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刚
物理测试
在现代的金属工艺中,为节约材料和提高材料性能,对线材或棒材等长材经常采用拉拔工艺进行加工。在这种加工艺中,会出现一种表面因拉拔而产生的白亮层,这一白亮层很薄,但硬度很高,常常引起拉拔件表面开裂,有时甚至会引起拉拔件断裂。在以往的文献记载中,常根据其硬度接近马氏体,将其归结为拉拔过程中表面异常升温而产生的马氏体。作者有幸于2010年6月接触到了一起因表面白亮层而导致的表面开裂,但分析结果是白亮层为极其破碎的渗碳体与铁素体的机械混合物,只是腐蚀剂由于表面张力无法进入,而使得其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呈白色。
关键词:
拉拔
,
white layer
,
micro-hardness
,
surface tension.
姚可夫
,
邱胜宝
金属学报
等温退火和高强脉冲电流处理都能使Fe73.5Cu1Nb3Si13.5B9 (at.%)非晶薄带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发生显著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高强脉冲电流处理能使Fe73.5Cu1Nb3Si13.5B9非晶薄带发生显著的低温短时晶化。在初始阶段,脉冲电流促进原子迁移,加速原子和原子团扩散,使Fe73.5Cu1Nb3Si13.5B9非晶薄带发生结构弛豫,显微硬度由原始态非晶的8.2 GPa逐渐增加至~9.0 GPa,增幅约为10%。随后发生显著晶化,大量析出纳米尺寸的α-Fe(Si)相,显微硬度则急剧增加至12.4 GPa以上,增幅达~50%。在低于玻璃转变温度100 K的条件下,高强脉冲电流处理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可在约30秒的时间内即基本完成纳米晶化过程。
关键词:
脉冲电流
,
nanocrystallization
,
micro-hardness
,
isothermal annealing
李晓林
,
蔡庆伍
,
余伟
,
张恒磊
材料科学与工艺
利用热模拟技术并结合SEM和TEM分析方法,研究了含钒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在轧后快速加热回火过程中不同回火温度对其组织、显微硬度及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回火的试验钢组织为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经高温回火后,组织中出现了多边形铁素体,随回火温度的增加,板条贝氏体数量减少,多边形铁素体数量增加.在600℃以下回火时,析出相主要是沿位错析出;在600℃以上时,以晶界析出和沿位错线析出两种方式存在.高的加热速率、较短的保温时间不利于位错的回复消失以及碳元素和钒元素的扩散,故随回火温度的增加,析出相的数量增多,但尺寸变化不明显.基体中存在两种尺寸的纳米级析出相:一种是只含有V,尺寸在15 ~20 nm的V(C,N);另一种含有V、Cr两种元素,尺寸在10 nm以下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V,Cr)(C,N)复合析出相.当回火温度为600℃时,试验钢具有最高的硬度值,332 HV.试验钢硬度的变化是回火后贝氏体组织粗化、位错亚结构的回复软化以及第二相析出的强化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组织
,
纳米级析出相
,
回火湿度
,
显微硬度
,
快速加热回火
周夏凉
,
陈小明
,
赵坚
,
王莉容
,
程文韬
,
伏利
,
毛鹏展
腐蚀与防护
为提高水力机械表面抗磨蚀性能,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喷涂微米粉末制备 WC-12Co 涂层,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孔隙率、结合强度及抗磨蚀性能。利用 XRD 表征了涂层的物相组成,并利用 SEM 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及磨蚀后的表面形貌,探讨了涂层在含沙水流中的磨蚀机理。结果表明,获得的 WC-12Co 涂层的孔隙率为0.83%,平均显微硬度达1189.7 HV0.2,结合强度大于62 MPa,其耐磨蚀性能是基体的3倍以上,有效提高基体的耐磨蚀性能。在含沙水流中的磨蚀主要是由沙粒冲蚀和气体气蚀所引起的。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
WC-12Co
,
显微硬度
,
结合强度
,
磨蚀
贾方舟
,
佟玮
,
张联英
,
李吉丹
,
刘宝军
,
余剑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4.012
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制备了AZ31和Mg 10Gd 2Y-0.4Zr稀土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利用SEM、XRD和EDS对两种陶瓷膜层的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电化学测试和盐雾试验评价了两种陶瓷膜层的耐蚀性能;利用显微硬度仪研究了两种陶瓷膜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两种陶瓷层的厚度、表面形貌和致密性相似;陶瓷膜由MgO和Mg2SiO4组成,其中MgO为主晶相;与AZ31镁合金陶瓷膜相比,稀土镁合金陶瓷膜中的MgO含量增多,Mg2SiO4含量减少;两种镁合金表面陶瓷化后的耐蚀性和硬度大大提高,AZ31镁合金陶瓷膜耐蚀性优于稀土镁合金陶瓷膜,稀土镁合金陶瓷膜的硬度高于AZ31镁合金陶瓷膜.
关键词:
稀土镁合金
,
AZ31镁合金
,
微弧氧化
,
盐雾试验
,
显微硬度
文丽娟
,
高志明
,
刘洋洋
,
林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利用拉伸实验和显微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阴极保护电位对Q235钢在3.5%NaC1溶液中氢脆敏感性的影响,并用SEM对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阴极保护电位的负移,Q235钢的最大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没有呈现规律性变化,但断面收缩率减小,材料发生氢脆的可能性加大.当施加电位为-1100 mV时,断口出现准解理断裂特征形貌.
关键词:
Q235钢
,
阴极保护
,
电化学阻抗谱
,
显微硬度
徐亮
,
章小浒
,
黄金国
,
方国爱
,
江慧丰
,
李书瑞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6007
利用Gleeble-35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测定了700 MPa级低碳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CCT)曲线,分析了冷却速率对该钢连续冷却相变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了该钢的强韧性.结果表明:该钢CCT曲线呈现扁平状,可在较大冷速范围内获得低碳贝氏体组织;冷却速率对试验钢各相的形态、数量、分布和显微硬度均有影响;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显微组织中依次出现多边形铁素体(PF)、针状铁素体(AF)、粒状贝氏体(GB)和板条贝氏体(LB),且各相的显微硬度也依次增加;当冷速在10 ~30℃·s-1范围时,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组织,M/A组元弥散分布于晶界上,且晶粒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而逐渐细化;利用冷却制度控制中温转变组织类型能优化其综合力学性能.
关键词:
低碳微合金钢
,
静态CCT曲线
,
显微组织
,
显微硬度
田开文
,
邹敏明
,
祝理君
,
赵鸿雁
,
叶祥海
,
史文璐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对钨丝增强非晶复合材料和93钨合金进行模拟靶试对比试验,通过对弹坑头部附近靶板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高速侵彻后不同弹芯材料对靶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弹芯材料高速侵彻后的钢靶板,弹坑附近的靶板硬度都较侵彻前的原始靶板有很大提高,且非晶复合材料弹芯侵彻形成的弹坑附近高硬度层更宽,其宽度是93钨合金弹芯侵彻形成的高硬度层的2.5倍左右;弹坑附近组织存在很大差异,钨合金弹芯的弹坑附近是形变织构组织,而复合材料弹芯靠近弹坑处的靶板发生了马氏体转变。
关键词:
钨丝增强
,
复合材料
,
钨合金
,
显微硬度
戴文攀
,
唐翠勇
,
汪明文
,
康剑鸣
,
陈学永
,
张翔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0.024
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在45钢表面对Fe60 Nb20 Ti20非晶合金粉末进行不同工艺参数熔覆试验,获得无裂纹且呈冶金结合的涂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微观形貌、组成相、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涂层组织为细小的α-Fe过饱和固溶体等轴晶和少量的非晶相.涂层平均硬度为857HV,为基体材料的4倍,耐磨性也明显优于基体材料.
关键词:
激光熔覆
,
铁基非晶合金
,
显微硬度
,
耐磨性
晋勇
,
孙平
,
刘巧玲
,
杨佳
,
廖力颖
,
肖明果
,
张哲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不锈钢表面获得了Ni-Cr-P合金镀层。研究了Ni-Cr-P非晶态合金膜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其结构以及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态Ni-Cr-P为非晶态镀层,200℃热处理开始晶化,到400℃时Ni3P晶化比较完全,800℃时Ni3P完全分解,生成含Ni、Cr、Fe的合金膜的Cr2Ni3和FeNi2P相。其显微硬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升高,500~600℃之间显微硬度略有下降,600~700℃又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升高,700℃后显微硬度略有下降;合金膜的耐腐性在热处理温度200~400℃间变化较小,500℃热处理后其耐腐蚀性下降厉害,600~700℃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其耐腐蚀性又略有升高,800℃后由于Ni3P的分解其耐腐蚀性又急剧下降。
关键词:
化学镀
,
Ni-Cr-P合金镀层
,
显微硬度
,
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