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海燕
,
戴洪兴
,
夏云生
,
何洪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90914
以聚乙二醇(PEG)为模板剂,氯化锡为锡源,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出高比表面积的蠕虫状介孔四方相金红石型SnO_2.考察了PEG分子量及其浓度、水热温度和焙烧温度对SnO_2孔结构和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模板剂可被水洗除去,PEG分子量对介孔SnO_2的比表面积影响不大,而PEG浓度、水热温度和焙烧温度的影响较大.在以分子量为6000的PEG与Sn的摩尔比为0.01的条件下,于120℃水热处理29h后可合成出比表面积高达161m~2/g和平均孔径为2.6nm的蠕虫状介孔SnO_2.所制得样品具有较好的紫外光吸收件能,适宜用作催化剂、载体和气体传感器等.
关键词:
水热合成法
,
蠕虫状介孔二氧化锡
,
聚乙二醇
,
吸光性能
汪向锐
,
冯博
,
杨汉民
,
侯震山
,
赵秀阁
,
胡玉
,
乔云香
,
李欢
,
潘珍燕
催化学报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聚乙二醇(PEG)两相为反应介质,双齿氮配体功能化聚乙二醇稳定的Pd纳米颗粒作为催化剂,进行了醇的需氧氧化反应.系统研究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苯甲醇需氧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氢气为还原剂制备的Pd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最高.反应结束后,可以利用seCO_2直接进行原位萃取得到产物,实现了催化剂与产物的有效分离和催化剂的循环使用.反应中没有检测剑钯的流失.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转化率仍可达98%.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
聚乙二醇
,
醇
,
需氧氧化反应
,
钯纳米粒子
刘桂廷
,
杨云云
,
叶磊
,
闫付臻
,
徐伟
,
冉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RAFT)一步反应成功合成了温度和pH双重敏感的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0EGMA)-CO-丙烯酸梳形/多孔智能水凝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水凝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日月,随着加入的致孔剂聚乙二醇(PEG)分子量越大、加入量越多。所得多孔水凝胶的孔径就越大、孔的数目就越多。对水凝胶进行溶胀测试,结果表明,在RAFT试剂的调控下所得凝胶的结构更均匀,因此所得凝胶的溶胀性能较好;经PEG致孔后的水凝胶,其溶胀程度和响应速率相对于致孔前都有所提高;此外OEGMA侧链PEG的长度和交联剂中间链段的长度都对凝胶的溶胀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可逆加成
,
断裂链转移聚合法
,
梳形
,
多孔水凝胶
,
温度和pH双敏感
,
聚乙二醇
王海军
,
赵庭山
,
石宝
,
任龙芳
,
强涛涛
,
王学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置入过冷态的聚乙二醇(PEG)和聚己二酸丁二酯(PBA)熔体,制备了PET纤维/PEG基体和PET纤维/PBA基体复合体系。使用偏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这两种异质复合体系的界面结晶形态,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了附生结晶法改性前后PET纤维织物的接触角。结果表明,纤维置入温度和结晶等条件决定附生体系的横穿晶体形态结构,选取合适的树脂并采用附生结晶的方法可明显改善PET纤维织物的表面浸润性,并有望改善PET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内部的界面结构。
关键词:
附生结晶
,
聚酯纤维
,
聚乙二醇
,
聚己二酸丁二酯
刘明光
,
晏欣
,
余红伟
,
王源升
,
孙卫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甲苯二异氰酸酯依次与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KH550)和聚乙二醇(PEG)反应合成了含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结构单元的硅烷.采用溶胶-凝胶法,用自制的PEG硅烷对不锈钢表面进行修饰.由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可以看出,金属表面的C、Si元素含量增加,金属元素含量减少且有与硅烷相对应的红外吸收峰;接触角随着硅烷中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但当PEG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时,接触角有所增大.电化学阻抗测量和浸泡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聚乙二醇链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改性后钢板的耐蚀性增强.
关键词:
聚乙二醇
,
硅烷
,
不锈钢
,
亲水性
,
耐蚀性
娄维
,
袁华
材料导报
采用羧基封端乳酸预聚物与聚乙二醇熔融缩聚合成了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并用GPC、FTIR、1H-NMR等方法表征了预聚物与共聚物,结果表明,预聚物的羧基封端率高于95%,预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由投料比(物质的量比)控制.热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中聚乳酸链段呈无规分布,而聚乙二醇链段能够形成结晶微区.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的断裂伸长率达371%,有望在聚乳酸韧性改性方面得到应用.
关键词:
聚乳酸
,
生物可降解
,
聚乙二醇
,
熔融缩聚
叶远松
,
常孟
,
黄健
,
王晓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09.030
以等离子体引发方法制备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NIPAAm-PEGMA))接枝的聚丙烯(PP)多孔膜.考察了改性膜水通量及表面润湿的温敏性质,并研究了其表面抗牛血清白蛋白(BSA)污染及自清洁性能.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侧链引入后,P(NIPAAm-PEGMA)保留了体积相转变性质,并在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上下均能展现良好的表面亲水性.得益于表面亲水性的改善,改性膜在过滤BSA溶液时的通量衰减率降低至18.8%.经简单的变温水清洗,BSA污染膜的水通量恢复率可达98.2%,且表面甚少污染物残留.P(NIPAAm-PEGMA)接枝链的亲水性及体积相转变是实现改性膜表面自清洁的原因.
关键词: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
聚乙二醇
,
聚丙烯多孔膜
,
抗污染
,
表面自清洁
王雪红
,
陈智
,
魏杰
,
陈建定
,
唐颂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09.001
在丙交酯与聚乙二醇开环共聚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聚合,利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赖氨酸对聚乳酸/聚乙二醇低聚物进行改性,制备出了赖氨酸改性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X射线衍射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凝胶渗透色谱和接触角测量仪分析比较了聚乳酸、聚乳酸/聚乙二醇和赖氨酸改性聚乳酸/聚乙二醇3种聚合物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合成了赖氨酸改性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赖氨酸(L-lys)的引入使得共聚物的热焓(ΔH)和熔点(Tm)分别由纯PLLA的81.57 J/g和177.34℃降到46.02 J/g和151.34℃,有效地改善了分子链的柔性和结晶度;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也由纯PLLA的7.7×104降到了3.2×104,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但亲水性却得到大幅提高,有望适用于组织工程领域.
关键词:
聚乳酸
,
聚乙二醇
,
赖氨酸
,
共聚
吴盾
,
李会丽
,
陆颖
,
周安
,
曹峥
,
刘春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7.05.027
文中探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PEG)对聚乳酸(PLA)增塑改性的影响.采用转矩流变仪、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动态力学、热重分析、旋转流变仪等测试表征方法对共混材料的增塑效果、力学性能、热行为、流变行为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EG可有效增塑PLA,PEG相对分子质量越低增塑效果越好,可以使PLA的塑化时间从250s降低到128 s;加入PEG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提高,PEG相对分子质量越低,拉伸强度下降越明显;PEG的加入使PLA的Tg和Tcc降低20℃左右,而Tm有所提高,其中低相对分子质量PEG可以更好地促进PLA结晶,但是随着PEG的加入共混体系的热分解温度降低,相对分子质量越低,热分解温度降低越明显;流变实验表明共混体系的复数黏度(η*)、储能模量(G′)及损耗模量(G″)的变化随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下降越明显.
关键词:
相对分子质量
,
聚乙二醇
,
聚乳酸
,
增塑
冯利邦
,
罗亚军
,
勾刘露
,
杨军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链式聚合方法,用4,4'-偶氮.二(4-氰基戊酸)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两端带有羧基基团的功能化聚苯乙烯.研究了单体、引发剂、溶剂之间的配比及聚合温度对合成端羧基聚苯乙烯的影响.并用合成得到的端羧基聚苯乙烯与聚乙二醇在室温、常压等十分温和的条件下进行酯化缩聚反应,得到聚苯乙烯/聚乙二醇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红外分析(FT-IR)和核磁共振(~1H-NMR)测试结果证实成功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和聚苯乙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差热分析(DSC)测试结果分别表明合成得到的端羧基聚苯乙烯的分子量较大、分子量分布比较均匀,并且随着分子量的增加,端羧基聚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
关键词:
端羧基聚苯乙烯
,
聚乙二醇
,
嵌段共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