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利国
,
陆晓峰
,
潘玲
,
陈利芳
,
秦强
膜科学与技术
通过层层(LBL)自组装技术对聚醚砜(PES)微滤膜进行改性.以29.2 g/L NaCl做为支撑电解质,在膜表面修饰一层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聚电解质膜.通过电位仪、水接触角分析仪、SEM、AFM、过滤评价装置等方法对膜进行测定分析.改性后膜的最外层为PSS,膜表面负电性增加,为-35.02 mV,水接触角值降低,由未改性膜的59.86°降低到37.99°;膜的表面形貌表征显示,改性后的微滤膜,表面更加平整,孔径尺寸分布更加均一;在过滤0.02 g/L腐殖酸时,试验120 min后,未改性膜的通量下降为39.4%,而改性后的膜通量下降为15.5%,膜的抗污染性提高.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
聚电解质
,
负电性
,
膜抗污染性
王浚
,
孙静
,
高濂
无机材料学报
通过聚电解质聚丙烯酸铵(NH4PAA)和聚甲基丙烯酸铵(NH4PMAA)的合成与在Y-TZP粉体上的等温吸附实验及红外分析发现,悬浮微粒的表面状态由于聚电解质的吸附而得到改善;ζ电位测定表明,阴离子型分散剂使粉体的等电点(IEP)降低,浆料的流变性能也因为分散剂的加入而有了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
聚电解质
,
Y-TZP
,
suspensions
,
rheology
法文君
,
王笑阳
,
王振宇
,
王初哲
,
卢晓娅
,
李鹏
,
郑直
人工晶体学报
以纳米碳酸钙为核体,用聚电解质对其表面改性后,采用均相共沉淀法制备了锡掺杂氧化铟(ITO)包覆的碳酸钙基浅色导电粉.通过改变聚电解质层数、ITO的包覆量及煅烧时间等实验条件,探究了制备纳米碳酸钙基浅色导电粉的最佳条件.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电子能谱以及粉末电阻率测试仪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化学组成及电阻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电解质层数为5层,CaCO3与ITO的质量比为6∶1,500℃煅烧4.5h制备的粉末具有最佳的导电性能,其电阻率为3.8×103 Ω·cm.
关键词:
浅色导电粉
,
纳米碳酸钙
,
锡掺杂氧化铟
,
聚电解质
,
共沉淀法
孔立智
,
王翠冈
,
翟光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浊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浓度对聚N、N-二甲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N-丁基磺酸铵(PDMABS)水溶液相分离温度的影响。选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及大分子的聚丙烯酸、聚对乙烯基苯磺酸钠、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结果显示,各种表面活性剂对PDMABS有不同程度的增溶作用。由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小分子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PDMABS的增溶效果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要好,阳离子聚电解质的增溶效果比阴离子聚电解质好。
关键词:
聚电解质
,
磺酸甜菜碱
,
相分离温度
,
表面活性剂
张涛
,
闫红强
,
王丽莉
,
方征平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01.005
利用层层组装(LBL)法构建阻燃天然纤维素纤维织物是基于相反电荷聚电解质的物理吸附作用,在织物表面交替沉积而成多层膜的一种新型阻燃改性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LBL法可以在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构建阻燃多层膜,从而直接干扰燃烧过程;尤其是通过对组装条件和过程的调节,可以方便地控制多层膜的质量、厚度和元素组成,进而对阻燃性能进行有效调控.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LBL法构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纳米材料-聚电解质及聚电解质-聚电解质阻燃天然纤维素纤维织物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本课题组在苎麻织物表面构建氨基化碳纳米管-聚磷酸铵和聚乙烯亚胺-聚磷酸铵膨胀型阻燃涂层方面所做的探索性工作,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聚电解质
,
层层组装
,
阻燃
,
天然纤维素纤维
,
织物
梁波
,
刘燕平
,
唐思绮
,
赖延清
,
刘业翔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低聚笼形倍半硅氧烷(POSS)-聚合物结合了POSS和聚合物各自的结构和性能的优势,显示出独特的电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聚合物电解质的高离子电导率、适宜的力学性能及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对提高电池的性能有很重要的影响。POSS 的优势在于通过较少的添加量,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获得更好的电池充放电性能。分析POSS-聚合物结构和电池性能之间的关系,综述具有代表性的 POSS-聚合物在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种聚合物在锂电池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POSS-聚合物
,
锂离子电池
,
聚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