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刚
,
周勋
,
徐明
,
刘方舒
,
段满益
,
吴定才
,
董成军
,
陈尚荣
,
吴艳南
,
纪红萱
,
令狐荣锋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片上旋涂生长了ZnO、Fe, Ni单掺杂及(Fe,Ni)共掺杂ZnO薄膜.产物的显微照片及XRD图谱结果表明, 该方法所制备的ZnO薄膜表面均匀致密,都存在(002)择优取向,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晶粒尺寸平均在13 nm 左右,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结果显示掺杂ZnO薄膜均存在室温铁磁性.光致发光(PL)测量表明所有样品薄膜的PL谱主要由较强的紫外发光峰(394 nm)、蓝光峰(420 nm)、绿光峰(480 nm)组成.Fe、Ni单掺杂和共掺杂并不改变ZnO薄膜的发光峰位置,但掺杂后该紫外发光峰减弱,420 nm处的蓝光峰增强.
关键词:
ZnO薄膜
,
Fe,Ni掺杂
,
光致发光
,
溶胶-凝胶法
,
室温铁磁性
姬晓旭
,
王爱华
,
张萍
人工晶体学报
ZnO基稀磁半导体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自旋电子器件候选材料之一.室温铁磁性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磁性起源是目前自旋电子学急待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本文围绕这两个问题对目前国内外关于ZnO基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实验和理论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自旋电子学
,
ZnO
,
稀磁半导体
,
室温铁磁性
段利兵
材料导报
稀磁半导体制备方法与磁性起源的研究是当前凝聚态物理的一项热门课题.首先介绍了自燃烧合成法的原理和优点,然后以Co和Mn掺杂ZnO为重点,总结了国内外采用自燃烧法合成的ZnO基稀磁半导体纳米颗粒晶体结构、磁性能相关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所得纳米颗粒磁性能的内在物理机制.通过对自燃烧法合成的更宽掺杂范围ZnO基稀磁半导体纳米颗粒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加系统地了解过渡金属掺杂ZnO材料的结构与磁性能,并探讨所得实验现象的内在物理机制.
关键词:
稀磁半导体
,
ZnO
,
晶体结构
,
室温铁磁性
王古平
,
付亚波
,
李志刚
,
刘彦平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4.20.019
利用全自动化功能磁控溅射技术在硅/PS(聚苯乙烯)胶体球模板上制备了具有室温铁磁性和紫外发光特性的两种ZnO微米级圆晶.采用SEM、XRD、PL和VS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S胶体球去除方法上采用略有不同工艺制备的六边形和反置六边形结构ZnO微米级圆晶均具有(002)择优取向,晶粒大小分别为21.7nmn和26.5 nm,应力分别为3.26×109 Pa和-1.21×109 Pa,均出现361nm和444nm两个发光峰.两种结构ZnO阵列的铁磁性有所不同,可能是缺陷不同引起的.
关键词:
磁控溅射
,
氧化锌
,
倒置结构
,
光致发光
,
室温铁磁性
陈飞
,
潘国兴
,
周国庆
,
张发培
低温物理学报
聚(3-己基噻吩)(P3HT)与富勒烯(C60)(或其衍生物)形成的有机复合薄膜(P3HT:C60)具有室温铁磁性,但如何进一步提高其磁性能以及探究薄膜结构和磁性质的联系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强磁场下的溶液相沉积方法制备P3HT:C60薄膜,并利用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电子自旋共振谱和紫外-可见光吸收谱,研究了强磁场诱导对薄膜铁磁性和微结构的影响.发现其室温铁磁性有显著提高,饱和磁化强度较未加磁场生长的样品增大一个数量级,并且显示较高的居里温度(大于400 K).薄膜结构分析发现,强磁场诱导引起P3HT分子链间堆积有序增强和结晶度的提高.这将增强体异质结薄膜内P3HT分子与C60分子间的电荷转移,因而可能是P3HT:C60薄膜室温铁磁性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共轭聚合物
,
有机薄膜
,
强磁场
,
室温铁磁性