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根起
,
梁迪迪
,
李莎
,
刘勇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了研究分子印迹凝胶的吸附特性,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甲醇为溶剂,60℃热聚合制备了三聚氰胺分子印迹凝胶.利用红外光谱对凝胶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分子印迹凝胶对三聚氰胺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分子印迹凝胶在3 h可达到吸附平衡,饱和吸附量为15.10 mg/g.吸附动力学的实验结果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99134.以Langmuir和Freundlich 两种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实验结果:Freundlich模型拟合效果更好.通过研究交联剂用量对分子印迹凝胶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配比为n( MMA)∶n( EGDMA)=30∶1.
关键词:
三聚氰胺
,
分子印迹
,
凝胶
,
聚甲基丙烯酸
,
吸附
,
分子识别
白军伟
,
刘学涌
,
钟发春
,
张军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2,4,6-三硝基甲苯(TNT)为模板分子、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对TNT具有特异选择识别功能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在外加磁场下可实现快速分离.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结果证实聚合物为核壳结构,磁性粒子由硅烷偶联剂完全包覆,并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分子印记聚合物;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TNT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其饱和吸附量为77mmol/kg;通过以3,4-二硝基甲苯(DNT),为结构相似物的吸附选择性实验,磁性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表现出良好的特异选择性.
关键词:
2,4,6-三硝基甲苯
,
磁性粒子
,
分子印迹
,
聚合物
,
分子识别
常怀春
,
郭兴家
,
张来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合成了咖啡因印迹酚醛吸附树脂,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法考察了分子识别特性。Scatchard分析表明,咖啡因印迹酚醛吸附树脂具有特定的高亲和性结合位点,其离解常数和最大吸附量为Kd1=26.8 mg/L,Qmax1=13.7 mg/g,低亲和性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和最大吸附量为Kd2=114 mg/L,Qmax2=28.5 mg/g。在动态条件下,浓度为400 mg/L的咖啡因溶液以3BV/h的流速流经树脂床时,在第26BV出现穿透;用1 mol/L的盐酸以1.5 BV/h的流速进行洗脱,在4BV的洗脱率达到97.5%。
关键词:
咖啡因
,
分子印迹
,
酚醛吸附树脂
,
分子识别
蒋旭红
,
吴嫦秋
,
刘展眉
,
程杏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Poly (GMA-DVB)微球为载体,将4,4'-偶氮双(4-氰基戊酸)(ACPA)连接到微球表面,然后以茶碱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荆,通过4,4'-偶氮双(4-氰基戊酸)(ACPA)引发聚合,在Poly (GMA-DVB)微球表面上均匀地接枝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茶碱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借助红外、电镜、粒度等表征方法对微球的制备进行了评价和探讨,采用静态法研究微球对荼碱的结合性能与分子识别特性.研究表明,分子印迹微球的接枝率随着载体微球表面环氧基含量的增加以及溶剂用量的减少而增大;分子印迹微球对茶碱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与优良的结合亲和性,相对于咖啡碱识别选择性系数为2.81~3.62,室温吸附3h内可以达到吸附平衡.
关键词:
表面印迹聚合物
,
茶碱
,
微球
,
分子识别
殷卫峰
,
欧植泽
,
高云燕
,
刘丽华
,
金咪咪
,
郝平
材料导报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OCPs)具有纳米多孔的特殊结构,且结构具有可设计性,通过MOCPs活性位点与客体分子的包结作用能够选择性地包结多种客体分子,表现出特有的分子识别能力.MOCPs作为一种新型多孔材料在择形及手性催化、吸附分离、气体储存、分子识别与传感、生物模拟、微反应器等研究应用方面具有诱人的潜力.综述了MOCPs的设计、合成及主-客体相互作用方式,并展望了这种聚合物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
,
纳米多孔材料
,
分子识别
,
主客体超分子
许志锋
,
吴双
,
吴小辉
,
邝代治
,
张复兴
,
王剑秋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385
以二茂铁甲酸(FCA)为模板,选用不同的功能单体制备了一系列分子印迹聚合物,用平衡结合实验考察了它们对模板分子的结合性能.结果表明,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得的印迹聚合物P_1对模板分子有很好的选择性,特异性吸附量ΔC_P为23.18 μmol/g,印迹因子IF为2.33,竞争性结合实验结果表明,P_1可以将模板分子从结构类似物中分离出来.Scatchard方程研究表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聚合物中形成了一类等价的结合位点,其对模板分子的平衡离解常数K=1.94 m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C_(pmax)=92.33 μmol/g.研究还表明,FCA的羧基是在聚合物的孔穴中产生识别位点的功能基,模板分子上的羧基与MAA的羧基形成双重氢键作用是分子识别的主要作用力.
关键词:
分子印迹
,
二茂铁甲酸
,
甲基丙烯酸
,
分子识别
曹林交
,
高保娇
,
胡伟民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40070
采用巯基/偶氮二异丁腈(AIBN)表面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微米级硅胶微粒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制得接枝微粒PGMA/SiO2;然后使接枝大分子PGMA的环氧基团与间二氨基苯磺酸钠(SAS)分子中的对位氨基发生开环反应,将苯磺酸钠基团键合在接枝大分子侧链,制得苯磺酸盐功能化的接枝微粒SAS-PGMA/SiO2.在对功能微粒SAS-PGMA/SiO2与苦参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实施了苦参碱分子的表面印迹,制备了苦参碱分子表面印迹材料MIP-SASP/SiO2.实验结果表明,在近中性溶液中,功能接枝微粒SAS-PGMA/SiO2与苦参碱分子间存在静电相互作用,以此为基础所设计与制备的表面印迹材料MIP-SASP/SiO2对苦参碱分子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与优良的结合亲和性.相对于对照物金雀化碱而言,该印迹材料对苦参碱的识别选择性系数为10.7.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
硅胶
,
分子表面印迹
,
苦参碱
,
分子识别
王素素
,
张月
,
李辉
,
许苗苗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5.11.150145
以芦丁(RT)-槲皮素(QT)为混合模板分子制备了芦丁-槲皮素复合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了制备条件,研究了模板用量比、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用量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探讨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及键合位点特征,考察了其选择识别性能,并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吸附介质,萃取分离芦丁粗提液中的目标化合物.结果表明,当槲皮素与芦丁的摩尔比为3:2,且模板总量与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用量摩尔比为1:8:10时,所得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最好,对槲皮素和芦丁的吸附量分别达47.86和60.97 mg/g.吸附可在3.5h内达到平衡,显示了较快的吸附动力学.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基体中存在四类不同性能的键合位点,分别为芦丁和槲皮素的高亲和键合位点及非选择键合位点.相对分布系数(k =Kd(RT)/Kd(QT),Kd=qe/ρe,Kd为分布系数,qe为平衡吸附量,ρe为平衡质量浓度)大于1,表明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芦丁具有更高的选择键合作用,当模拟混合物中芦丁和槲皮素浓度分别为0.07和0.03 mmol/L时,相对分布系数和分离因子(o=qe(RT)/ge(QT))分别达6.669和25.02.另外,以乙腈、甲醇及甲醇-醋酸混合物依次为洗脱剂,通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可从槐米提取物中分离芦丁和槲皮素两种黄酮类化合物,总回收率分别为96.70%和94.67%.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
槲皮素
,
芦丁
,
混合模板印迹
,
分子识别
张铁莉
,
柴国平
,
赫彩霞
,
王磊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2.150184
以对羟基苯甲酸(p-HB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在乙腈溶剂中制备了p-HBA印迹聚合物微粒,研究了p-HBA加入量及聚合反应体系的总浓度对印迹聚合物结合性能的影响,采用色谱法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HBA的加入量及反应体系的总浓度对结合性能均有影响,当p-HBA加入量为1.0 mmol(与AM物质的量比为1:2)时,在37.5 mL乙腈中制得印迹聚合物P2对p-HBA具有高的亲和力(k'=4.01)和选择性.将印迹聚合物P2作为固相萃取填料,研究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p-HBA的方法,测得2种不同载样模式下p-HBA的柱容量分别为6.91 μg/100 mg和1.93 μg/100 mg,测得天麻样品中p-HBA的加标回收率为76.8% ~86.6%(RSD =3.4% ~6.2%)(n=3).结果表明,采用沉淀聚合法以AM为功能单体制备的p-HBA印迹聚合物微粒适宜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可实现天麻样品中p-HBA的选择性分离净化.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
沉淀聚合
,
分子识别
,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朱江
,
苟文秀
,
王孝敏
,
陈立东
,
冷茹冰
,
姜春杰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7.01.160104
常温反应条件下制备了4个基于乙二胺和1,5-萘二磺酸的配位化合物[M(en) (H2O)4]·1,5-nds·(H2O)2(M=Ni(1),Co(2),Cd(3),Cu(4),nds=1,5-萘二磺酸;en=乙二胺),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系列配合物属于同构体系,单斜晶系,C2/c空间群.以配合物1为例,其晶胞参数为a=1.69026(19) nm,b =1.01373(11) nm,c=1.3448(3) nm,α=90°,β=120.2650°,γ=90°,V=1.9901(5) nm3,Z=4,Dc=1.713 g/cm3,F(000) =1072,R1=0.0326,wR2 =0.0867.该系列配合物的中心金属为六配位模式,与来自乙二胺的2个N原子和4个H2O中的氧原子配位.游离水与磺酸氧和配位水之间存在着丰富的氢键作用,构筑成三维的网络结构.测定了以Cd为中心金属配合物3的荧光光谱,发现其在对于甲醇的小分子识别性能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关键词:
萘二磺酸
,
分子识别
,
乙二胺
,
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