材料性能参数的影响。同时,搭建了感应加热实验研究平台,测得圆棒料若干点的表面温度和电源输出的有功功率曲线,与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和实验测量数据十分吻合。验证了数值分析中所采用的材料物理性能模型的准确性,为今后铁磁性材料感应加热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关键词:
铁磁性材料
,
感应加热
,
有限元法
,
数值分析
冀鸽
,
邵淑艳
钢铁
采用感应加热淬火加电炉高温回火的方式对规格为45 mm的42CrMo钢棒材进行了调质处理,并通过3种不同的工艺对比分析了加热温度、冷却强度、均热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棒材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42CrMo棒材经900℃感应加热、均热60 s淬火、570℃电炉回火后,显微组织均匀细小,回火索氏体含量较高,综合性能最好。
关键词:
42CrMo
,
感应加热
,
调质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陈明祥
,
甘志银
,
刘胜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6.06.003
选用垂直于其表面的射频磁场对镀金膜的硅片进行了感应加热,由于磁场对材料加热具有选择性,感应热量首先作用于硅片上的金膜内,硅片先被传导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被感应加热.理论上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金膜厚度低于感应趋肤深度,但在没有应用感应加热基座的情况下,几秒钟内就形成了金硅共晶相.另外,升温速度快,有效减少了加热过程中金对硅的扩散影响,该方法可广泛用于微系统封装中的圆片键合.
关键词:
圆片键合
,
感应加热
,
金-硅共晶
,
微机电系统(MEMS)封装
赵丽
,
周小平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9.017
目的 研究感应加热对三元硼化物Mo2FeB2陶瓷涂层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方法 首先使用氧-乙炔火焰在45#钢表面喷涂Ni60黏性底层,然后再采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在黏性底层上制备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涂层,之后利用感应电流对三元硼化物涂层进行加热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检测、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强度试验、显微硬度测试和耐磨试验,分析评价感应加热处理后三元硼化物涂层的相组成、显微组织、结合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结果 感应加热处理后,金属陶瓷涂层仍然由Mo2FeB2与基体相α-Fe组成.三元硼化物涂层和Ni60涂层的孔隙与裂纹等缺陷基本消失,Ni60涂层与基体间的孔隙也基本消失.三元硼化物涂层与基体的平均结合强度为60.48 MPa,是未经加热处理的4.6倍.三元硼化物涂层的显微硬度比未经加热处理的涂层高300HV0.1,磨损率为0.83 mg/mm2,是未经加热处理涂层的68%.结论 感应加热处理后,三元硼化物涂层的相组成与未经加热涂层的相同.感应加热处理后,三元硼化物涂层及粘结底层的组织更加致密,结合强度、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均显著提高.
关键词:
感应加热
,
三元硼化物
,
金属陶瓷
,
涂层
孙建亮
,
邱丑武
,
彭艳
,
董志奎
,
常荣伟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60104
基于ANSYS和ANSOFT Maxwell软件建立了大型筒节感应加热正火过程的电磁-热耦合模型.针对感应加热过程尖角效应问题,提出了3种解决方案:将矩形线圈改为工型线圈;筒节端部焊接热处理环;筒节端部焊接热处理环,同时在线圈端部添加导磁体.对不同方案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模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矩形线圈对筒节感应加热时,筒节端部会因尖角效应和端部磁力线过密而出现过热甚至过烧问题;采用工型线圈,能一定程度削弱尖角效应,但在加热结束时会导致筒节端部温度不足;焊接热处理环是除去尖角效应的有效办法,但并不能解决筒节端部温度过高的现象;在筒节端部焊接热处理环,同时在端部线圈处添加导磁体,不仅能去除尖角效应,且整体加热效果较好,热应力也在筒节材料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
大型筒节
,
感应加热
,
FEM
,
尖角效应
,
线圈结构设计
肖宏
,
余超
,
刘剑
,
任忠凯
,
刘晓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60256
为减少连铸与热轧工序之间坯料再加热的能源消耗,连铸直轧技术蓬勃发展,其关键技术之一在于连铸与轧制工序之间的补热工艺.针对板坯连铸直轧实际生产中对补热工艺的要求,建立了纵向磁通和横向磁通感应补热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板坯的补热过程.结果表明,纵向磁通对板坯表面整体补热效果好,但无法解决板坯边角温度偏低的问题;横向磁通可有效地对板坯边角进行局部补热;选择合适的电流大小和板坯移动速度,可使板坯温度分布更均匀.同时,使用自制的感应补热样机做补热试验,对补热效果进行检验,所得的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分析结果对板坯连铸直轧在实际生产中的感应补热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连铸直轧
,
板坯
,
节能
,
感应补热
赵锐
,
杨红军
,
于鹤龙
,
张梦清
,
周克兵
,
张伟
中国表面工程
doi:10.11933/j.issn.1007-9289.2016.03.009
采用高频感应加热技术对普通火焰喷涂NiCrBSi涂层进行了重熔处理,分析了重熔后涂层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探讨了涂层显微组织、单一析出相微/纳力学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重熔后NiCrBSi涂层的层状结构与孔隙消失,涂层/基体界面形成了代表涂层冶金结合特征、厚度约为10μm的“白区”显微组织,涂层成分在原有γ-Ni、Ni3Fe和M23C6型碳化物基础上,出现了Fe3C、Ni3B、以及Cr7C3和CrB析出相;重熔后涂层显微硬度沿表面至基体方向呈近似线性逐渐降低,表层显微硬度约为675 HV0.2,接近界面区域硬度降至440 HV0.2,涂层内部Cr7C3、CrB、γ-Ni和“白区”纳米压痕硬度分别为19.2、7.0、5.0和4.2 GPa;涂层硬度变化符合“复合材料混合定律”,由各物相分布及其硬度共同决定.
关键词:
感应加热
,
重熔处理
,
NiCrBSi涂层
,
显微组织
,
纳米压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