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犇
,
岳昌盛
,
陆璇
,
郭敏
,
张梅
硅酸盐通报
以煤矸石和碳黑为主要原料,在1800 K下碳热还原氮化合成了纯度较高、含有大量晶须的β-SiAlON材料.FESEM照片表明β-SiAlON晶须多为细长柱状,直径120~220 nm,长度1.5~5 μm,晶须生长机制由VLS(vapor-liquid-solid)机制和VS(vapor-solid)机制组成.
关键词:
β-SiAlON晶须
,
碳热还原氮化
,
显微结构
,
生长机制
王华
,
韩松
,
安明喆
,
王月
,
苏建杰
材料导报
活性粉末混凝土作为新型超高强、高耐久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由于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与普通混凝土内部结构差异较大,其微观机理的研究尚不够深入,还难以为材料组成、制备技术以及材料宏观性能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支持.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利用MIP、BET、NMR、XRD、TGA、EDS、SEM以及ESEM等研究方法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微观结构与机理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在组成、微观形貌以及孔结构等微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
组成分析
,
微观形貌
,
孔结构
,
测试技术
田明
,
王超
,
杨斌
,
刘焜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6.003
目的 粉末润滑边界层状态预示着润滑条件的优劣.粉末颗粒以其良好的润滑性能和承载能力以及对极端工况的适应性,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因此需对粉末润滑界面的摩擦润滑性能展开深入研究.方法 利用UMT-2多功能摩擦磨损测试仪,结合形状测量激光显微系统对粉末润滑界面边界层的微观形态进行观察和机理分析.重点研究载荷(1、2、4、6 MPa)、速度(2、4、8、16 r/min)、粉末层厚度(1.5、3.5、5.5、7.5μm)以及表面粗糙度(0.389、0.745、1.751、3.112μm)等工况条件对粉末润滑的影响机制.结果较大的接触载荷有利于形成致密的边界层,提高润滑性能.在速度较低时,不利于形成完整、致密的边界层,润滑较差,甚至产生爬行现象,随着速度的增加,润滑效果改善,但过大的速度又会加快粉末耗散.适量的粉末层厚度能够使摩擦界面间形成完整、厚实的边界层,提供良好的润滑能力.粗糙度适当的表面有利于粉末润滑剂存储、边界层的形成以及润滑作用的维持.结论 合理选择接触载荷、速度、粉末层厚度以及试样表面粗糙度有助于提高粉末颗粒的润滑性能.
关键词:
粉末
,
润滑界面
,
边界层
,
爬行
,
摩擦
,
微观形态
邢乐红
,
黎德育
,
李宁
,
崔术新
电镀与涂饰
在5 A/dm2的大电流密度下,分析了硫酸盐镀锌液中Zn2+和浓硫酸含量对镀层表观质量(明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随Zn2+或浓硫酸含量升高,镀层的明度先增大后减小,微观结构先改善后变差.当镀液中Zn2+含量和浓硫酸含量分别为90 g/L和6g/L时,所得镀锌层的明度最高,结晶最细致.
关键词:
低碳钢
,
硫酸盐镀锌
,
镀液组成
,
明度
,
微观形貌
侯鑫
,
刘贵林
,
陈慧玉
,
刘亚青
电镀与涂饰
采用以硫酸钴和硫酸镍为主盐,柠檬酸钠为配位剂,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镀液,在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钴-镍合金,得到碳纤维/钴-镍合金复合粒子.研究了次磷酸钠含量、氨水含量和温度对化学镀所得复合粒子的导电性和微观形貌的影响,获得碳纤维化学镀钴-镍合金镀层的最优配方和工艺为:NiSO4·6H2O 15 g/L,CoSO4·7H2O 15 g/L,NaH2PO2·H2O 30 g/L,Na3C6H5O7 30g/L,26%(体积分数)NH3·H2O 140 mL/L,温度80℃,时间30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所得碳纤维/Co-Ni合金复合粒子的体积电阻率为3.27×10-2 Ω·cm,比未镀碳纤维低1个数量级.碳纤维表面的合金镀层均匀、致密,主要由面心立方结构的Co-Ni合金构成.
关键词:
碳纤维
,
钴-镍合金
,
化学镀
,
微观形貌
,
导电性
邢乐红
,
黎德育
,
李宁
,
崔术新
电镀与涂饰
采用由90 g/L Zn2+和6g/L浓硫酸组成的镀锌液,在电流密度3~9A/dm2和温度50℃的条件下电镀锌475 s.分析了电流密度对镀锌层表观质量(明度)、微观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电流密度增大,镀锌层的表现质量、微观形貌和耐蚀性均先改善后变差.当电流密度为4 A/dm2时,镀锌层的厚度为10μm,综合性能最好.
关键词:
低碳钢
,
硫酸盐镀锌
,
电流密度
,
明度
,
微观形貌
,
耐蚀性
钟景明
,
周小军
,
赵刚
,
杨国启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6.04.004
利用料浆熔烧法在航天发动机用铌钨合金表面制备了高温抗氧化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量弥散X射线谱(EDX)等手段分析观察涂层表面、断面微观形貌及涂层组成,由上述分析结果阐述了铌钨合金表面高温抗氧化涂层常见的表面缺陷、涂层色差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涂层在高温有氧环境中的性能和表面质量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涂层色差的形成是由于涂覆过程中料浆过剩,熔烧制备过程中过剩料浆在涂层表层反应生成硅化物富集,形成不同于正常涂层的晶粒,由此导致了涂层色差的出现,涂层色差只存在于涂层表层,它的存在并不改变涂层其他层次的结构和成分,对涂层整体的厚度及表面质量都没有影响,而且在高温有氧环境中进行测试发现,有色差和没有色差的涂层高温性能相差不大,由此表明涂层色差的存在并不影响涂层的高温性能.
关键词:
铌钨合金
,
抗氧化涂层
,
涂层色差
,
微观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