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求元
,
房琳
,
彭朝勇
,
范海蓉
材料导报
复合材料胶接修复结构是一个包含损伤母板、聚合物胶粘剂层及复合材料补片的多层复杂体系,其力学模型主要有2种,即解析模型与数值模型.详细阐述了2种力学模型研究的发展过程及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对该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补片
,
胶接修复
,
力学模型
王伟宏
,
曹岩
,
王清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简要地概述了数学方法在描述和预测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模型的特点,并介绍了混合法则,Halpin-Tsai模型,Cox模型和Kelly-Tyson模型等常用模型的原理,评述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缺点,讨论了构建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模型过程中涉及的假设和参数设定等关键问题,最后展望了力学模型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
力学模型
,
力学性能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刘国栋
,
励杭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粘弹性是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性能,但目前通用教材对其本质并未明确,描述也不统一,这不利于对粘弹性概念及外界条件对其影响规律的深入理解,文中认为应该明确粘弹性源于形变的时间依赖性。在外力作用下固体产生弹性形变,液体产生粘性形变,弹性形变和粘性形变都表现粘弹性,但是弹性粘弹性和粘性粘弹性不同,随松弛时间延长,弹性粘弹性逐渐偏离理想弹性而体现更多的粘性特征,粘性粘弹性则逐渐偏离理想粘性而体现更多的弹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温度对线型非晶态聚合物粘弹性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聚合物
,
粘弹性
,
松弛时间
,
凝聚态
,
力学模型
余敦菘
,
李明波
,
王俊超
,
胡志力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3.012
涡电流分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退役汽车破碎料等固体废弃物中有色金属的回收与再利用.目前,国内外对涡电流分选开展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分选力模型、分选效率、细粒物料分选及计算机控制等4个方面.简述了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现状、破碎料分选流程及涡电流分选的重要作用,并对涡电流分选在上述4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同时展望了涡电流分选的前景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有色金属
,
涡电流分选
,
细粒分选
,
力学模型
,
分选效率
汤忖江
,
尚成嘉
,
王学敏
机械工程材料
多相材料的广泛使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细观力学有限元模拟方法在多相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介绍了细观力学有限元模拟在多相材料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综述了二维(2D)和三维(3D)细观力学有限元计算方法,重点阐述了细观力学有限元模拟在复合材料和钢铁材料领域研究中取得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当前,细观力学有限元模拟在多相钢研究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对与之相关的研究和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及展望.
关键词:
多相材料
,
细观力学
,
有限元模拟
,
力学模型
周光明
,
薄晓莉
,
匡宁
复合材料学报
基于织物真实形态选取了整体中空夹层复合材料的最小结构单元,确定了几何参数和纤维体积含量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整体中空夹层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分析了当绒经和地经纱的织造密度保持一定的比例不变时,不同织造参数下面板弹性性能的变化.制作了侧拉、平压试件并进行了性能测试,通过实验值和理论预测值的对比,表明了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整体中空
,
夹层复合材料
,
细观结构
,
力学模型
,
弹性常数
魏宇杰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3.00823
将常规多晶材料的粗晶粒尺寸缩小到纳米尺度时,这些纳米晶体材料会呈现出与其对应的粗晶材料迥异的物理现象.与材料力学行为最相关的是强度及塑形变形机理这两个方面.考虑到晶界的变形与破坏可能是纳米晶体材料低塑性的根源,克服纳米晶体材料中强度与韧性之间存在的“熊掌和鱼不可兼得”的问题,也通常称为晶界工程.在众多的晶界中,孪晶界面被发现可同时保持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本文主要就纳米金属材料中界面的力学行为做一个简要综述,包含晶界的强化力学机理以及新型孪晶界面的力学行为与揭示内在尺度效应的模型研究.
关键词:
纳米晶体
,
晶界/孪晶界
,
强度/塑性
,
力学模型
廖凯
,
张萧笛
,
刘义鹏
,
陈辉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160608
7075航空铝合金薄壁框架件加工变形的预测是构件形变控制领域的技术难题,掌握铝合金薄壁框架件上的加工应力分布对预测构件变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弹性力学理论,在实验基础上,利用层削法和X射线衍射应力测试技术,建立了薄壁框架件的应力与弯曲变形的力学模型.模型反映了加工应力和初始应力对构件实际变形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数学解析方法,以这两种应力场分布为主变量,构建了薄壁框架构件应力与变形的函数,完成了对构件最大变形挠度的计算.通过比较实验所测构件变形值与计算得到的变形结果发现:构件实际测量最大变形量基本处于数学解析函数计算变形区间内,数据偏差在20~50μm.研究结果表明:在已知初始应力、结构尺寸、加工参数条件下,解析函数能有效地预测出薄壁框架件加工后的变形,可为薄壁构件加工变形控制提供工艺指导.
关键词:
铝合金
,
薄壁框架件
,
力学模型
,
解析函数
,
变形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