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
闫峰
,
罗昆鹏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微波水热法低温合成了立方相钛酸钡纳米粉体.通过正交实验法及线性回归,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分散剂用量等因素对颗粒比表面积的影响规律及回归函数,并通过XRD、TEM、XRF等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0 min、分散剂与钛的物质的量比为1∶20的条件下制得粒径约50~ 100nm、呈球状的分散性良好的立方相钛酸钡纳米粉体.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分散剂用量对粒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反应温度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
微波水热法
,
钛酸钡纳米粉体
,
正交实验法
,
线性回归
杨改航
,
李福军
电镀与涂饰
某公司钢铁件电镀铬层的外观起皮缺陷率较高,导致一次交验合格率低。根据六西格玛的思路,以电镀原理作根据,借助Minitab软件逐步筛选出关键影响因素,发现影响最大的是电源设备,其次是活化时间。提出改直流电源为脉冲电源,以及将活化时间从原来的2~8s调整为6~8s。对改进措施实施后的生产情况进行监控,最终将起皮缺陷率维持在3.4%以下。
关键词:
电镀铬
,
起皮缺陷
,
精益六西格玛
,
一元线性回归
,
一次交验合格率
何亮
,
牛继承
,
张玉祥
,
薛钢
,
王涛
,
朱丙坤
材料开发与应用
根据182组实测焊缝金属奥氏体分解温度值,分别采用线性回归方法、非线性回归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奥氏体分解温度的预测公式或模型.结果表明:线性回归公式难以准确体现各因素与奥氏体分解温度之间的关系,引入Mo指数和ln(t8/3)函数,预测精度有所提高;考虑了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高于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公式的,更适合于奥氏体分解温度预测研究.
关键词:
奥氏体分解温度
,
线性回归
,
非线性回归
,
神经网络
梁亚会
,
杨勇彪
,
王强
,
张冠世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300~420℃、应变速率为0.000 5~0.500 0 s-1条件下对AZ80+0.4%Ce变形镁合金进行热模拟实验,研究该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用ZIESS PL-A662数码光学显微镜分析温度与应变速率对合金显微组织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变速率一定时,流变应力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变形温度一定时,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升高.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化过程为变形温度较低时,存在大量未结晶的粗大晶粒,动态再结晶进行不完全,温度升高后,动态再结晶进行较完全;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减小.最后,以经典的Arrhenius本构关系模型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AZ80+0.4%Ce变形镁合金的流变应力本构模型,对比峰值应力的实验值与计算值,平均相对误差仅为6.00%.
关键词:
AZ80+0.4%Ce变形镁合金
,
热模拟
,
流变应力
,
线性回归
,
本构模型
孙晓丹
,
李海梅
,
孙丽
,
郭霄
,
徐萌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9.2016012002
为研究不同植物的滞尘规律,以青岛市城阳区道路绿地中的8种灌木(大叶黄杨、火棘、红叶石楠、金叶女贞、连翘、珍珠梅、红瑞木、小蜡)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植物的滞尘量,探究植物叶表面结构与其最大滞尘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8种灌木中常绿灌木的滞尘量普遍比落叶灌木高,大叶黄杨、火棘在春季雨后30 d的平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较高,可达到1.4 g·m-2,连翘的滞尘量较低,仅为0.9 g·m-2;各灌木达到单位叶面积内最大滞尘量的时间在21 d到27 d不等,平均在第24天左右,单位叶面积最大滞尘量最高的火棘(2.02 g·m-2)达到最低的连翘滞尘量(1.07 g·m-2)的近2倍;8种灌木各季节的平均滞尘量总体上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叶表面结构观测表明,叶表面平整但蜡质层较厚、气孔密集且开口较大的植物滞尘能力较高,同时得到8种灌木最大滞尘量与叶表面结构的拟合曲线,结果表明,滞尘量与气孔大小呈正相关关系,与沟槽比例呈负相关关系,与叶毛数量、气孔密度关系不显著.
关键词:
灌木
,
滞尘能力
,
叶表面结构
,
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